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自由绘画导师团_|_课题汇总与创作手记_艺术-自由-自己的

编辑:周欣欣 来源:库艺术KUART
 
“改变就是创造”2018年,《库艺术》创办“自由绘画——非具象艺术研究工作坊”。首期工作坊特别邀请五

“改变就是创造”

2018年,《库艺术》创办“自由绘画——非具象艺术研究工作坊”。首期工作坊特别邀请五位导师:周长江、王易罡、孟禄丁、顾黎明、袁佐(点击观看导师授课实录)和二十多位年轻艺术家一道,在十天的时间里共同讨论艺术,绘画,生活在一起,正如工作坊创办之初所倡言的那样,在国内首度推出“黑山学院”式的教学方式,让大家真正体会到自由绘画,自由表达的乐趣。首届工作坊活动取得巨大成功,其中的每一位成员的艺术创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周长江 闲游芥子园 180 × 400cm  布面油画  2014 

王易罡 抽象作品a63 200cm × 300cm 布面油画 2018

 孟禄丁 朱砂系列  200cm × 200cm 黄麻矿物质颜色 2018 

2019年六月,随着“自由绘画工作坊”第二期活动的启动,这一充满活力的艺术交流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第二期工作坊的导师名单同样没有令人失望,著名抽象艺术家谭平、马树青,著名批评家、策展人方振宁,德国艺术家、教育家乌尔里希·克里博(点击观看本期导师课题专访)的加入,使得工作坊的导师团名单得到进一步的壮大。

谭平 无题 80  × 100 cm 布面丙烯 2017

 

马树青 无题.2018-11 86cm直径 丙烯综合媒介木板亚麻布面 2018 

在此基础上,“自由绘画工作坊”隆重宣布推出“自由绘画工作坊导师团”名单:周长江、王易罡、孟禄丁、顾黎明、袁佐、谭平、马树青、乌尔里希·克里博(Ulrich Klieber)、方振宁。(导师持续更新中)这些导师们每一位都是在自身领域中卓有建树的大家,他们的艺术、言谈和观点无不带有鲜明的个人烙印,给参加工作坊活动的艺术家们留下深刻印象,并必然带来深远影响。

顾黎明  枯山水 画:395 x 146 cm,布上宣纸、油彩及丙烯等;实物:大米、青石 

袁佐 又往江南 I | 120 × 130 cm 亚麻布油画 2017 

 乌尔里希·克里博 胡志明市 2017-2018,日本名古屋 2018-2019 

随着工作坊活动的持续推动,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加入我们导师团的阵容,“自由绘画工作坊”作为交流、创作、教育的开放性的学术平台,将为大家提供更多更精彩,更丰富的学术活动。

 本期导师课题专访 

特邀导师马树青 | 学会在自己的绘画中思考

特邀导师谭平 | 抽象艺术中的理性逻辑

特邀导师方振宁 | 分析的绘画

特邀导师乌尔里希·克里博 | 头与肖像,接近一个困难的主题 

 往期导师授课回顾 

周 长 江 讲 学 实 录 | 东方传统审美的现代转型 

王 易 罡 讲 学 实 录 | 绘画中的色彩问题

孟 禄 丁 讲 学 实 录 | 自由绘画

顾 黎 明 讲 学 实 录 | 抽象语言的方法及多向度的延伸

袁 佐 讲 学 实 录 | 光、空间与视觉秩序

 自由绘画往期成员 

 创作手记 

艺术家们在工作坊一起工作的感受是最为直观和真实的。艺术上的改变有时是潜移默化的,导师的一句话,一笔颜色或者一个提问,有可能即为年轻的艺术家们打开一个新的视野,激发出新的表达欲望。本次特别摘录刊登部分往期成员的创作手记,以参与者的视角回看首期工作坊的创作与交流,或许能给大家带来更为直观的感受。

 王汉雯 

(意大利都灵美术学院研究生在读)

王易罡老师的着重点在色彩,下意识的绘画方式和打开自己身体的局限,更像是让身体带动绘画。他所说的面对现在,面对现实,也正是我当下对于绘画的想法。但色彩的明度,对处于自我放飞散漫状态的我来说,似乎完全遗忘了这点。我过度依赖直觉和下意识,但当对画面有一定要求时,又无法去营造自己想要的效果,反而不能表达自己了。不知道问题所在,只会继续用各种感性的涂画去遮掩覆盖,这可以缓解一时的焦虑,却也让我止步不前。而这次的色彩体验让我感受到了它的层次,厚度和空间,不再局限在自己的习惯用色里。我意识到色彩也是一种画面构成,是另一种力量。

