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张三水:_《长江万里图》为山河立传_展时代风貌_张三水-万里-上海-唐古拉山

编辑:陈耀杰 来源:雅昌网 
 
长江是亚洲的第一大河,是中国人的“母亲河”,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国人对长江来说有很深的人文情感。

长江是亚洲的第一大河,是中国人的“母亲河”,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国人对长江来说有很深的人文情感。尽管中国书画史上不乏名家创作《长江图》,但大多是描绘长江雄伟壮丽的自然风景。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后,一座座横跨长江的大桥拔地而起,葛洲坝水电站、三峡大坝,这些巨大的水利工程改变着长江的风貌,“更立西江石壁,高峡出平湖”。

艺术家张三水想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来描绘长江,记录下长江流域的发展变迁,反映整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他想创作一幅与众不同的《长江万里图》。

cffbHBdYMcZGbQ1vky1vVP6zfNeQcTWKttoEuvWH.png

当涂

张三水先生于2001年开始构思如何创作《长江万里图》。他思考不能千篇一律地突出长江的波澜壮阔、雄伟气势。他想起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什么不能画一幅反映长江沿岸城市风貌和人民生活状况的《长江万里图》呢?他仔细研究了《清明上河图》,最后决定用写实的画风反映长江的城市风貌和风土人情,采用中西结合的技法,用传统水墨和国画颜料在绢上创作。他还决心要把长江画完整,从长江发源地画到入海口。

张三水先生先后两次采风长江。2003年71岁的他背着背包挎着相机从成都坐火车到上海,从上海坐船沿江而上到万州,用相机拍摄长江沿岸繁荣绚丽的城市风光和气势恢宏的自然风貌,照了二百多个胶卷,七千多张照片。回到成都,他整理拍摄的照片,发现照片不是很理想,大雾笼罩,很多拍下来的景物都看不太清楚。他决定再次采风长江。

WpxN7PnZcrTwhUpeV08n2h1Wne7RAUPW876VC2Yo.png

德格

2008年春76岁的他又独自一人背了一个旅行包,装了速写本和笔、一张军用毛毯、一套衣服和必备生活用品,从万州坐车到利川,再途经恩施,到张家界,坐火车到上海。在上海文庙街的一家文房四宝店,他花了近5000元买了长约251米,宽1.4米的仿古绢,邮寄到重庆女儿家。然后从上海出发沿着长江逆流而上,一路步行或者坐车,沿途他用铅笔、木炭笔、钢笔在速写本上写生,一路采风,画了三本速写,穿烂了十多双草鞋和布鞋。他经常随身带着馒头和大蒜做便当。晚上有时在城市旅馆歇宿,有时在乡村农家小户过夜。一路采风虽然很辛苦,但是收获很大,他亲眼看到长江两岸城市的繁荣,一座座气势恢宏的长江大桥,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长江上行驶的轮船、铁路上飞驰的高铁、公路上穿行的汽车,而古老的建筑仍然安静地矗立在那里,保留在现代化的都市里,相得益彰。长江两岸树立的 “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等巨幅标语,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改善长江两岸的生态环境。他想一定要把这些时代烙印都画进去,记录下来。从葛洲坝到万州,有些地方他是沿着长江边上的羊肠小道行走,抬头看着高高的悬崖峭壁,放眼望去滚滚的长江水,相当壮观,也很危险。一路走得很辛苦,条件也很简陋,有时还被蚂蟥咬的流血,但他一路沉醉在长江雄伟秀丽的风景和城市的繁华热闹中,不知不觉走到了长江的上游,过了丽江,到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德格县。越往上游走,人烟就越稀少,晚上在江边的岩洞里宿夜,点着柴火,裹着毛毯,远远地听着有狼叫,还有其他动物奇怪的嚎叫,声声入耳。张老有些恐惧,睡不着觉,算了一下自己从万州出发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他决定结束采风。天亮后往回走,到白玉县,他乘了两天车到了康定,又坐车从泸定、雅安回了成都。

sPGZcofaqutF05rv5NncgJjEpE7P32e6JVt5Zijo.png

黄鹤楼

张三水息了几天,坐车去了重庆万州女儿家,在上海买的仿古绢已经寄到了,他准备在万州开始画《长江万里图》,无奈万州天气炎热,酷暑难耐。张老决定搬到成都洛带古镇去创作。住了一段时间,经常有朋友来看望他,还有一些学校的师生来拜访,创作思路不时地被打断。于是他又毅然决定搬走,最后在四川安岳县一个偏僻的地方租了一户人家里一间大房子,作为画室,在那里进行创作。

