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公共艺术如何在公共空间中生成?_公共艺术-沈烈毅-新区-展览-艺术节

编辑:王明亮 来源:雅昌网 
 
梁绍基、格里·犹大、保科丰巳、许江、谷文达、隋建国、蒂姆·格鲁奇、张克端、管怀宾、郭工、史金淞、安格

梁绍基、格里·犹大、保科丰巳、许江、谷文达、隋建国、蒂姆·格鲁奇、张克端、管怀宾、郭工、史金淞、安格斯·泰勒、余晨星、王欣、康拉德·肖克罗斯……这些名字对应的每一个艺术家都有足够分量,而他们组合起来将会是一场什么样的神仙展览呢?

hU1Dls7PkHsxEWMEsrv1UjhTHlFx1Z0aevu3c4lG.jpg

FI0oLwXbKr21sU8OdTT8v7sUBbHxJ4lGThrZSsfC.jpg

5gK0eezPak0urtWvUR2w9UsmZJHHTRwvBhzO0Jbk.jpg

展览现场

2019年5月16日,“梦无界”——2019(中国.宁波)杭州湾新区第三届国际公共艺术邀请展新闻发布会在浙江省宁波杭州湾新区举行。此次邀请展由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联手中国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承办、策展人为沈烈毅,展览统筹冯黎敏。在新闻发布会上,杭州湾新区管委会将聘请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为新区文化顾问。该展拟邀请中国和国际当代艺术中具有显著影响力和学术地位的18位艺术家参与新区公共艺术的创作与展示。

在5月16日,艺术家、区政府领导以及媒体同仁们去考察调研杭州湾新区,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风貌,为本次邀请展寻找创作灵感,思考如何着手创作、实施艺术作品的同时,一场别开生面的研讨会也正在进行。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部主任项苙苹在题为《城市和双年展——上海双年展的发展和启示》中给在场的嘉宾分享了她自2006年开始主管上海双年展的工作经验。谈及“审美力”的问题,项苙苹聊起了她带着女儿去看2018年在上海展览中心展出的《Louis Vuitton:飞行,航行,旅行》,她的女儿说自己最喜欢的是一款未来感十足的PVC材料的旅行包,在众多或复古或经典的箱包中,那款包显得自成一格,项苙苹说那是她自己觉得最丑的一款包,既然生产出来并被年轻人所接受,说明年轻人的审美趋势是需要我们持续关注的,做展览也是同样的道理,固步自封的出路只能是被淘汰。而展览的视觉系统“审美力”更是让展览得以迅速传播的利器。

rmjjH0VBMDwVyC0i1F4Cox7ZuNAOOO2GDmkWHMKy.jpg

活动现场

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华艺术宫副馆长金江波在主题演讲中分享了一些获得国际公共艺术奖的案例。其中提到了备受争议的四川美院虎溪校区。在虎溪校区的建设中,以“顺势而为”为理念,校园内没有大面积开挖填土,悉数保留了原来的山丘,依循原有的水系,甚至保留了原来生活在那里的居民,生态系统未遭人为破坏和改动。沿着校园里的小路,都有可能走到田野深处。与不少高校围墙高耸、门岗谨严不同,川美校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围墙和大门。公共艺术发展至今早已突破了纯艺术的边界,成为连通艺术与公众、社区与城市、技术与自然的重要桥梁,并呈现出极强的生命力。独特理念下打造出来的川美校园,一方面延续了乡土与地域文化,另一方面也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了经验,城市与农村以新的方式交融并存,并伴随着尽量低的成本、尽量少的人工投入与最低限的设计。这座没有围墙的校园成为乡土文化、公共文化共生的所在,这或许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活着的乡土记忆样本,这也是一个公共文化艺术地标。