王汉雯作品 2019040903 100cm x 141cm 丙烯喷 2019

   

 李思奇 

 (央美油画第五工作室研究生在读) 

在金石湾“自然光下的自由绘画”一晃而过,平时习惯性的场域改变了,孟老师把我叫到石崖海边去画,并非写生。我想是要唤醒我对风险,对未知,对好奇心的体验。面对自在坦荡的大海和一段雄壮坍圮的石崖,把在当场抽象的感观记在心中,在以后的生活和创作中不断体会,自然的冲撞和魅力也在清理我脑海中以前固有的概念,去发现自己的体验和思考中最异于他人的部分,我想这是我在短短一周的课程内最珍贵的收获。

李思奇作品 变-2 170cm x 140cm 布面丙烯 2019

    

 马岩 

 (艺术家 学院教师)

对孟老师授课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上课第一天说的一句话:“......大家创作不要在室内,可以出去到室外创作,因为这样你对画面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在我的印象里,一提到去室外画,大多会和写生发生关系。相对而言,创作都是在画室里进行。如果在室外直接创作的话,仔细想来,这样的状态会把你无意识的直觉的部分调动起来,会有一种“半竹在心”的创作状态。因为身处室外,你的视野里除了画面没有其他的观照物,这样你心里会得到一种被关注的中心感的浅暗示,所以你对画面本身的注意力会在无形当中被放大。

马岩作品  风景 90cm x 120cm  综合材料 2019

  

 巴特 

(艺术家 资深媒体人)

 

周长江老师的授课引领我们穿越一个国家,一个时代,艺术种类发展的长河,结识了吴大羽这位上世纪为现代艺术在中国落地生根而身体力行,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先驱者。合卷冥想的刹那,仿佛开启了与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在现代抽象绘画艺术的海洋中寻源问道的对话之旅,而这漫漫旅途的“引路人”便是导师周长江先生。

巴特作品 那时 系列NO-1 110cm x 80cm  布面丙烯 2018 

 

 韩瑞峰 

(艺术创作者 学院教师)

 

顾老师博学多才,有深厚的学术功底,他既是研究者也是实践者,他用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艺术案例来启发大家,面对当下纷繁复杂的艺术发展,我们该如何突破,并找到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必须在当下整个东西方艺术发展的大环境里建构自己的艺术方向。你是东方人,你的环境已经决定了自己的艺术语言特征;而从你的属性做出的艺术必须是世界的,当代的,而不是司空见惯的,老旧的东方艺术形式;要脱离自己的固有思路、方法和样式;要不受任何材料、媒介的限制。“改变就是创造”,这是顾老师最打动我的一句话,也许能启发我未来的艺术方向。

韩瑞峰作品 昼夜 80cm x 160cm 纸本水墨 2015

 邓军红 

(艺术家 艺术机构总监)

 

相对封闭的海湾,艺术创作心无旁骛,实则让工作坊成为难得的焖锅,压力、快速、聚焦、融合、激活、进化,更能压榨出充满寰宇间的最高创造意识——艺术直觉。放下包袱,去掉边界,抹去创作公式,用下意识、本能——这是本次工作坊的真知灼见,是最真诚的有机化。以此说来,《库艺术》倡导的非具象绘画是褪脱无机化回归艺术创作本体的正途。

邓军红作品

导师周长江进行课题示范

 导师王易罡进行作品评析 

工作坊成员与导师孟禄丁探讨绘画直到深夜

导师顾黎明针对每位成员进行点拨

导师袁佐在学员成果展上继续交流

工作坊后续活动:“自由绘画展览季”导师在光语美术馆举办邀请展

工作坊后续活动:“自由绘画展览季”成员双个展开幕

工作坊后续活动:导师在“自由绘画展览季”双个展观看成员作品

自由绘画非具象研究工作坊第一期合影


想与“自由绘画”导师一同交流创作?

加入“非具象绘画研究工作坊”第二期

欢迎点击下图了解

 立刻加入本届工作坊 

  JOIN US  

报名日期

2019年6月25日—7月31日

报名需提供资料

(通过审核方可入选)

自述(创作简介及参与此次活动的动因)、个人照、简历、5张最新作品高清图片

报名途径

(请提交上述资料)

邮箱:kuart@126.com

如有任何问题需要帮助请联系我们

微信号:kuyishu001

联系电话:010—84786155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关键字: 内容标签:艺术,自由,自己的,艺术 自由 自己的
下一篇:故乡之路,通往世界之路——第三届“故乡的路”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奖颁奖典礼_少数民族-苗寨-摄影||上一篇:在魔都登上“喜玛拉雅”与宇宙星辰相遇_艺术-宇宙-作品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