DKFnJmpnPTKS7GvOchv5kZHkkvTdLnRmDAva8FHY.png

江绥

他顺着自己思路,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视角习惯,从上海开始画起。那段时间他真的是废寝忘食地投入到创作中去,有时候一天只吃个馒头,不觉得饿。有时候晚上突然有灵感,半夜爬起来接着画。张三水先生采风长江从上海到上游德格经历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他把长江四季的变迁展现在《长江万里图》里,从上海到南京是春天,从南京至武汉是夏季,武汉至宜宾是秋天,宜宾至唐古拉山则为冬季。长江水用什么颜色画,他思考了很久。沿长江采风,看到长江上游大面积的退耕还林,水利工程的建造对长江水的质量起了很好的保护和改善,张老深深地感受到长江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以他在画长江水时融入了绿斗色,突出了长江的山清水秀,美丽富饶。他用细毛笔勾画建筑、船只。整幅画卷除了展现长江秀美的自然风光,繁荣的城市风貌,他还描绘了人民幸福生活的场景,逛公园、跳广场舞、划龙舟、坐快艇、骑摩托车等。他要真实地反映这个时代的风貌。2011年张老基本完成了《长江万里图》。休养了一段时间身体后,又重新开始对整幅画卷进行审视,润色修改,到2012年才完稿。

wqtz1Iw6K0YejiY8c7smf536QFzWLS2LyhxszjHI.png

万州

这幅与众不同的《长江万里图》,作品全长约252米,宽1.6米,从长江发源地唐古拉山一直画到上海,作品呈现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长江两岸繁荣绚丽情景,细致地绘画出了九省两市气象万千的无限风貌,用写实的画风反映长江的城市风貌和风土人情。其中桥梁100多座,行船300多艘。一座座横跨长江的大桥拔地而起,葛洲坝水电站、正在修建的三峡大坝,这些巨大的水利工程正在改变着长江的风貌,“更立西江石壁,高峡出平湖”。

77qtynaKUfKFv825r6chUCuYR96BEdm4ieUXEgL0.png

重庆

艺术家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来描绘长江,记录下长江流域的发展变迁,反映整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从长江发源地唐古拉山一直绘制到上海,艺术家是从站在长江岸边的视角来记录长江沿岸的城市风貌,自然景色和风土人情。欣赏《长江万里图》仿佛是沿着长江岸边在旅行,沿途美景、城市景观、车船行人,尽收眼底; 二是作品采用绿斗色画长江水,突出国家重视生态建设,退耕还林政策,改善了长江水源的质量;三是整幅作品展现了长江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从唐古拉山雪域高原的寒冬到长江下游绚丽多彩的春景,能领略到长江的自然之美。四是整幅作品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感,从长江入海口的国际大都会上海的典型建筑——浦东陆家嘴的东方明珠塔等建筑群中体现,从南京、武汉、重庆等长江大桥中体现,从三峡大坝、葛洲坝等大型水利工程中体现,从重庆朝天门码头中体现,从长江流域诸多城市的现代化建筑中体现;五是作品体现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浪漫的人文情怀,包括长江沿途各族人民和睦联欢的情景,端午节龙舟赛和抛粽子等欢乐热闹的情景,以及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

作者介绍

WemxmpQqRE7pegnT3uQliyxtKc8dtMdT0OPATBKN.jpg

《长江万里图》的创作者张三水先生,今年88岁,现为港澳台美协理事、两岸和平文化艺术联盟泼墨画研究委员会主委、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会员、一级美术师、中国名家书画院副院长、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美术及书法研究会名誉会长,曾荣获“共和国史记•人民杰出艺术家”、“中国当代十大德艺双馨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1950年元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20军文工团,同年底随军入朝参加朝鲜战争。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幸存回国。之后在垫江剧团作美术工作者,创作舞台美术布景。后又求学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跟随诺干松院士去莫斯科美术学院学习油画,为绘画艺术奉献了毕生的心血。张老先生一生创作的美术作品不计其数,最殚精竭虑的作品是创作八年之久的巨幅绢画《长江万里图》。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万里,上海,唐古拉山,《长江万里图》 ,张三水,万里 上海 唐古拉山 《长江万里图》  张三水
下一篇:彭浦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摄影文化名片_中国“摄影之乡”举办盛大国际摄影艺术_摄影-艺术节-园区-全国-上海||上一篇:书讯:新中国美术研究系列丛书《辉煌七十年》(雕塑卷)即将出版_新中国美术-雕塑-民族化-中国传统-艺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