do1XcAPQ7BFCSzem9eErivBEzOwN7DlflKtI79Ua.jpg

4JduZ93hCH1qWeFiWZeG3bw22CvAMAx1PRyiSVnN.jpg

活动现场

来自日本熊本市现代美术馆的策展人佐佐木玄太郎在题为《近些年日本公共艺术的争论》的主题演讲中谈到了几个公共艺术项目在日本遭遇尴尬的事例。其中,第一届茨城县艺术节于2016年9月至11月举办,到了2017年5月,宣布将在2019年举办第二届茨城县艺术节,但是到了2018年,新县长上任后宣布第二届艺术节取消,新县长认为将艺术节作为地区振兴的方式性价比不高,或许可以在动物园邀请熊猫入驻,所以在日本引起了关于艺术不及熊猫的争论。佐佐木的演讲中还提到了爱知县三年展中参展艺术家的比例是1:1,但是在艺术高校的入学率以及艺术高校任教人员当中男女比例并不是1:1,男性占大多数,所以在当地又引发了关于艺术家男女性别不平等的讨论。在佐佐木的家乡福岛,曾经放置过一个防辐射的公共艺术作品sun children,在作品完成之初政府打算将这个公共艺术作品永久陈列,但是穿着防辐射服的sun children因为其造型会令福岛居民联想起不愉快的过往,所以在作品放置后被批判甚至是受到严正抗议,导致艺术家在社交媒体上对民众公开道歉,最终作品被拆除。佐佐木所讲述的三个案例虽然看似尖锐,但并非孤立存在,各个地区的领导者和政府对于艺术的认识会直接影响艺术的发展,艺术对于振兴地区的作用和效果并非一日之功,艺术对于社会的影响是缓慢且持续的。而在平权运动的影响下,艺术界也难以幸免,过分追求性别平等或许在某些领域也会造成新的不平等。而公共艺术如何能够和公众达成共识,是我们始终需要学习和面对的问题。

jQKmm8UjavcGfMr5cQ50wVjLTUlO2FYgCKT0FWfj.jpg

活动现场

主题演讲中不乏优秀的演讲者,国际策展人李振华为我们介绍了他和策展人刘晓都策划的2019深圳(坪山)国际雕塑展“出维:雕琢空间”的展出作品及在地实施。艺术家石玩玩讲述了几件他所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上海大学建筑系讲师李峰清介绍了他参与的雄安、上海、杭州、厦门等城市规划实践案例;独立策展人宋振熙介绍了中国美术学院展示文化研究中心的一些实例,提出无墙的学院以及将媒体研究与城市研究结合起来的概念;来自台湾帝门基金会的专案经理罗爱名和她的同事辛亭颐则分别介绍了各自所经手的台湾公共艺术实践案例。

3LL31nwQwryWVqVqRLdqxoiUsq3D2JSTh8jhEvDn.jpg

活动现场

研讨会中,演讲嘉宾们就各自经历的公共艺术实践给在座的区政府领导和在场的听众以经验和思考,在本次新闻发布的新闻稿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在惯有的经验中,公共艺术的兴起与城市化进程有着明显的关系。在城市以旺盛的生命力创造了一个持续增长的神话后,在大众对于文化、审美等方面的渴望激起一个新的浪潮后,艺术走出博物馆等类似的呼喊已经成为文化的新标志。”同属浙江省,乌镇的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已然落地生根。近几年,公共艺术项目鳞次栉比,远的有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近的从碧山计划到许村实践,从道滘艺术节到贵州雨补鲁村改造计划,还有首届国际竹建筑双年展、60%公共艺术计划等等,艺术活动越来越多地从白盒子向广阔天地倾斜。在相对完备的“在地体系”之中,“艺术振兴”的目的最终指向何处?公共艺术究竟怎样才能与土地、土地上的人的日常生活、情感及诉求产生连接?艺术家是否应该在当地语境的创作过程中转换身份与角色、及怎样转换?怎样在艺术家与当地人的两套认知体系之间实现有效沟通?公共艺术是否真的可以如预期般服务于公众?这些问题都将在艺术家们的创作和实践中一一突显。而即将在11月份到来的这场展览就显得尤为令人期待,这些充满创造力和创作激情的艺术家们将如何实现艺术与地缘的交融和艺术的自我实现,我们拭目以待!


关键字: 内容标签:新区,展览,艺术节,宁波,公共艺术,沈烈毅,新区 展览 艺术节 宁波 公共艺术 沈烈毅
下一篇:中国书画人物:走进杨远征艺术世界_绘画-书画-书家-中国-书坛||上一篇:你有病吗?来“正经疯人院”沉浸式自诊一下_沉浸式艺术体验展-在这里-潮流-酒吧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