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油画家王亚中——艺术笔记与作品(一)_故事-艺品-语言

编辑:陈思竹 来源:王亚中
 
艺者认真的体悟着色形本身所具备的语言质量,当色与形互相交融之时,会发出另类的波长,感应着我们的未知区

艺者认真的体悟着色形本身所具备的语言质量,当色与形互相交融之时,会发出另类的波长,感应着我们的未知区域。艺品有时不是画出来的,也不是刻意设计出的模式,当我们的初衷介入空间之时,材料与色形的早期储备,会全部涌入述说空间,并在空间中与艺者产生对立或统一不同之说,有时惯性的能量会冲击初衷的意识显现,而反复讨论叠加消耗之时,也许遗忘之过去故事底层积淀,会翻腾浮出。也许述说空间之述说质量,是历史的支节自然拼接再现,也可能是在讨论中的遗失碎片,无论如何,初始原发动能的助力,决定着大的趋式,其中过程的矛盾与糊涂,也披挂着原始初衷之光芒,抖落之时,则有自由落体之感,行走之速,则有风的呼唤。艺品述说空间自始自终会给艺者以超大的运动空间,但艺者在述说故事之前,能将身心移植其中,则在述说过程时,就会多了一份话语权,多了一份真诚的态度,结束之时,也会多一份意想不到的宣言与呐喊。(2019年7月8日)

艺术有时就是一条迷途,也许正因为未知,她的魅力才无穷尽。艺术初期可能她是一种功能性的,是一种图解式的行为,或称记录性的,统治性的。印象派前后,艺术可能进入了一种对人性和自然的自我述说渴望阶段,以至后来的现代主义,可能更注重一种新奇和兴趣科学的探索。艺术发现到今天,艺术家更多的增加了对现实生存态度的发言,或有对宇宙空间与自我基因的揣测和尝试误解。或今天的艺术轨迹更加分化了,更加自我行为了,或称更接近艺术的本来了。艺术方式的多样化和自我行为的自由化,将艺术的概念更宽泛了。守着过去,崇拜先者,技术精堪,与科学设备理念抗衡。对于态度的参与更加的自我化,无规则化,无原则化,更加大众化,普及化,遍地生芽,盛况空前。艺术是有根本和基础的,首先是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更应有一种对宇宙规律的敬畏和个体认知的狂热,我们用心的感悟其中道理,用一种与生命相印的自然方式,抒写和陈述着未来的心神可能。我们也许杂乱无章,但我们不屈不挠的攻读着生命的末知数字和印迹,留下一行行足痕,也许回望,才能看见路在哪里,也许愚钝才能走出未来之路,也许热爱才能使艺术生命延续,也许艺术才能真正显现生命的存在。艺术也许就是一种不管不顾的前行,只有前行,才能和艺术靠的最近。放弃过去,放弃手艺,放弃功名,当好一名真正的艺术痴呆,挖掘和建立未知与自我的迷途惯性,也许会出现一个新世界,一个真实的空境。(2019年7月6日)

对于非具象语言的生成,并非刻意设计,是述说时的语法要求。我们一直在寻找着一种自我表达感受和陈述灵魂的最佳方法,我们也不知走向何方,甚至我们不知道天道与我们的距离,但我们深知,我们做的工作是将感知倾述出来,述说着我们的陈旧故事,或也想编织一些梦想。色与形她们承担着我们的语言方式,也承担着自我与世界的直观面对,她们在替我们述说的错误而解释,更多的包容了我们的无知和乱语。她们象空气一样填充着我们无法面对的问题,而反复支撑着谎言的善意。面对江河万物,我们也无法找到可循的意识规律,在日夜之间纠结燥动。陈述,倾述,面对一切可能的偶发瞬间,似乎感知到了存在的意义。艺术记录着平凡与偶然,选择成为了我们一生的主要问题,终了,过程也显的有意思了。(2019年7月2日)

