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路 柳浪闻莺 书法
文/伊沙(ISABELLE BATICLE)
来中国之前,我在法国上过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大学,也读过汉学大学,在汉学大学获得了留学中国的奖学金。法国的美术学院在1968年“五月风暴”后,比较少传统的课程,我很想有传统材料和传统意识上的学习机会,当时读过法文版的《石涛画语录》,受到很多启发,中国画正是我期待的那种有生命力的艺术,就来到中国学习。
到了杭州后,浙江美术学院外办的老师建议我先学书法,于是,我进了美院留学生进修生班学习书法,班里大部分是亚洲人,只有我和卓关之是欧洲人。我清晰的记得刚开始学书法每一天的感受。那支不好控制的羊毫毛笔,还有宣纸的渗化,非常非常的吸引我。后来慢慢理解中国书法里无限的世界,越学越感觉自己的渺小。刚开始学书法,很多方面让我感到惊奇,比如字的结构,看起来没有写起来复杂,在操作的过程中才发觉它的深奥。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线条,书法的线条给我了很多启发,线条的骨、肉、筋、气、血、势、顿挫、阴阳关系,它所引导的内在的感受,里面有一种精神的力量,感觉要一辈子学习。
凤凰105x35cm2010
共登青云梯28x42cm2016
第一个书法老师是外办的蒋进老师,他的普通话比我接触的其他中国人要清楚,第一天上书法课的时候,给我们看很多字帖,让我自己凭直觉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字帖,记得我选的是颜真卿《自书告身帖》,使我至今都对《自书告身帖》有着很深的感情。蒋进老师在书法中对“气”的理解,非常吸引我,一直带动我后来对书法的思考。虽然我本来计划学山水画,学习了两年书法后,在我向中国教育部申请本科生奖学金时,我还是决定继续学习书法,感觉原来两年的学习还不够。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读书法本科为未来的绘画打好基础。
绝学无憂30x30cm2004
老子道德经语238x68cm1998
两精相搏为之神69x69cm2014
1994年得到中国的奖学金后,与中国同学同班学习,人的交往和学习内容都比之前丰富,仍然感觉自己跟不上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几次感到自己有迷路的感觉,其间有一年多的时间,觉得自己比刚开始学习时还差,线条没有结构,没有筋骨,没有精神,那是一种非常不愉快的感受。虽然坚持下去有所恢复,也努力用自己的理解说服自己,让我经历中国文化学习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的变化,在这些方面书法学习的过程比绘画学习更明显,因为书法仅仅是线条的表达,表面上内容不多,碰到对内涵的理解比绘画更加可以体会到其中的变化。我对线条本身的感受比结构、字形和识字更感兴趣,线条就是身体,写的时候身体也会有呼应的感觉。
刚到中国时,外国学生与中国学生好像很难接触,时间长慢慢开始有了与中国同学交往说话的机会,才真正感到自己住在中国。当时西方留学生比较少,留学生之间有共同的交流,但与中国的同学不一样,仿佛需要一个慢慢的过程。我来中国感兴趣的是中国的事物和中国人,哪怕那个年代交流起来并不方便,现在想起来仿佛就是当时中国的时代特征。当然还有物质上的差距,空间小,冬天冷,夏天热,四十几个人只有一个两个炉火头的厨房,对我来说生活上的不习惯,但我愿意接受这种朴素的生活状态。
临曹全碑44x37cm1998copie Caoquan bei
临邓石如140x69cm1997
临邓石如l隶书-2-140x35cm2008
1993级书法班班主任是陈振濂老师,上课后会留很多作业,晚上经常都要写到关门关灯的时刻,作业多的时候,还会点蜡烛继续写和刻。写完作业后的半夜,与中国同学一起出去,在涌金路吃牛肉粉丝喝啤酒,都是很好的记忆。我不太喜欢跟同学一起看电影,因为那时的中国大部分是美国电影,我不喜欢美国电影。偶尔一起去看中国电影,看后会遇到很多不同观点带来的争论。当然也会碰到不愉快的经历,有一年圣诞节晚上,我邀请中国同学来留学生楼玩,但留学生楼管理人员不让中国的同学上楼,我很生气,觉得自己被关在笼子里。还有每天早晨7点前后,校园里有催促中国同学起来运动的音乐,对我们留学生来说是一种吵杂嘶哑的声音,相信那个年代的留学生都有非常深刻印象!我为了避开这个声音,很早就去柳浪闻莺跟薛裕祖老师学习太极拳,柳浪闻莺是个非常美丽的公园,由于在西湖边,常常有雾,晨练有人做一些怪怪的动作,让我想起费里尼的电影。
