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王拓丨正站在歧路上_空白空间-建筑-现实-美术馆

编辑:陈思竹 来源:空白空间
 
  空白空间荣幸地宣布王拓的第二回个展“正站在歧路上”将于4月30日北京时间晚8点在线上启动。观众将

GBjoaX4ohImBlmlpSwuNXJbTppF1yRb7oDWubxI5.png

  空白空间荣幸地宣布王拓的第二回个展“正站在歧路上”将于4月30日北京时间晚8点在线上启动。观众将在空白空间的虚拟展厅中,观看和体验王拓近两年间创作的5件单频、多频及装置影像作品。

  时局动荡,世事纷繁,裹挟其中的个体如何自处、抉择、龃龉前行?展览标题援引自鲁迅1925年于《豫报副刊》发表的《北京通信》中的内容。作家以此信件为其时青年提出有关“生存”、“温饱”、“发展”的诸种建言,以及有关“古训”与“自由”道路之抉择。而于今人言,世态之局面,千头万绪,有增无减。举足之异,千里之别。由此,不断重回、重估这一歧路,是否又可作为当下另一种可能的选择?以此为题,展览可视作此时此处之青年对彼时彼地之作家于百年后的回应。

  以建筑(《漩涡》《痴迷录》)、创伤(《共谋失忆症》)和东北(《烟火》《扭曲词场》)为显性线索,王拓的近期实践对一系列个体性暴力事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层文化和历史原因发问,试图探讨个体境遇、行为同集体意识形态间的相互构造,以及两者是如何穿透具体的时序、空间、文化等维度界限,交错、因袭、撕扯和变异的。

  这些于迥异语境中不断上演的悲剧,在艺术家的并置和重组中,展现出如轮回般似曾相识的属性,指向深陷矛盾现场中一再被忽视的细节。倘若“上帝存在于细节中”,那么对王拓来说,这些细节则隐含在一系列动名词的转化过程里:行动/情节act(ion)、执行/表演perform(ance)、展开/运动move(ment)。动作构筑行为,引发事态;事态发展为情节,勾连成结构,而结构蕴含着意义。这些结构不具明确的时态,指向过去,意及当下,并预示着未来。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反复演练和逆演练,一个由身体、文献、观念、叙事、美学织构而成的当代启示录被展现出来。

  虚构与现实斑驳,欲望和回忆交错。这些来源、去向各不相同的5则影像,邀请着来自时空各异的行者,狭路相逢在展厅的现场。

oI8rteDCALB2RfvsgUdA632T38BKY7GiNZoos7GB.png

RuDonIHbp5a83NQckcqdMQ38oZxfyQTJ0NQVfpuG.png

ZCn05z6rTw0d5duWj08jJXyBrGTDehUQiIW02m1t.png

V6qtNqiBbT9aMvwIfHkJBVKDTZpZVxrXt9VSyWTN.png

痴迷录 2019 单频4K影像(彩色,有声) 20'31" 

​致谢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影像作品《痴迷录》源于艺术家对一宗迷离失踪案的关注,继而引发了其对网络时代的欲望和执念、建筑美学与御宅文化的探讨。作品的独白暗示了一位建筑师正被心理治疗师催眠的过程,治疗师试图让建筑师把自己想象成一座建筑,通过由建筑外部进入内部,继而探索内部结构的过程,层层进入这个人的内心,发现隐藏于建筑和潜意识中的“密室”。观众看到的影像是对建造于上世纪50年代末,而今处于半荒废状态社会主义大楼“福绥境”由外及内的探索。作品中极具象征意义的建筑就像英国科幻小说家阿瑟·克拉克口中在你眼前却无法沟通的“巨大沉默物”。在此,艺术家试图以建筑的空间结构指代人类难以被认清的潜意识结构,并同时讨论了“失败建筑”的概念。

MLxdKJSpm50qAYTBY4Fw68mDzWAKAoPSPNfwhkye.jpg

nEVjmrvCWUg0DZeLVK4OnZGlIkfA4PqlCkZWZPn5.jpg

5bA8WHSgwHu02NeV1guXrNQhl9k2hV2oY81iCSDR.jpg

53jQ77rvufGu0tUku9sKXU1MGADkfhwRV1yENL5g.png

漩涡 2018 三频高清影像(彩色,有声) 12'30"

