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看来,俗总被认为是差的东西,雅则多数被看做是好的东西。我觉得文化的雅与俗倒无所谓好与差之分,但在水平上有高下之别。一个读者人生阅历、知识水平、文化背景不同,总要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文化产品,不能凭此断言人的高尚与否。领导喜欢看明星表演,文学教授喜欢看武侠小说,美女运动员喜欢玩电脑游戏……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文娱活动。马克思业余时间常以通俗小说作为消遣品,你不能说他不高尚。但消遣归消遣,马克思推崇的却是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的作品。
文化的雅与俗客观上是并存的,彼此不能消灭对方。欣赏雅文化者也可能欣赏俗文化,喜欢俗文化者也可能喜欢雅文化。不能因为爱雅而排俗,入俗而排雅。在我看来,雅与俗是不断演变的,开始是雅的东西慢慢也可能变成俗的东西,俗的东西亦可以通过一定的条件转化为雅的东西。如女性的胴体,在街头戏班团的“三点式”表演时是俗,在油画家的作品中“全裸”却是雅。雅与俗很大程度上是表现形式上的问题,赤裸裸的、简单化的感官刺激是粗俗,含蓄的、复杂化的情感升华是高雅。
为什么很多被称为高雅的文化却不像通俗的文化一样拥有那么多知音?因为人的文化层次是呈橄榄核形的,天才和白痴都是极少数,曲高和寡是必然现象。因此,严肃的社会科学著作和高雅的文艺作品没有很大的读者群,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世界上不知有多少文学杰作在刚问世时就被视为异端、废物或者淫书,甚至险些夭折在文学权威的手中。一些文化产品在专业上分得很细,往往不可能像流行歌曲一样被广泛接受,即使有时被“炒热”,也并不等于真正拥有很多的欣赏者,所以就有“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之说。当然,与人的物质或文化需求密切相关,采取雅俗共赏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往往很有市场并会受到大众的欢迎。如国内有好些杂志每期可以行销百万份以上,有的演唱组合在表演中加入器乐演奏而很受观众喜爱,其成功都是因为找到了雅与俗的最佳结合点。
雅文化要“俗”一点才有市场,俗文化要“雅”一点才有高度,雅俗共赏才能推动文化的大众化。文化的大众化有多种倾向:一是雅文化大众化,让雅文化推广为大众接受;二是雅文化与俗文化共同繁荣,都受到大众的欢迎;三是俗文化走向极端,走向低级、粗俗、下流,满足众多“瘾君子”的需要。因此,文化建设要警惕俗文化的极端化。一个文人或文化团体为了迎合低级趣味,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炮制几部“流行”的作品易于反掌,难的是留下一两部传世的作品。曾有作家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在这种(流行的生活)方式里,就有暴力,有色情,有这种调侃和这种无耻,我就把它们弄出来了。”粗鄙化和游戏人生的态度与其说是显示个性,不如说是在个性化的名义下对恶俗的人生态度的趋同。这种趋同是文化的倒退,也是文明的失落。当下社会暴力案件增多、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等负面问题,与境内外一些恶俗的影视作品和游戏等对人心灵的慢性毒害和活性催化有很大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文明是渐进的,但在渐进的过程中亦有倒退的时候。只要不是走向极端,文化的雅与俗都是正常的存在。在文化建设中尤其要注意的是,雅文化的推广需要长期的教育和宣传,也需要自身内涵和形式的变革与创新;发展俗文化时须防控它恶俗化的倾向。此外,还要自觉抵制文化的狭隘主义的影响,因为文化的狭隘主义总会对雅文化或俗文化造成损害。文化的繁荣既要有正确的、美丽的航标,也十分需要文化的宽容。
关键字: 内容标签:小议,文化小议 文化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