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嘉宾合影
近日,由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互联网艺术大会、华泰美术馆联合主办的,“中国表现——第一回展”、“中国表现”研讨会分别在上海华泰美术馆和上海银星皇冠召开。
本次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张晓凌担任学术主持,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方白和华泰美术馆执行馆长武树共同策划。
研讨会现场
“中国表现”研讨会
“中国表现”研讨会围绕“中国表现的文化态度与立场”、“中国表现与国家的文化强国战略”、“中国表现与传统表现性资源的当代转换”、“中国表现学派之建立”、“中国表现的话语体系建构”、“中国表现的跨文化融合”、“中国表现的国际化传播与推广”、“中国表现与国家的美育战略”等方面展开讨论,共有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发表学术观点。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发言
因受疫情影响,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和国际博物馆协会德国分会主席、路德维希博物馆馆长贝阿特·海芬夏特(Beate Reifenscheid)分别在线发表了对“中国表现”这一学术命题的独特见解。
范迪安指出,从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的根本原理出发,从中国当代艺术的实践出发,提出“中国表现”这个学术命题是非常重要的。在过去100年来的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向西方现代艺术学习借鉴的过程,几代中国艺术家特别是中国油画家在运用西画媒介创作的时候都在探索如何把艺术表现的本源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中国表现”不是对西方现代的回应,或者说进一步的借鉴,而是通过对西方艺术的研究之后,回归中国本土的艺术传统,从中国文化的灵山道海中来提取、梳理与总结表现形式语言的价值,这就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美术,特别是为油画和多种媒介的艺术表达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他强调,“中国表现”学术的提法或是理念,对我们进一步思考中国艺术创造的新的出发动机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博物馆协会德国分会主席、路德维希博物馆馆长贝阿特·海芬夏特(Beate Reifenscheid)
贝阿特·海芬夏特(Beate Reifenscheid)从德国表现主义艺术的发展历程出发,他提出,“表现主义意味着表达自己,解放自己,运用自己的肢体和言语探索自己所行,探索绘画,尝试超越……不仅指向抽象表现主义范畴,同时也涉及具象表达。”
“中国表现”研讨会论坛主持、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方白
本次展览策划人之一的张方白谈到,“中国表现”这个概念,不仅只在‘表现主义’范畴之内,除此之外,它代表着全新的艺术理念和艺术精神。中国表现既是重新讨论表现主义、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发展,更是中国近二十年来意象绘画、超写意、中式表现的集结,也更是中国大地、历史文脉厚土在今天世界又一次文化艺术的爆发,同时是对汉民族生存意志的深度呈现。它是从八五思潮、政治波普后,从中国传统中发展出来的当代艺术,是中国方式、中国精神的再铸,是从艺术史上对杜尚以后艺术的最有意义的思考与发现,是世界艺术史中绘画这一脉的继续发展。也是所有艺术门类的新表现,是中国当代艺术最孤独决绝努力和最有成果推出。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麒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麒在研讨会中谈了个人对“中国表现”的理解。她认为,“中国表现”是围绕“文化自信“展开的,要思考如何把“表现主义”扎根在中国文化里。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发言
张晓凌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他指出,在这全球化的科技时代,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艺术发展的方向和艺术创作的力量;防止学科可能成为僵尸学科,追求“文化自觉”使其成为我们创作的根基脉络。“中国表现”应该放在一个更高的层面来看,不应该局限于一家之风、一代传统。
着名艺术批评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主编尚辉
