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导语】2019的两会时间,我们再次关注来自艺术界的声音。2019年3月3日和3月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30余位来自美术界的政协委员,为文化艺术界的上层建筑和未来发展建言献策。回望过去几年,诸多被艺术界关注的问题得到实质的进展,国家艺术基金的设立、文物保护力度加强、艺术品税率下降、《电子商务法》发布并实施、基层文化建设愈发全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今年的政协提案主要关于建立艺术史博物馆,以及艺术教育的若干问题。
杨晓阳2019两会提案:关于艺术教育若干问题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谈道,中国当下的文艺有高原缺高峰,这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匹配,这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一个时期的暂时局面,应从多方面综合努力,必将有所改观:
一、尽快改变中国艺术教育的西方模式。中国当下的艺术教育框架基本来自于上世纪先学习欧洲,解放后全盘学习苏联而形成。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民族传统的几起几落最终使国人认识到传统的重要性,同时西方现代艺术中积极地探索也为我们的教育增添了新内容,但总体构架仍然是苏联模式,众多艺术学院的基础课程仍然大部分采取西方模式和课程结构,这种现状与强调文化自信的新时代相去甚远。建议教育部要重视艺术和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尽快组织各方面专家根据时代和国情的要求,从历史的高度以中国优秀文化为主体,高屋建瓴地启动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工程,时不我待,功在千秋。
二、艺术院校要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研究辅之。艺术研究应该更注重多学科综合研究,在艺术院校史论系和综合大学研究是其主要途径,艺术院校不能本末倒置。艺术院校由文化部转归教育部后,一直被当做一般学科对待,致使艺术院校不注重实践,以研究类成果衡量水平(比如美术学院也以论文论学位、评职称),长此以往,艺术院校必将变为研究院,没有实践的“曹雪芹”,就没有研究的“红学家”。没有了实践的研究将破坏艺术的发展,情况严重,尽管教育部也采取了默许“实践类博士”的做法,但也无济于事,而且更加混淆是非。建议教育部重视此事,真正坐下来解决,保证按照规律办事。
三、由于历史的原因,哲学社科和文学艺术类专业一直没有院士制,无形中降低了无此荣典制专业的要求,经过新中国几代人的努力,尤其是按照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设立文学艺术类院士的荣典制度很有必要,设立“高峰”平台,就有高标准、高要求。同时,在专业职称评定中,文学艺术类没有正高职一级的做法也不合理,请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人社部根据时代需求,认真考虑解决。
关键字: 内容标签:研究,艺术院校,艺术界,杨晓阳,全国两会,艺术两会,2019两会提案,研究 艺术院校 艺术界 杨晓阳 全国两会 艺术两会 2019两会提案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