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佳士得空间刘建文“全收!”私人洽购展
时间回溯到8月1日,佳士得网络发布消息称,月底将在上海举办刘建文“全收!”私人洽购展 。
此后,上海佳士得空间工作人员便开始不断接听预购电话,而且收藏人群从50后到00后,颠覆了原有预测。
8月30日, 当展览正式对外开幕时,意料之中的大部分作品已标记售出的红点,也说明了本次佳士得首次在中国大陆举办潮流艺术主题展览反响明显。
刘建文(Michael Lau)
虽然作品大多已“名花有主”,但我们还是来看看这次香港著名艺术家,“人偶教父”刘建文(Michael Lau)带来的5大主题50余件平面和立体作品有哪些。
刘建文与“花园人(gardener)”系列
刘建文从小喜欢绘画,1992年从香港大一艺术设计学院毕业后,开始从事广告设计工作。当时他的朋友圈大多是摇滚乐队、电影明星、电台DJ。由此机缘,1997年他曾为香港乐团anodize设计专辑封面和内页,灵感便来源于最初改装的潮流玩具形象。
“花园人(gardener)”系列:《佐顿》(中)
璃钢雕塑
独此一件
230 x 100 x 80 cm
2019年作
刘建文也是第一位使用12寸全身可动人偶玩具(action figure)创作作品的人。当时街头文化盛行,刘建文的“花园人(gardener)”人偶中融合了从滑板、冲浪板、雪板、篮球,到名牌潮流服饰和运动鞋等时下“潮人”必备等元素,与时下潮流紧密结合。
“花园人(gardener)”系列是刘建华在1998年开始尝试手工制成的角色公仔,并在香港举办gardener主题展览,这次展览的举办成就了如今的他,而“花园人(gardener)”系列也是他一直持续至今不断创作的作品。本次在上海佳士得亮相的6寸“花园人”系列,是针对2003至2017年间创作的重新处理。
1999年,他离开广告界,全身心投入潮流玩具设计中。
《金创玩记》
压克力 画布
直径 152 cm.
2018年作
如果你没抢到今年NIKE与刘建文联合发布的鞋品,那就去看看上海佳士得正在展出的“疯狂儿童(Crazychildren)”系列之《金 创玩记》绘画作品。
当然,这件《金 创玩记》也与佳士得有关,刘建文2018年首次和佳士得在香港合作时觉得,既然合作,那必须要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便从佳士得拍卖中创下纪录的达芬奇《救世主》中找到灵感。
达芬奇《救世主》内容与宗教有关, 而刘建文被誉为“玩偶之神”,不断创作出诸多新颖事物,与西方宗教的概念一致。于是刘建文将两者结合,《金 创玩记》形态参照《救世主》,画面中的“刘建文”左手持着代表机遇的大型玩具扭蛋,右手姿势是“祝你好运”。
而疯狂儿童是刘建文著名人偶系列,当年藏家必须集齐全套九款的人偶,把从各自包装内得到的附件,组合成第十个人偶,即刘建文的人像。所以“这件作品也是祝愿大家能获得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有‘玩偶之神’给你一个祝福的意思”,刘建文介绍道。
“What?We: Want! (想?要:啥!) ”系列
上海佳士得空间二楼首先看到的“What?We: Want! (想?要:啥!) ”系列,是刘建文在2016年香港时代广场的个展中发展出来的概念。雕塑以海棉为创作原材料,再铸铜上色,三个前缀的 W 组成了代表互联网世界的WWW简称,探讨今天人类对虚拟世界的依赖和态度 ,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内在关系。
“What?We: Want! (想?要:啥!) ”系列
刘建文觉得《思考者》就像现今人们的生活状态,“现在人跟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平面,就好像一块海绵,虽然会一直吸收,但内在其实并没保留东西。因为这个原因,我发展出了半立体系列的造型。”而刘建文只选了当时2016年展览中的其中一件,也是代表他自己如何思考事情的一个状态。
“包装改变”系列
《包装改变系列08 — 淘气》
压克力 画布
183 x 152 cm.
2019年作
再进入展厅可以看见5件“包装改变”系列绘画中《包装与两玩偶》、《专注》、《思考》、《淘气》和 《三礼米高》,每一件作品都通过特定的主题,刘建文希望,通过玩具包装的概念和模式,思考人们该如何改变自己,如何通过包装或改变自己的本质而成功赢得他人的认同。
刘建文用轻松的手法来掩盖自己严肃心态,每一张画都通过不同字体和用色,从不同时代的标志性包装中获得灵感,例如还原了玩具包装上类似适合某一个年龄玩之类的信息、价钱标签,机智地介绍各种自我包装的手法,以及改变后可能带来的回报。
《钥匙雕塑改变系列 — 图像1》
压克力 画布 雕塑及金属组件
140 x 75 x 16 cm.
