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
——海明威
--------------------
1982年7月11日凌晨三点零五分,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一声婴啼,撕破沉寂的夜空——体重仅仅2.45㎏的卫一欧,带着孱弱的生命来到人间。父亲同时为女儿起了一个乳名:阿歆。(歆:欣羡,悦服。《周语下》:“民歆而德之,则归心焉。”《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P2039)
卫一欧幼年的成长过程中,从坐姿位阶段直接扶着墙站立开始学习走路,而没有经历过婴孩的“爬行”阶段……人见人爱的、那样可人的一个女孩儿。
卫一欧的幼年乖觉懂事、美丽健康,长得比同龄孩子高大一些,性情极度安静聪慧;她可以独自一个人整个上午或者下午的时间摆弄积木,或者听童话等幼教磁带——《小马过河》《曹冲称象》诸类幼教寓言故事。卫一欧两岁的时候,听过两三遍磁带之后,就能原样背下来;而且,她可以坐在沙发上一遍一遍连续两三个小时地背啊背啊——像开启了录音机的循环播放键……
【▲两岁萌萌的卫一欧】
三岁以后,父母注意到,卫一欧在语言表达方面似乎比较突出。当时,父亲任教于中学。父亲给学生上自习课的时候,时而带着卫一欧,她就静静地蜷缩在讲台半包围的讲桌下面悄悄地复诵父亲的授课内容。而在家中,每天晚饭后,作为会计师的母亲伏案做账,父亲则翻书备课……到了假期,特别是长长暑假期间,父亲则开始写作。耳濡目染的结果,卫一欧便“东施效颦”,也去打开书柜,专门挑厚重的书籍拿出来翻看,其实她那里看得懂啊!她尤其喜爱折腾合订本的“辞海”,每次都要艰难地把厚重的《辞海》搬出来,自己拿个小凳子坐下,煞有介事的翻来翻去,嘴里还念念有词呢!
【▲四岁乖乖的卫一欧】
学前教育阶段,同龄的孩子家长大部分都报了各种培训班。然而,卫一欧没有去上任何培训班。父亲深谙教子之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于是,根据女儿表现出的语言、记忆天赋,父母制定了卫一欧的培育方向和实施计划——强化语言训练。起初,选择了“世界语”,后来经过体验与考量,感觉到“世界语”不及英语的实用性及广泛度,而且与未来上学读书的内容也不接轨,遂改为学习英语。不过,这一阶段,卫一欧的英语学习尚未进入专一的轨道——家庭的生活内容还是围绕着音乐、文学、英语以及其它智力开发的综合活动而展开。
自从卫一欧出生,父母便远离虚与委蛇的应酬、甚至彻底摒弃了过节的习惯;包括春节在内的任何公共节日,几乎都是在家中共同学习(这已成为生活积习,迄今依然如故),或者去外面——去外面不是游玩,而是改变场合,一路边走边交流学习心得——父母和卫一欧“教学相长”,共同励志,度过自己心灵的节日,悦享自己心中的欢乐。
【▲小学时期稚嫩的卫一欧】
“法乎其上,仅得乎其中;法乎其中,仅得乎其下;法乎其下,仅得乎其无”——古人先见之明,吾辈岂有不努力践行之理?进入小学,卫一欧开始跟磁带(那年岁光盘尚未通行)学习“新概念英语”。这是卫一欧系统而艰苦地英语学习的发端,也是卫一欧人生迈向辉煌的伊始。每天早晨在睡梦中,父母起床打开录音机,在英文磁带的播诵中,卫一欧睡眼惺忪地起床;每天中午回到家里,第一件事情就是坐在厨房门口,给父母朗读“新概念英语”课本,或者其它英文原版读物。
凭借语言和记忆的天赋,加之安静沉凝的性情和浓厚的英语兴趣,初中的时候,卫一欧已经可以流畅的朗读“新概念英语”第四册内容。初中毕业的暑期,卫一欧在家中试着翻译了一本英文薄书《湖中夫人》;无论翻译水准如何,翻译完成之后,带给她的自信和喜悦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翻译过程需要认真阅读与思考,并且按捺住自己而去潜心查阅英语词典和辞书——这一过程极大的强化、深化了卫一欧的自习研究、分析思考的学习惯性。
