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层层叠加制造出某种斑驳的旧城影像;在地图上二次创作,循着新的属于自己的比例尺再现胸中丘壑。“迟野”——彭涛作品展在BANANA艺术空间呈现。
展览现场
关于展览的主题,艺术家彭涛表示,“迟野”是我儿子的名字,很多展览都为艺术家同名展,而这次就改变一下吧。当初给他起名,灵感来自《道德经》注释里对于古法的回溯,不敢为天下先,野则意为守望与持有。其实这也是我自己的艺术创作立场。展出的作品基本与风景相关,但却是风景在思维中的结构模型与抽象立意,故觉“迟野”此名契之。
展览现场
境外之景,彭涛认为综合材料绘画不仅仅是以多种表现手法来表现某种肌理,造成特出的视觉效果。他更在意的是画面以为的深层意义。来自于电影的题材引起艺术家的关注,而在创作中地质学也被引入其中“有些作品的创作中,我没有用笔去表现而是采用类似地质构造的方法来塑造其形象。”彭涛说。
装置“知觉后勤”
显然,安塞姆·基弗的创作方式给了艺术家一定启发。“加速器、公共水池和沙发结合的这件装置,创作动机来自安塞姆·基弗的《海狮行动》。基弗这件作品以更加戏谑的方式对战争讽刺,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人类对自己围困。而我思考的是当下,我们生活在一个更加快速的时代里,对我们是不是一种围困呢?”
荫蔽之地-金印 2019 画布综合媒材
荫蔽之地-梅岭 2019 画布综合媒材
荫蔽之地-青溪 2019 画布综合媒材
荫蔽之地-长干里 2019 画布综合媒材
生长、生活环境画家对艺术家的滋养不仅是文化上的传习,同时也在于对故土变迁的感怀。“‘荫蔽之地’是我第一次创作有关出生地南京的系列。”彭涛的“荫蔽之地”系列把他记忆里的旧城碎片搜集起来,“寻找创作的方法亦如找寻那些隐藏在荒草下面的碎石遗迹,这完全来自画面之外的思考。对于材料与工具的反复实验则让我更贴近类似考古发掘,或是地形考查的虚拟经验,岩质地层之下可能就是前朝的夯土砖墙。遗迹在与自然的交融之后,又明确的分化出时间的形状。此系列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特殊的创作方法而得以成型。”彭涛说。
展览现场
地图、地形、地质是彭涛作品中常见的元素和符合,彭涛选择以“考古学家的眼光”探索城市的历史“痕迹”,并在“痕迹”上进行再创作。创作中他选择综合材料来表现,并且引导让观者去思考画外的意义,景外有境,而非局限于肌理效果的“浅尝辄止”。无论是对旧城图像的重新编译,还是在波尔多地图上留下“篡改”的足迹,彭涛对城市就如守望者般——在发生变迁的时候,在人们转移目光、甚或迁离、逃避、逐新之时,他坚守在原地,时刻关注着,体验着,思考着。
尺度与规模 No.01 Glocalisation No.01, 130x300cm, 2014-2015
丙烯、油画、水泥、丙烯酸树脂、高岭土、硫酸纸、虫胶、色粉
衔尾蛇 No.10 Ouroboros No.10, 180x160cm, 2012-2015
水泥、丙烯、油画、丙烯酸树脂、氯化钠、虫胶、木炭、灰、粗沙
S-景观生态 巴黎,S-landscape Ecology Paris, 100cm x 70cm, 2016
丙烯、油画、 印刷品、丙烯酸树脂、高岭土、虫胶、色粉
溪山行旅-波尔多,X Travel-Bordeaux, 230cm x 160cm, 2016
丙烯、油画、白水泥、丙烯酸树脂、高岭土、虫胶、色粉
空中内阁-溪岸图02,Aéropolitique-streambank 02,113cm x 91cm, 2017
旅行地图上综合媒材, Mixed media on map
空中内阁-溪岸图No.10,Aéropolitique-streambank No.10,110x70cm,2017
旅行地图上综合媒材, Mixed media on map
空中内阁-溪岸图No.05,Aéropolitique-streambank No.05,86cm x 63.5cm,2017
旅行地图上综合媒材, Mixed media on map
溪岸与内阁 No.03, 180cm x 140cm,2019
丙烯、油画、丙烯酸树脂、高岭土、色粉
堪舆诀No.01,120x70cm,2019
丙烯、油画、丙烯酸树脂、高岭土、碳粉、矿物质清漆
海报
关键字: 内容标签:虫胶,之地,创作,BANANA艺术空间,彭涛,综合材料,虫胶 之地 创作 BANANA艺术空间 彭涛 综合材料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