  王拓的三频影像作品《漩涡》(Spiral)将建筑学中由平面制图到真实建造的实践过程与御宅文化中的次元壁概念相并置,讨论了人类在平面/二次元中形成的欲望是如何在现实界中被放大、消费和加深的。作品中暗含了两个角色:动态影像中的建筑师和动画中的漫画师。他们仿佛在用一种类似的方式与周遭世界进行互动。他们把现实世界中产生的感受投射到二维世界中,并再次回到现实世界将其实现。在作品中对建筑学和御宅文化的并置中,我们看到人类最基础的欲望以及有关暴力的本质是如何被塑造,又以什么样的方式被实施的,就像影片中引述的伯纳德·屈米曾说过,要真正欣赏一个建筑,你可能需要制造一起谋杀。

yw2VMXvDbBe0qxLLSFv1UUFojiU8pCCYQBMXFgjh.png

eHY8VQwLPCSyHN4dWLTggtXvZl2fPycgd6m4fS9x.jpg

VgsnHLeMvXTOKk7c49FfdgGp3EDq6lwj58u2ayD3.png

qVBlbOZoqhZtcrlXw0QH8kUHqKiOuLYhQGtbDc67.png

共谋失忆症 2019 单频4K影像(彩色,有声) 26'15"

  由广东时代美术馆2019年展览“忘忧草:考古女性时间”委托创作,该展览由吴建儒、张思锐策划。

  一位陷入写作困境的作家,一位暗自神伤的妻子,他们虽同处一室,却仿佛在各自的世界中尝试抚平某些不为人知的记忆伤痕。在这个既写实又虚幻的当代中国家庭里,笼罩着人鬼共栖的诡异氛围。另一个时空里,一个年轻的红卫兵误入一间堆满废弃书稿的房间,沉浸在一则古代故事的阅读中,忽然听到窗外的游街声,夺门而出。一段半个世纪前的创伤记忆被抽丝剥茧。这是一个属于中国的故事样板,遥远而切身,时至今日仍然留有难以觉察的幻痛,平静地藏匿在中国的现实里。

  德国文化学者Aleida Assmann在《遗忘的形式》(Forms of Forgetting)中,曾提出过一种共谋性遗忘,即当体制试图销毁某段过往记忆的同时,其中的受害者也往往表现出创伤性的沉默。两者的沉默叠加而形成了一种共谋。正如作家无法通过写作去疗愈记忆深处的伤痕,共同分享历史创伤的人也同样陷入无意识的集体性沉默,这种沉默最终变成一种无法言说的、在时间中累积、在情感关系中转移的病征。

  在这个记忆与现实交错的时空中,这种有关创伤经验的沉默从不被书写到无法书写,最终难以追溯。就像影片中人鬼共栖的微妙关系:个人与历史伤痕之间的对抗最终变得无力,和解变得不可能。

5RnTieXIaGGcoY6DlNmQsYsp5Jrz5yYlmlBahvy7.jpg

xL7Vu165pVPFTcuE48JeoD2xrBzaMfSPdfPQMBOv.jpg

tvxG3p3MKjGIPjVO39eOh7YX4sET6QPXoSSHcaAR.jpg

wKJyonl4TwoIZu6WQBLsGd58Xi5n3V1IN9nkh3jW.jpg

8tjQBVkSR5SjukFPBqinxtVAP5SkfFmK7QIyYijo.jpg

扭曲词场 2019 三频4K影像(彩色,有声) 24'38"

  王拓的影像经常是种时空综合体。他近年开启的东北项目中的首部作品《烟火》(2018)中的一条主要线索演绎自对“张扣扣复仇案”的侧写及其重新排演。对王拓来说,复仇这种身体力行的冲动之所以能够和一个复杂的东北论述产生共振,不仅是因为这种古典的激烈动作如同一个时空穿刺的印证,更是因为复仇本身驱动了一系列个人的仪式并作为必要的中介,以及成为身份转化的契机。《烟火》从一名东北农民工的日常生活展开,他一边在电影的道具仓库里翻阅古代志异与民国传奇并即兴扮演,而在另一边,有关自己归乡的叙事反转直下,最终演变成一场等待已久的暴力仪式。