初中三年级,卫一欧以最小的年龄,通过了山西师范大学公共外语四级考试——然而,相对于后继的学习成效,这似乎没有给卫一欧和父母带来多么大的欣喜。但是,意想不到的收获,竟然是高校宽松的人文氛围和自由的学习环境带给卫一欧极大的震撼和莫大的引力(这与中小学刻板的“填鸭式”教育型态形成鲜明的比照);与此同时,“初中小妹通过公外四级”的新闻,使得卫一欧一时间被传为佳话,加之本来就长得个子高,从而结识了几位大三大四当年一起考“公外四级”的“师姐”。卫一欧特别喜欢去山西师大找“师姐”玩……从此,“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成为卫一欧心底的一种莫大的原动力。
【▲初中时期青涩的卫一欧】
【▲《英语辅导报》学生记者证】
初中时期,卫一欧被《英语辅导报》(国内刊号CN22-0044)聘为学生记者。卫一欧给自己起了一个源自拉丁语的英文名字Laura,含义“桂冠”——从此,她励精图学不舍昼夜,求学期间硕果累累。
高一阶段,卫一欧的英语交流能力引人注目。挪威国际和平友好旅游团访华期间抵达山西师大附中访问,卫一欧被校方推举为学生迎宾的代表,她自然结识了很多友人;一时间,角色转变担任现场翻译,同学和老师以及访华团员顿时对她刮目相看。一位30多岁的挪威女士Kari情不自禁:“Laura小姐令我印象深刻……”她回到挪威寄来礼物以示友谊,之后她生育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并寄来照片,卫一欧和父母共同给她的宝宝寄去一对中国的宝宝连体服装,Kari激动不已,但是却不知道怎么才能将这种仅在后面的上衣处开一个小口的服装给宝宝穿上,因此联络Laura,电子邮件展开专题讨论……
从高二到高三,卫一欧连续获得所在学校、市、省,中学生英语口语大赛第一名,最终荣耀折桂,荣膺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颁发的“全国中学生英语口语大赛高中组一等奖”。央视英语频道新闻报道,《英语周报》(国内统一刊号CN14-0037)1999年1月29日头版头条配发照片予以报道(很遗憾的是——获奖证书的“一等奖”在此报道中误写为“二等奖”,当然后续做了纠正),并作了相关采访后续报道。
那时,每天放学回来,卫一欧进家门首先是卸载鼓胀的书包——其中装满了全国各地中学生来信。
【▲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颁发证书——卫一欧获得1998年全国中学生外语口语竞赛高中组一等奖】
因为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这次比赛,是1988~1999学年全国中学生一级一级的、由低级别向高级别的淘汰赛,参赛人数多、规模广、赛程长,加之《英语周报》在全国中学生中宽广的“辐射面积”,所以媒体对于卫一欧出类拔萃、过关斩将、终获殊荣的报道引来全国各地中学生飞雁传书。
【▲当年《英语周报》头版头条配发照片予以报道——所配发的照片】
在那一阶段,每天夜晚下自习之后、每个周末休息之际,卫一欧坐在书桌前静静地拆开一封一封满载钦佩羡慕的信件,读着一篇一篇热情赞誉以及请教英语学习秘籍的文字(其中时而有中学老师的来信),然后开始一封一封的用机械英文打字机给一个一个遥远、陌生而又亲切的名字回信,父母静静地坐在她的身后悄然流出幸福和心疼的眼泪——整个屋里,只有吧嗒吧嗒的机械英文打字机敲击声时疾时缓的回荡着……每天晚自习回家迅速吃两口饭,接着卫一欧就开始认真地打信一直到很晚,次日还要赶上早读不能迟到……而父母的任务就是第二天到邮局把这些回复信函发往全国各地。
【▲高中时期懂事的卫一欧】
有一天晚上,卫一欧流泪阅读一封远方来信,信中饱含敬意地说:“Laura是我们心中的一面旗帜,报纸上的报道和照片都剪辑保存了,非常希望听到你的声音……”于是卫一欧认真录制了一盘单面磁带(那年月光盘和U盘还不通行)——首先介绍了自己和家庭,然后讲述了英语学习的经验,最后表达了对同学们的谢意。