尚辉探讨了一种作为当代性绘画探索的中国式表现。他以源于农耕文明时代,受到老庄思想影响的“中国写意绘画”为例,表示“中国写意绘画”带有农耕色彩,又有诗意文化。这正与我们当下所说的“中国表现”——表现主体针对现代社会中个体与社会的各种关系进行表现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应该思考其异,布局其同,让“中国表现”既不失时代特色,又不忘文化传承。
展览现场合影
开幕式现场
展厅现场
“‘中国表现’第一回展”云集了60余位风格各异的艺术家,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的作品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中国表现”。何谓“中国表现”?它以何种力量感召了如此众多的艺术家?这也许是“中国表现”展最令人琢磨的地方,也是它的最为动人之处。
1989年元月某日,一群怀揣着艺术理想的年轻艺术家,迎着冬日的严寒,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一个以表现主义风格为主的展览。为此,张晓凌曾着文《表现即表现》予以评价意识到,展览只是西方表现主义艺术的简单移植与在地化摹习,其意图在艺术之外:借助于西方表现主义体系,来完成启蒙意义上的双重指标——反拨传统现实主义,反思人的现实存在。这两点,清晰地标识出那个时代艺术的基本症候。
30年过去,张晓凌认为,如今“中国表现”既是中国当代艺术自身逻辑推演的结果,又是新时代文化自信与自塑的产物,是对传统表现性艺术资源的重构与再彰。
蔡广斌 ,他拍-肤,2013,水墨、宣纸,180x220cm
陈九,水印 残月,2016,纸本水墨,186×100cm
陈墙,作品20-20,2020,布面油画,120x160cm
陈荣义,枝离 2018-9,2018,96x200cm
陈曦 ,正在显形,2018,双面樟木雕刻,h400cm,r300cm
丁设,105202009102255,2020,纸本水墨
段江华,殿NO.1,2008,布面油画,300x400cm
参展艺术家重构当代艺术话语体系,重塑当代艺术价值观的追求与愿景。时至今日,中国经验、中国态度、中国立场已不再仅仅是方法与策略,而是目的与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表现”就是朝向本土与历史的精神还乡。
“中国表现”是对当代生存经验的感知与呈现。置身于国家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景中,艺术家们所获得的生存经验远非其他国家的艺术家可以相比,这一点,构成了“中国表现”逐日强大的不竭动力。
范迪安,雄安进行曲,2020,400x140cm
费俊,时间的形态·京剧,2019,动态影像,尺寸可变
艺术家:费俊、刘晓斌、邱宇、苑辰、云泽
出品人:中央戏剧学院传统戏剧数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某集体交互媒体和蓝色智库科技
着作权人: 宋震+费俊
表演艺术家: 黄齐峰+闫文倩
冯放,惊蛰10,2014,综合材料,244×610cm
葛震,南方的棉花(之一),2017,150x300cm
顾黎明,山水赋 NO29,2017,布面油彩,276x114cm
郭利伟,相非相-2,2015,布面丙烯,300×150cm
“中国表现”是形而上哲思维度的修复与探究。过度执着于现实功利,让中国当代艺术背弃形而上思想者这一神圣职位已然久矣。在矫饰主义泛滥的当下,“中国表现”试图重新激活当代艺术的玄思能力——这是当代艺术自我救赎的唯一方法。
“中国表现”是对个体生命价值和创造力的肯定与张扬。如果说中国既有的价值观更多地指向国家与民族的话,那么,经过新冠疫情的洗礼,人们普遍地意识到,生命才是人类价值链的最高端。在“中国表现”那里,人类生命中那些品质如爱欲、狂喜、善恶、自恋、梦魇、激情、憎恶、迷茫、欣悦、恐惧等,都具有了表现的合法性。
韩中人,自然·城市,2015,200.4x180.3cm
何云昌,祛魅,2020.03.08,行为表演
洪凌,暗魂,2019,布面油彩,160x200cm
黄建成,机械手稿-子、丑、寅、卯,2019,
涤纶、麻纤维、特种纸、油墨等,120x600cm
黄渊清,2019-13,2019,丙烯油彩布面,260x200cm
蒋正根,点苔-2017 NO.5,2017,材料丙烯,180x150cm
金日龙 ,自约 (二),2020,布面丙烯,300×300cm
“中国表现”是跨文化世界观的再定位。“中国表现”主张的提出,并非是与德国新表现主义、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所进行的文化切割,恰恰相反,它是以自我建构为中心而进行的一次跨文化融合,唯如此,它才有力量回应西方百年的表现主义传统。
“中国表现”是中国表现性语言体系的全面建构与实践。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语言体系的建构,是“中国表现”矢志不渝的终极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一场体格、形态、材料、媒介的革命变得不可避免。