  继《烟火》之后,三频影像《扭曲词场》是王拓东北项目中的最新作品。在这件作品中,艺术家通过展现深陷历史轮回泥沼之中的具体身体,进而提出关于“泛萨满化”的观点:这里的“泛萨满化”并不是指一种特定的信仰形态或载体,而是暗示在我们浑然不觉的历史轮回情境中,具体的身体成为了连接不同时空叙事的泛灵媒介。影像由几重时空交叠而成,1919年新民主主义运动开端,北大学生郭钦光参与五四运动期间死亡。2019年,张扣扣被执行枪决。返乡复仇前夜在城市中游荡的主人公,与两场时隔一百年重叠的牺牲产生交集。王拓在片中也同时将“泛萨满化”引向身体媒介与网络媒介的共生与互相激发的状况。用王拓自己的话来说,整个社会正在经历“泛萨满化”:所有的生存经验都被介质化,所有的动作被仪式化,尽管没有萨满,却是集体出神。

KoR48JNAygV0VtH8u3mVAprYi7mXPFArlr58iIRu.jpg

Bl8pm5sk5Khd4BYs3PyR6dZYhcYDBTB8FslfrJLT.jpg

NWDQDbyb2n5ZKwNGVRR4lwruMo5Iu33wQDuDyhgp.jpg

CdKteqhZH5OjwC8uvzka98OKRH8dFxdiu199XTCO.jpg

烟火 2018 单频4K影像(彩色,有声) 31'18"

  王拓在《烟火》中让我们看到一个同时存在于两重交错现实中的农民工形象。一边,这位农民工正在一个时空感异常模糊的电影道具仓库中,通过阅读志怪与传奇,将自我投射进一个个文本中,并在现实亦或是他的幻想中进行着一次次的“演练”;另一边,艺术家对这位在东北某小城的打工者进行了样本式的观察,记录下他的日常、情感与返乡之路。真实的记录慢慢变成了对一起中国近期发生并被广泛讨论的社会暴力事件的戏剧化“重新排演”。在这个有关复仇的叙述中,疗愈长久沉积的创伤仿佛变成了一场需要等待的仪式。艺术家通过这场身体式的“反扑”,暗示出一种社会性身份与内在身份之间的撕裂,以及个体病症与庞然现实之间的潜在矛盾。

  王拓

  王拓的艺术实践以影像、行为、绘画为主并涉及多种媒介,通过在预设情境下对他人真实生存经验以及文献行为化的介入,来揭示当代人类境遇与精神遗产之间不稳定的关系。他的作品中经常基于对已有的文献(如文学、电影、戏剧、美术史)的引用,来建立一个多重叙事的情节迷宫,在那里,有关当代社会的戏剧化的、幽默而荒诞的成分被展示出来。王拓的实践也同时探讨了人造观念和意识形态是如何从其历史背景中生发而出,并与持续变化的社会状况相适应的主题。

XNjvPf5bAf0epWbhFih7HYMuty8YOsD8m2f1s82f.jpg

  王拓,1984年出生于中国长春。200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学系,2012年获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硕士学位,2014年获得波士顿大学视觉艺术学院绘画系美术硕士学位。他曾为纽约皇后美术馆2015至2017年度驻馆艺术家;2019年获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青年当代艺术乌镇奖”,2018年获“三影堂摄影奖”,同年获北京国际短片联展“杰出艺术探索奖”和“玲珑塔”短片奖。近期主要个展/双个展包括:正站在歧路上,空白空间,北京,中国(2020);王拓:烟火,Present Company纽约,美国(2019);唐纳天&王拓:Only the Lonely,安全口,香港,中国(2018);从未走出的神话,空白空间,北京,中国(2017),失忆事典,泰康空间,北京,中国(2016)。近期群展包括:重蹈现实-来自王兵的影像收藏,OCAT上海,上海,中国(2019);精神与政治学,巴登巴登国立美术馆,巴登巴登,德国(2019);生活应用,昊美术馆,上海,中国(2019);新冶金学家,尤莉娅·施托舍克收藏,杜塞尔多夫,德国(2018);One Northeast,Zarya当代艺术中心,符拉迪沃斯托克,俄罗斯;九,皇后美术馆,纽约,美国(2017);一场关于真实的导览,国立台湾美术馆,台中,中国(2015);Peekskill Project VI,Hudson Valley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皮克斯基尔,美国(2015)。王拓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关键字: 内容标签:建筑,现实,美术馆,王拓,空白空间,建筑 现实 美术馆 王拓 空白空间
下一篇:线上佑品_|_活在时间之中——当代艺术作品线上展览_Vol.6:辛智晟_当代艺术-参展-作品-入选||上一篇:如果穿越到先秦,吃饭的家伙用什么_则是-都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