2019年作
中间的“钥匙雕塑改变”系列,放大版的钥匙链作为雕塑造型和具有符号性的底座,思考表情包是如何改变当代人沟通的方式,这是刘建文结合平面、立体雕塑而产生的新系列。钥匙是每天都随身携带和使用的东西,但雕塑中与钥匙匹配的真正“面孔”又到哪里去了呢?那表情包背后呢?
左、右为:“1+1=3”系列
另外,两边墙上的“1+1=3”系列,是从1990——2000年当代经典角色人物中找到的性格、动态、原诉、颜色、字体、风格和包装,致敬之余不失创意,而刘建文通过作品传递“好的艺术家抄袭、伟大的艺术家窃取”的信息。
“文字系列”(左)
本次展览的最大亮点就是刘建文最新创作的“文字系列”。他被中国文字中画象表意却又内涵讽刺意味的象形字吸引,并在艺术语境中用现代眼光来解读象形字,创造出了独属于他的文字符号:“刘建‘文’字 ”。
刘建文计划这一系列作品将成双成对出现,也有相互矛盾的意思。例如本次亮相的“爱”与“恨”,画面中“刘建文”单膝跪地向“爱”字献出真心,而对“恨”字则背过身置之不理。
对话刘建文 (Michael Lau)
艺术网 :在去年与佳士得合作之后,你提出了“所有艺术品都是玩具,所有玩具都是艺术品”的宣言。为什么日出这样的想法?
刘建文 :收藏的概念都是一样,不管是艺术创作还是收藏玩偶、球鞋、珠宝、手表等,其实大家只是在收藏自己喜欢的,最爱玩的东西,所以“艺术品即是玩具”是从这个概念出发。
所以当时他们收藏artoy的这个部分收藏家,也是将它当作为一件艺术品来看待的。
艺术网:将潮流文化以艺术市场角度研究,是不是在试探藏家们对多元化艺术的态度?
刘建文 :我本身也是喜欢画画的人,不管是玩偶、绘画还是雕塑,刚开始创作时并没有分得很清楚了,出发点都是用艺术的角度来看待创作。
我并没有故意定义改怎么去看待我的作品,而是让观众自行判断。现在创作时,我用更多学术的方式,重点是用比较轻松的方法去看待艺术,不是说一定是很严肃的东西,“雅俗共赏”才是我创作中最大的理想。
《包装改变系列10 — 三礼米高》
压克力 画布
183 x 275 cm.
2019年作
艺术网:这次新作中都有哪些中国元素?为什么会想到将潮流文化和中国元素相结合?
刘建文 :因为一定的历史原因,中国香港过去便将传统和西方文化同时连接,所以对在中国香港生活的艺术家来说,将中国元素融入作品中是很自然的过程。而且我觉得在创作中所有东西都可以进行融合,所以将潮流文化和中国元素相结合是很自然的情况。而且今天的世界已经非常国际化,没有所谓的区域划分,只要把好的东西能放在一起,就是创作的最好状态,所以我的作品“无问西东”。
以《三礼米高》这件绘画为例,画面讲述的是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的概念。这个概念来自于我已经在香港举办的“包装改变的系列”展览,我觉得每个人都需要包装自己,所以《三礼米高》便是我从传统智慧中重新包装自己或者改变自己的一个结果。
这种结合并不是突然产生的情况,而是最近一年发展的“包装改变系列“通过与传统连接,找到的一个新的结合才出现的。
《文字系列01 — 爱》
压克力 画布
直径 122 cm.
2019年作
另外本次最新创作“文字的系列”,也是根据中国文字形状进行创作,我觉得中国文字的象形特质使得其像图案一样,所以我便将它与一直创作的人偶元素进行融合,创作了一个全新系列。
还有“思想者”系列中,也运用了与中国传统有链接的铜色,而不是接近西方的迪士尼颜色等。
艺术网:从1999年一直到2019年,20年间您的花园人 (Gardener) 人偶形象不断被重新创作 ,其中给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哪一阶段作品?