张晓凌觉得,一个属于“中国表现”的新世界图景正在徐徐地展开。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与华泰美术馆签订校外实践基地合作协议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表现艺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据悉,在本次活动中,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举办了“中国表现艺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并与华泰美术馆签订了校外实践基地协议。本次展览共展出了六十余位中国顶尖艺术家近两百件作品,展期至2021年1月3日结束。
乐坚,木本木,2020,水墨宣纸,120x240cm
了了 ,创世纪1908,2019,墨、茶、宣纸,163x760cm
李迪,叁 2014秋-03,2014,纸面碳素,90x65cm
李华,超以象外-1,2020,布面油画,100x180cm
李磊,忆江南1,2019,布上丙烯,180x250cm
林加冰,洪荒2017-8,2017,布面油画,140×150cm
刘刚 ,410308120,2018,纸本综合材料,195.5x97.5cm,5组
刘军,冷幻之三,2018,布面油彩综合材料,180×100cm
刘正勇,绘画抗力2,2020,布面油画,250x250cm
吕山川 ,外滩,2017,布面油画,200x160cm
马轲 ,望,2014,布面油画,254x300cm
马路,冬天画暑日,2017,丙烯综合技法,210x180cm
孟禄丁,朱砂,2019,145cm,12组
秦风,坠落的天使-033,2012,综合材料/丙烯、亚麻布、宣纸,
圆的直经300cm,方的直径280x280cm
苏笑柏,宣白,2009,木板麻布油彩大漆,220×480cm,八组
苏新平,灰色25号,2018,布面油画,150×360cm
隋建国 ,云中花园-手迹,2014-2019,不锈钢金属打印,67x41x30cm
沈敏 ,生命的形式3-4,2020,高温瓷,80x44x6cm
沈也,五毒服,2019,中国漆、昆虫标本、楼梯,砚置
谭平,无题,2016,布面丙烯,200x300cm
汤志义 ,时间的尘埃,2016,木板、夏布、大漆、瓦灰、金属箔,150x360cm
唐焕明,女人系列1,2014,纸上水墨,75x75cm
童雁汝南,FACE TO FACE,1997-2020,布面油画,41x33cmx36
汪一舟 ,高山18-19,布面油画,600x200cm
王春杰 ,头像1,2019,纸本水墨,122.5x111cm
王劼音,大花卉,2013,410x188cm
王凯,迹像系列(1-4),2014,纸本综合,
95x75cm(外框尺寸)
王绍强 ,消解与共生,2017,综合材料,715x355cm
王天德 ,0023函关小雪图,2020,宣纸、墨、火焰、拓片,173.3x120.8cm
王小松,存在与诱惑,2019,布面油画(树脂),280x220cm
王曜 ,放大的中国女孩No.6,2019,综合材料、烤漆,300x300x160cm
王艺,梦系列1,2019,大漆,200x80cm
王易罡,抽象作品E109,2019,布面油画,400x600cm
吴震寰,梅石图,2018,布面丙烯,280x140cmx6
徐里 ,鸿蒙之外,2016,亚麻布加油彩,200x160cm
严智龙,椅子与鸟,2020,布面油画,200x200cm
杨福东 ,我感受到的光12,2014,黑白喷墨打印,
120黑白胶片,150x150cm
杨劲松 ,归零-2018个人观点-9,2018,纸本综合材料,183×202cm
一了,语世系列,2020,布面油彩、丙烯,180x220cm
伊灵,新女性,2000,油画,120x23cm,三联画
尹朝阳,禅寺雷,2018,布面油画,180x280cm
张方白,根,2018,布面油画,300x600cm
张浩,情感之故乡-回北方途中所见,2018,宣纸水墨,158.5x128cm
张译丹,莲颂,2018,纸本设色,170x77.5cm
周洋明 ,一九年的夏天之八,2019,亚麻布油彩,100x100cm
周长江,互补迹象15.5,2015,布面油画,200x280cm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
中国表现——第一回展 Chinese Expressionist Art
展览时间:
2020.11.29——2021.01.03
展览地址:
华泰顶层艺术社区 (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058号)
主办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表现艺术研究中心
中国互联网艺术大会
华泰美术馆
学术主持:张晓凌
策展人:张方白 武树
出品 人:尹安泰
媒体战略合作单位:WEART
关键字: 内容标签:华东师范大学,表现主义,艺术,中国互联网艺术大会,中国表现,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华泰美术馆,张晓凌,华东师范大学 表现主义 艺术 中国互联网艺术大会 中国表现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华泰美术馆 张晓凌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