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嘉德四季56期丨百瓷集韵(一)_康熙-雍正-纹饰

编辑:异常用户[889] 来源:中国嘉德拍卖
 
明式瓷器的概念,不仅包含明代瓷器,还有清代御窑继承明代御窑追慕之式,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将两式对照,意

明式瓷器的概念,不仅包含明代瓷器,还有清代御窑继承明代御窑追慕之式,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将两式对照,意趣非凡。

康熙一朝素三彩器极富盛名,在继承明代三彩技法的同时,更加注重精工细作,符合御窑的严格标准。此式黄地素三彩大盘为康熙朝独创,见有折沿及敛口两类,其中折沿一类在晚清时曾为慈禧太后仿作,若本品敛口之类则为康熙朝所独有。本品器型端正,工艺精细复杂,纹饰堂皇大气,釉面光洁莹润,色彩明亮鲜丽,尽显康熙盛世气象,带有浓烈的皇家气派,实属康熙黄地素三彩之上品佳器,颇值珍视。

传世所见同类型康熙青花御制耕织图诗文碗尚有“择茧”、“耙耨”、“持穗”、“采桑”等主题,所描绘内容与康熙时焦秉贞所绘《御制耕织全图》基本一致。由此推断,此类青花耕织图诗文碗应46 只成套,分别绘46 副耕织图场景,但流传至今的却屈指可数,且不成套,珍贵程度可见一斑,其艺术和学术研究价值应远高于康熙名品“十二月花神杯”,颇值珍视。值得注意的是,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只康熙青花御制耕织图诗文碗,为“耙耨”一节,无论尺寸、纹饰布局均与本品一致,碗底所书“大清康熙年制”款更是出自一人之手,当知本品当与故宫博物院所藏原为一套,实为一件融入康熙皇帝“以农为本”治国情怀的康熙御窑佳器。

铺首是古代建筑大门上的衔环兽面。汉代铺首多表现虎、螭、龟、蛇等神兽的面部,到了明清时期,铺首主要以“椒图”的形象出现。椒图是龙生九子之一,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因此人们就将它的头部形象放在门上,取其紧闭之意,以图平安。雍正、乾隆时期御窑瓷作开始流行以铺首装饰。铺首尊造型取法上古青铜器,创烧于雍正,盛于乾隆,道光以后不见。乾隆一朝青花铺首尊见有两类作品,一为大尺寸的青花莲托八宝铺首尊,另一类即为本品。《清档》曾记载乾隆三年(1638年)六月二十五日,乾隆皇帝命唐英以“宣窑收小青花双环七弦尊”为样本进行烧造。所创应为本品一类铺首尊,相对于大尺寸作品,更显精致俊秀。

本品器型端庄典雅,青花发色艳丽,纹饰层次清晰,描摹精细,实为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乾隆官窑青花隽品。

赏瓶在清代文献中又有“玉堂春瓶”之称,由于其主题纹饰用青花绘成缠枝莲纹,故取谐音“清廉”,常被用于赏赐下臣,故有“赏瓶”之名,暗含谨慎劝诫,为官清廉之意。赏瓶自雍正朝创烧伊始,即成为清代御窑经典品种,雍正以后历代皆有烧制,并以乾隆一朝最具代表性。传世所见乾隆青花赏瓶,根据器形与纹饰,大抵可分两类,一类为肩部起三层凸弦纹,腹部仅饰单层缠枝花卉,上腹硕,下腹渐收式样;另一类为肩部无凸棱,腹部饰双层缠枝花卉,腹部浑圆,外足端起唇边式样,本品则属前者。相对于后者而言,本品工艺更为复杂,凸起弦纹装饰更为器物线条变化增添了几分韵律。其胎釉质量和青花发色具佳,称得上是乾隆青花赏瓶中的翘楚。

瓷簋为摹制上古青铜簋而来,是清代宫廷祭祀礼仪用器。据《清史稿》载“乾隆十三年,诏祭品宜法古,命廷臣集议,始定制……凡陶必辨色,圜丘、祈谷,常掣青”,即为此一品种之由来。另据《皇朝礼器图式》载,天坛、祈谷坛均使用形制相同的青色簋,然两处所置青色簋大小有所不同。如天坛正位簋口径“七寸二分”,而祈谷坛配位簋“口径六寸一分”,所见蓝釉簋还有一式较本品稍大,故本品应为嘉庆时期为祈谷坛定烧的祭祀用簋。

张仲英(1889-1969),祖籍江苏,是民国时期上海颇有名气的古董商,其开设的“聚珍斋”是当时非常著名的古董名店。经营项目以明清官窑为主,兼营金石、书画等。张仲英自18岁执掌“聚珍斋”,眼力极佳,远近驰名,就连大古玩商仇焱之也自称晚辈,成为“聚珍斋”常客。英国大维德爵士更是一次性从“聚珍斋”购买了三万银元的古董。可见当时国内外古董商、收藏家对于“聚珍斋”藏品的认可。中国嘉德于2018年9月18日释出一批“聚珍斋”张仲英先生早年旧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


关键字: 内容标签:康熙,雍正,纹饰,康熙 雍正 纹饰
下一篇:童年有你,复古电工团儿童节开心舞会2020_把酒言欢-通勤-踱步||上一篇:方圆美术馆丨毕业歌夏季特展延长征稿时间_绢本-油画-作品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