非具象艺术的制造介入,具有多角度的介入方法。有时是故事动力激发述说冲动,用表述故事的语言符号色形参与,在运作过程中,动力与语言互为变异切换构架,包括色形参与的轻重缓急,边际定语,或延伸,或收缩,或交织,或分离,其中过程是围绕故事原动为的节奏而生成的。另类介入制造,可能是非意识,或浅意识的读取形色延展之时,偶遇问题的显现,而连带出呈经故事述说的语境,而激活图式的生命力,并反复与之前无意识状达成共识,或清晰,或隐现,尽含理念,规矩,偏好,原则,立场,态度,角度,意识深浅之厚度与广度的切换布局。研读非具象艺术,须具备人生体验及知识广度的审美转换能力,至少得离开现象具体陈述语言语境,进而交响式的体会艺品的秩序感和节奏感,上下求索寻味其中意图的台阶式宣言或与矛盾的搁置。轻浮式的花布设计感图式,也许是初级进入非具象作品制造的一种路径,也许是一种好听好看的初级行为模版,而进入深度构架或拆解运作,则已行云流水,无章之法而取代表象研读制造,成为天人合语而陈述妄想与非念之生命体,语尽则意出,灿烂与悲鸣尽在其中叨叨切切。(2019年6月29日)

非具象的艺术语言建造,是个复杂的显现过程,一般程式,是由对于形色的本身性格的参悟,或偏执的认可度,色形一体化,或融为一灵魂,是在形与色的不断调焦或散点聚焦而过渡的。色形之本我态度与艺者之驱动力讨论聚散,在矛盾中实现问题的解决,有时矛盾未解决也直接呈现出多角度的可能性。艺品并非完美也诞生的,诸多作品皆有可能均是夹生体,难有三杰时的宏伟宣言。人类进程的节点不同,问题的关注点会位移的,但终了,都要回到生命的主题上,但艺术语言会出现不同的格式或样式。论东西方之艺者语言表述,也在互融碰撞中,各执言词。无事非,则无修正,无矛盾则无结构,艺品也许都是艺者对物态的重新定论,或将纠结之矛盾呈现于现实。艺品没有完美之说,追求完美也许只是信仰一二,艺者将矛盾呈现给观者后人,也许也是一种现实,在现当代艺品中显现的更充分。(2019年6月20日)

艺术实践是在实现着久远的梦想,或梦想的远久。艺术制造的主题,并非文章的题目,应是在艺品主体中,多角度的述说诠释着艺品的精神,艺品并非图解着故事的事非和延展,而是在态度与潜意识语言的空境中,将其主题反复逐渐浮现在画布上。艺品不是设计出来的新奇影像,也非按既定程式排列组合的,也许昰复杂或简单的灵感搅扰,在运作抒写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将生命的积淀和渴望陈述的生命语言,参进了色与形的组合工程中,诞生了新的生命体。有时有意识,可能是谎言,而无意识的意识才可能真诚直言。色与形本身具备着语言的强弱度和意象表达的内涵,也许所称的意识流与存在主义的精神传达捆邦,使色形组合体能够独立成长。这也是画家们常说的一句话,看画吧,都在里面了,这也许是多数艺者,不愿意用文字语言陈述画境其意的原因吧,说多了,几乎就快胡说了,说的事留给理论家和观者去讨论拿捏吧。(2019年6月15日)

非具象绘画中的色与形是感性与理性冋时介入的。当对于故事发生时,产生述说欲望,首先是感性对于色相的选择,能与故事接近的色料提取涂抹,而同时加入理性工具的参加,是利用数学几何与物理力学的支撑点的不断平衡移动而开展的,其中个体性格具备的认知体系,反复参与述说语法的调整,而形成一个组合动能,推进故事的延展与强化与融合。在制造过程中,填加与削弱非正常之外加理论体系的渲染。能否正确的回放故事的变异述说,有时偶发之可能得到助力,其中,也许能有弦外之音的奏响,则需意识积累之长效积淀。在制造初期与过程至完成时的形色演变,也许升华其故事内含,而非单纯之设计产物。艺品从初始至完成,是个生命诞生与成长的过程,而完成制造过程后的形色图式解读,则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艺品的完整述说显露,也许只是部分故事的记录,但全部故事的记载,已渗透至色形的交响中。(2019年6月12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故事,艺品,语言,故事 艺品 语言
下一篇:论光绪三十年东平府银锭的收藏价值_中元-收藏-清代||上一篇:欧珀石-Opal_纯洁-英国-女皇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