对我来说,在中国学习非常努力,也很辛苦,不像法国美术学院学习时那么放松。因为汉语不是我的专业,学习书法更离不开汉语,上课需要做笔记,对我来说什么都很吃力。多年与中国同学相处的经历,虽然很多年没有见面,直到现在还是像老朋友一样。法国的美术学院学习,老师不会做示范,在中国学习时,老师示范是书法教学的重要形式。王冬龄老师示范中的“慢”,让我感受到了书法线条“厚”和肉感;章祖安老师的示范和讲解,让我感受到了书法线条裹锋和扭转的理解,假如没有老师细节上的讲解,自己去体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或许一辈子都还体会不到。刘江老师特别会讲印章里的布白,讲解中会举生活具体的例子,记得我们站在他身后,看他评论我们的练习,他会说印章线条的疏密,也像你们站的人一样,有靠近一点,有站远一点,很容易让我们理解其中的规律。当时,我离家很远,电话费很贵,没有互联网,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远”,其实“远”的感受,也是那个年代值得珍惜的记忆。因为接受东方审美“虚实”的教育,看到西方古典艺术会不喜欢,觉得太实了,回国后要很长时间才慢慢开始接受原来熟悉的西方古典艺术。
回国后我在布列塔尼省从事书法教学一年,后去法国南部生活,继续学习书法,教法国人中国书法,跟一个东欧人STEVANOVITCH学习太极拳,还跟其他老师学习气功。我对中国文化细节上的体会是一种动作上的理解,比如太极拳是靠气功那样内在的力量来散发外在的能量,书法也是一样。开始教中国书法和太极拳的时候,不是太满意,也不自信,从事教学五年以后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我教的学生很多不认识汉字,在这种特殊的书法教学环境里,积累了一些面对西方人刚开始学习中国书法的教学法:一种是偏感性的线条训练,另一种是认真的临摹字帖。这些训练好像很适合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西方人,我也发现学习过太极拳和气功的人学习书法会进步更快,后来布鲁塞尔学习太极拳的班级也邀请我去给他们上书法的短期课程。
那个年代在中国留学学习书法的法国留学生并不多。据我了解,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南京学习的ANDRE KNEIB,在巴黎汉学大学当老师,并从事艺术创作,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策展人,他在巴黎和布鲁塞尔策划了大型的书法展览;在重庆学习的FABIENNE VERDIER,现在已是法国知名的艺术家;在杭州学习的林琴心(CATHERINE DENIS)在布列塔尼的首府从事书法教学和艺术创作;在杭州学习的亚南(ARIADNE BRETON),来中国前就是摄影艺术家,后来学会了手语,现在马赛的一所聋哑学校教学,并从事艺术创作;另外就是九十年代在杭州学习的我,现在普罗旺斯从事以书法与水墨为主体的艺术创作。
2018年11月24日杭州
刊《书法》2019年第5期
艺术家简历
伊沙 Isabelle BATICLE,法国人1986年毕业于巴黎造型艺术大学获学士学位 1988年毕业于法国土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普罗旺斯区艾克斯大学获汉学学士学位1992年获法国外交部奖学金留学中国1992 -1994 进浙江美术学院留学生书法班1993年获中国教育部奖学金,进书法本科班1997年于中国美书学院国画系书法专业本科毕业1999年回法国从事Freelance书画教学。个展2003年在普罗旺斯沃克录丝省Villars书法中心2004年在普罗旺斯沃克录丝省Apt, « L’Heliotrope »画廊2005年在上普罗旺斯阿尔萆斯省Forcalquier, « La Carline »画廊2007年在布列塔尼菲尼斯泰尔省杜瓦纳Douarnenez« Tymad »画廊2014年在上普罗旺斯阿尔萆斯省Banon,高教堂2015年在德龙省Montbrun温泉2015年在普罗旺斯沃克录丝省Sault, « Saltus »画廊2016年在巴黎 « Impressions »画廊群展2005年在布列塔尼啊摩尔滨海省Guingamp密特朗中心‘活艺团体’活动2006年在伊泽尔省Karmaling研究所‘东方书画会议’活动2008年在上普罗旺斯阿尔萆斯省Manosque马诺斯克图书馆,‘东西书法’活动2013 在阿尔萆斯省Serres, « Serres Lez’arts »活动
关键字: 内容标签:法国,老师,布列塔尼,书法 伊沙 中国美书学院法国 老师 布列塔尼 书法 伊沙 中国美书学院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