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其本身就是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结果。“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才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仍然在新世纪充满活力的原因。如果我们至今还只是采取“农历”而拒绝“公历”,虽然没被“西化”,但显然是荒唐可笑的。
不管哪个国家的母亲节,其主题无非都是一个“孝”字。找一个合适的日子,向伟大的母亲表达我们的敬意,感谢她们为我们做出的辛勤付出,这是人性的自然流露,和“西化”没有关系。既然我们同样有这种情感,我们大大方方地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也在同一天过个母亲节,这无可厚非。
而且从时间上讲,把孟子母亲的生日农历四月初二作为中华母亲节,其操作性并不更具优势。因为农历的节日恰巧是双休日的概率并不大。说到这儿又想起来了,所谓的双休日、星期天,这本身就是舶来品,就是我们被“西化”的结果。
鲁迅先生曾经也写过类似的话题:“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彷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
可见,只要东西有营养,不管是大葱还是洋葱,辣椒还是胡椒,吃就是了。只要有利于弘扬孝道,就算是起源于西方的母亲节,过就是了。想跟人家学着过母亲节,还扭扭捏捏弄一个“中华母亲节”的称呼,就像放着洋葱不吃非得开发一款“中华式葱头”,总让人感觉有点不伦不类。(刘昌海 职员)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华,葱头,就像,不伦不类,搞得,母亲节中华 葱头 就像 不伦不类 搞得 母亲节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