磁带录制完毕,夜已经很深了,卫一欧接着开始给其它来信复函——宁静的深夜,机械英文打字机的声音愈而清脆回荡……直到凌晨两点。父亲骄傲着女儿的出类拔萃,却又心疼着女儿的辛苦劳作——凌晨时刻,在对面悄悄拍了一张照片,听到相机的快门声音,卫一欧抬起头:“爸爸,还没睡呀。爸爸,Laura是月桂树枝编成的桂冠,这是文化艺术荣誉的象征。将来上大学分了专业更有时间和兴趣,我一定要用功学习进取,捍卫这份荣誉。”看着心爱的Laura父亲语塞了……底色温的灯光洒满屋宇,使得无数个这样的不眠之夜更加温馨。
【▲“父亲骄傲着女儿的出类拔萃,却又心疼着女儿的辛苦劳作——凌晨时刻,在对面悄悄拍了一张照片……”】
【▲大一之前的暑假——卫一欧的心理、形象日臻成熟之美】
也正缘于上述高中时期的广泛影响,大一入学,卫一欧屡屡听到同届、甚或有上一届同学对她说:“久仰大名……”。
“卫一欧,女,1982年7月出生,200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习,200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山西师范大学文件(晋师校字[2011]42号)《山西师范大学关于开展向卫一欧老师学习活动的通知》
大学时代,卫一欧不断接到国家级英语赛事通知,继而举重若轻、屡战屡胜,捷报频传。所以多次应学生会、辅导员以及辅导员夫人(辅导员夫人也担任外国语学院的班级辅导员)之邀,在外国语学院或者相关班级做英语学习经验报告。
父母记忆犹新的一次是在大二时期,学生会、英协(英语协会)、英语电台联合张贴海报,晚上在阶梯教室(大教室)邀请英语辩论赛载誉归来的卫一欧作英语学习经验报告。报告之后进入互动环节,卫一欧走下讲台,在同学们的团团包围之中,虚怀若谷,侃侃而谈……父亲和母亲在阶梯教室后门外的台阶上紧贴着门上方的玻璃窗口,目不转睛地望着青春芳华、楚楚落落的女儿——骄傲而钦佩地向她行注目礼,怎么也控制不住幸福的眼泪……
大二、大三时期,卫一欧被美国外教选定为私人汉语教师。在一个周末,我们全家去拜访外教Bartley女士:“你们知道吗,我来到中国这么长时间,到处听到生涩的英语,有些自以为讲的很流利的人,其实仍然处于一种初级的模仿发音状态,然而第一次在课堂上听到Laura的声音就像听到久违的乡音一样自然亲切,更何况她的语言中总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内涵,所以很容易感染人……”这位年过半百的美国白人学者如是说。
【▲大学时代的卫一欧,楚楚落落,优雅动人】
大三即将结束之际,美国外教Dr.G在一个周末到家里做客,他问:“Laura小姐,你想过去美国进一步深造吗?” 卫一欧回答说自己早已在准备之中。“非常好,如果你需要推荐信,我乐意之至,我很荣幸能够为你写一封推荐信”。他同样也是一位年过半百的美国白人学者。
“以我过去在中国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卫小姐是一位很稀有的才女。她很安静,同时很坚定,她的思维具有超越年龄的逻辑性,这决定她将拥有不可限量的未来,这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将不必再向您重复讲述她有多么优秀,因为我相信她的推荐人都已经以推荐她而倍感荣耀。我是一个美国人,并且希望以我的资格来证实这一事实。”——《自我推荐书&外教推荐信》
**********
更多阅读:
无言:沉默之声——卫一欧的故事·引言
关键字: 内容标签:山西,一封,学习,卫一欧,教育,山西 一封 学习 卫一欧 教育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