刘建文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还是1999年的“花园人”系列。因为那个时候是我还年轻、有活动,正处在最好的时机和最好的状态中。当时最热门的街头文化的所有元素都在那里,而且玩偶首次亮相,并没人看过这类作品,所以我创作了这一“花园人”系列主题。
1999年时,举办了“花园人”系列的展览,也因为这个展览才有今天我的出现,所以那个展览和当时这个系列对我来说,是最深刻、最重要的。
之后,我觉得现在生活的方式跟以前不一样,仅仅在工作上便很多方向,不像当年很单纯的只是针对某一概念拼命地创作。但从“花园人”一直到今天最新系列,它是一直是进化的过程,其实没有断掉的,一直有关系在里面。比如这次展出的《佐顿》也是《Gardener》里面其中一个人物。
《思想者(十样锦)》
玻璃钢雕塑
183 x 85 x 43 cm.
2019年作
独此一件
艺术网:您的作品一直贴合了时下潮流,您是如何获取这种潮流意识的?您作品中的童趣,又是如何“保鲜”的?
刘建文 :大概1999年,我比较早的开始接触潮流文化,对我来说,从年轻坚持到现在,能持续20年已经是成功的一个部分,也算是一个历史了。
我创作时是很自然的状态,很难解释。我觉得创作就是没有框架,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不断尝试,把每个东西都要尝试下,或者说把不同的东西就放在一起,看看会怎么样,就是用这种心态一直在创作。好像20年前创作的“花园人”系列,最早是以玩的心态,把“G.I.Joe”的玩偶做成头像,又将不同人物角色放进去,才成就出了“花园人”系列的经典。
我觉得任何的笑话本来也是可以很严肃,现在人都比较缺乏幽默感,所以我的作品具备有童真和幽默感。而且我压力越大,就更容易爆发出更多幽默感,这样才会让自己过得更舒服一点。
《创玩米高》
玻璃钢雕塑
183 x 80 x 74 cm.
2019年作
独此一件
艺术网:现在很多人好奇雕塑和玩偶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在您的创作中,如何看到雕塑和玩偶的关系?
刘建文 :1999年的“花园人”系列和其他雕塑艺术一样,都是自己手工做出来的,塑像占了其中很重要的部分,它与玩具的大批量生产不同,应该属于艺术创作范畴。所以这批作品对我来说,就是一件件以雕塑概念完成的艺术品。
雕塑和玩偶关系,一个很重要区别是造型比例上,虽然作品体积小会让大家觉得这是玩偶,但将它当大到一定程度,它也会变成了一件雕塑。以artoy为例,仅以限量便区别于一般玩偶,已经赋予了藏品的概念,而且从那个作品本身到包装各个方面都不是一般的玩具要求的一个水平。
但归根结底,除了与技巧、方法有关系,重要是看创作时的心态和呈现的方式,你觉得是在做一个玩具还是在做雕塑?玩偶一般就出现在玩具店里,但艺术品需要通过展览现场的布置,所以其中艺术家本人参与占有很大部分,从在客观来讲,是跟玩具很不一样的。
《包装改变系列06 — 专注》
压克力 画布
152 x 122 cm.
2019年作
艺术网:您认为,大家喜欢收藏您的潮流玩偶、用品等,是因为什么?
刘建文 :收藏首先对艺术家个人魅力的认同,才会再下一步认同他的作品。我的粉丝强调我的作品很特别,所以我觉得是因为自身魅力。
而且喜欢并不是某一部分,而是喜欢他的本人到他的设计,到他的怎么摆设东西,怎么呈现出来的,是整个背后具有Michael Lau风格的东西。
《1+1=3 (2000)》
压克力 画布
90 x 75 x 10.5 cm.
2019年作
艺术网:我们现在也能看到许多西方潮流文化设计师、艺术家来中国办展,那以亚洲艺术家的角度,您觉得中国乃至亚洲潮流文化,与西方相比有什么不同和独特性?
刘建文 :这次展览中的《三礼米高》和“文字系列”已经证明,潮流文化也可以从中国元素出发。有些传统文化是年轻一代不会认真思考的,但是艺术家们会希望通过这样的创作,对传统进行传承,链接起年轻一代。
所以在艺术表现上,西方艺术家作品中不会体现中国文化,也以此凸显出潮流文化的东方独特性。
艺术网:谢谢您!
关键字: 内容标签:刘建文,MichaelLau,潮流文化,,雕塑,玩偶,压克力刘建文 MichaelLau 潮流文化 雕塑 玩偶 压克力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