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作为重庆大学90周年校庆的序幕,重庆大学博物馆(以下简称重博)开馆典礼在虎溪校区隆重举行。据报道,包括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在内的国内外文博领域的多位专家出席了庆典。
报道说:重博耗资670多万元,其"所有藏品均由重庆大学教授、著名收藏家吴应骑捐赠,包括玉器、青铜器、陶瓷器、佛造像、掐丝珐琅器、百宝镶嵌、竹雕笔筒、古代玻璃器等类别,共计四百余件,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典造型艺术的发展脉络和传统文化魅力。"
开馆不几日,老江就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赶往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拜谒了这座让我充满敬意的博物馆。
门口有保安执勤,参观前要登记身份证和电话号码。进入展厅前,老江掏出手机拍了一张展览序言。负责登记的保安赶紧过来叮嘱,这里可以拍照,但是,进入展厅后,就不允许拍照了。
"为啥呀?国家博物馆都不禁止拍照!"
保安神情怪异,吞吞吐地说:"那个,那个,开馆典礼后,领导就吩咐了,里面一律不许拍照。"
我表示不能理解,他表示没得商量。
进入展厅,试探性地拿出手机,随手拍了一张。立刻有人跑过来制止:禁止拍照!之后就一直有人盯着,时不时还有人在身边晃悠,假装也在看展览。一旦发现拍照,立马发声制止。
期间还有一个领导模样的人专门过来询问:你是来看展览的吗?是重庆大学的吗?让我觉得很诧异。后来对照网上照片,才知道这位就是前文所提吴应骑教授。
据说,吴教授的公子和儿媳现在都供职于重大博物馆,分别担任馆长和展览部主任,全家人都在为博物馆事业做贡献!
整个参观过程中,展厅内人迹寥寥。却总让人觉得有几双眼睛在背后盯着,眼神如同暗处射来的箭。气氛尴尬而又诡异。
重博的佛像展品,说句不负责任的话:真伪请自断。
他们为什么如此紧张人家拍照?我也试着问过工作人员,无奈他们总是遮遮掩掩,语焉不详,三缄其口。
在粗略看过几十件展品后,我好像是明白一点了。尤其是那件改装版版秦始皇陵铜车马映入眼帘时,一个大胆的想法突然从脑子里闪过:莫非,吴教授捐给重庆大学的,竟然是几百件赝品,而重大耗资数百万建立的,居然是一座赝品博物馆?
这太匪夷所思了,我差点就吓死了自己。
△改装版版铜车马体量硕大,通体错银。在马的造型和车的制式上,完全模仿秦始皇陵铜车马中的一件,尽管型制有些别扭,做工颇感粗糙,细节也不怎么讲究,但人家马多呀,比秦始皇座驾还多了两匹马。四前两后,整整六匹,马力强劲。秦皇汉武,输掉哪里只是文采。
▽搞这么大排场,大概是循了"天子驾六"的意思。《尚书》《春秋》《史记》都曾经曰过:周天子的座驾有六匹马。但真正的"天子驾六",却只在河南洛阳出土过一处早已朽坏的东周真车真马遗迹,而且,六匹马是一字排开的。
△洛阳出土的天子驾六遗迹
△秦汉天子的座驾都只有四匹马。这一点,在考古界基本上是没有什么争议的。读过初中历史的人都知道:西汉初年,国力贫弱,连皇帝座驾都配不齐四匹同一颜色的马。秦陵铜车马也有力地佐证了秦代的公务用车制度。专家们有没有琢磨过,重博这架独步古今、僭越礼制、颠覆历史的超标豪车,应该是给什么样的牛人坐的呢?▽
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铜车马
▽除了这个,展厅里还有一件迷你版轺车,电镀工艺,新潮轮毂,嵌玉镶宝。车上坐着一土财主模样的人,抄着双手,缩头缩脑,神情呆滞。一副生无可恋、信马由缰,爱特么去哪儿去哪儿的样子。
△据我所知,这种轺车一般是没有后车箱板的。这显然不太符合当今的安全规范,万一乘客不小心摔下来咋办?所以,厂家对车箱结构进行了合理改进,车盖的柱子加粗了好几倍,还加装了厚实且完全焊死的防撞后挡。这样一来,虽然上下车会有些不便,但安全性绝对是有提升的。而且一举多得,平时拉个货、买个菜什么的,也特别实用。
据重庆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公众号报道:"中央美术学院前党委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主任盛杨,北京电影学院文物修复与鉴定专业教授胡德智,中国国家博物馆专家乔万宁等表示吴应骑藏品种类齐全,数量众多,体系完善,是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符号,部分藏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社会学研究价值,拟捐赠的藏品具有重要的教育和科研价值,对于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当代大学生和社会公众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老江想请教重庆大学和这些专家们:你们根据什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就算不对历史负责,不对学术负责,不对公众负责,不对子孙负责,你们能对自己负责一点儿吗?
关键字: 内容标签:重庆大学,匹马,车箱,博物馆,展览,赝品,重庆大学 匹马 车箱 博物馆 展览 赝品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