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合影
开幕现场
2019年9月3日上午,被誉为岭南地区收藏与研究浅绛彩瓷领军人物、学者型资深浅绛彩瓷收藏家、“壶痴”程浩题为“龙芽齿留香 浅绛画韵长——陶趣斋藏浅绛彩百壶展览”及其浅绛彩瓷新著首发式在广州市文物总店二楼藏珍厅举行。展览至9月10日闭幕,为期8天。展览期间每天上午10:00时至下午5:30时开放。与2017年4月发布《瓷器上的中国文人书画》为姊妹篇,这两本书既展示了浅绛彩瓷实物及其瓷器上的中国文人书画,又融入了本书作者程浩对20多年收藏浅绛彩瓷实践经验的总结,且结合了作者对这些器物的学术研究成果,是一本普及文物和书画收藏知识的读物。被文化部授予“文艺泰斗”称号的97岁老先生陈柏坚也忍不住为该书作序。
程浩先生向
程浩先生向友人赠书
这是一次面向广大观众、紧接收藏地气的公益活动。活动本着“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的精神而举办。并以展览为主轴,辅以新书发布、专题讲座、小型研讨会(座谈会)以及藏友交流互鉴等形式,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浅绛彩壶的起源及其兴衰演变的历史轨迹和原因;浅绛彩壶的分类、特征、历史和学术地位、甄别方法、收藏要旨及市场投资;浅绛彩壶工艺美术和文化艺术的双重价值;浅绛彩壶及其画作在当今和未来中国古玩收藏中的地位与愿景。
广州市原副市长、市人大原常务副主任、广州市书画艺术鉴赏交流学会会长郭向阳先生致辞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何文发先生致辞
陶趣斋主人程浩先生致答谢辞
程浩先生表示,今天能在广东省文物商店举办他收藏的浅绛彩壶的个展,即是对自己近30年收藏历程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是对培训与教育自己成长的“母校”交出一份收藏心得,与自我测试的答卷,作为已退休的工薪阶层,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全凭借自己脚踏实地的耕耘,与长期辛勤学习,日积月累。同时也给喜欢收藏的人士提两点启示:1、古玩收藏要脚踏实地,量力而行,从零开始,循序渐进。2、古玩收藏要看准方向,切准时机,选对路子,交好良友。
这次展览共展出陶趣斋提供的包括狭义(纯粹)和广义(复合)型的浅绛彩壶98把,其中狭义(纯粹)型浅绛彩壶85把,广义(复合)型13把,主要分为僧帽式壶(亦称草帽壶)、钟形壶、方形壶、瓜形(棱)壶、异型壶、手执壶、筒形壶七大类。其时间跨度自清道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并特选了2把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浅绛彩壶(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它还有传承和发扬),所涉及的浅绛彩瓷画家(作者)98人(次),包括实名作者91人(次)、集体(公司)作者4人、佚名作者3人;其中名家名人(包括御窑厂画师、一二三线名家)作品约占三分之二。不少藏品为早期的浅绛彩壶、精品壶、异型壶或孤品壶,弥足珍贵。有些藏品虽有瑕疵或修补,但画面完整、且均为浅绛彩壶发展过程中具有某一阶段性特征的器物,对于了解整个浅绛彩壶发展的历史及普及文物知识不无裨益,故一并展出。这是该总店自创店以来有关浅绛彩壶专题展览的第一次成功举办,不仅展品数量多、品种齐、而且质量较高、可观赏性强。
王昭明 浅绛彩刘海戏金蟾纹龟形壶 光绪
浅绛彩瓷画的题材并不仅限于山水,还能表现人物、花鸟、飞禽走兽等。浅绛彩瓷画家为显示自己的文化素养与审美趣味,将诗、书、画相结合的文人画形式移植到瓷器上,直接以釉上彩料在白瓷胎上绘写富有诗意的图画。瓷画气韵生动,刻画传神,用笔用墨设色精妙,富有层次感受。并开创了瓷画上题写诗词、干支年月与作者署名的先河,有的还在落款处绘有印章, 映射出文人画的表现风格。
小方氏 浅绛彩花鸟纹僧帽式提壶 光绪
浅绛彩瓷画就是瓷器上的文人画,是文人画在瓷器上的完美表现。它打破了从前瓷绘工细,繁复的路子,从师法末院的工致转而师法元人的空灵、雅淡。是古代文入水墨山水画与花鸟写生画的再现与应用。尽管他们的演绎方式不同,但始终都保留了文人修养的书卷气和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水墨韵味及寄离心迹的作用。
余子和 浅绛彩山水人物纹方形提梁壶 同治
据了解,在岭南地区举办浅绛彩壶专题展览尚属首次。本展览是由广州市书画艺术鉴赏交流学会、广州地区出版物新闻工作者协会、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和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并由广州市文物总店具体承办。展期自9月3日至10日(共8天)。每天上午10:00时至下午5:30时开展。
关键字: 内容标签:展览,广州市,瓷器,瓷器上的中国文人书画,程浩,展览 广州市 瓷器 瓷器上的中国文人书画 程浩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