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不仅是文学家、历史学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书法大师。近几年来,郭沫若的书法作品频频在各大拍卖会上创出千万元的高价,备受收藏界人士尊崇。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在从事文学创作之余,郭沫若每天习练书法不辍,他依靠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执著的探索精神,熔古铸今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以受世人广为称誉的“郭体”而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早在辛亥革命时期,郭沫若的书法艺术就已经得到社会的公认,他以行草见长,作品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而且韵味无穷。郭沫若将书法与诗、文、史等种种学问修养相融合,从笔端涓涓流出清雅的书卷气,并且形成了撇捺开张、点划铿锵的风格,有一股潇洒自如的神采。写于1961年的自题诗扇面(见图),即是体现郭沫若书法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通俗白话的四言诗,写得很有妙趣:“有笔在手,有话在口。以手写口,龙蛇乱走。心无汉唐,目无钟王。老当益壮,兴到如狂。”从作品看,无论在章法还是结构方面,都流露出魏碑的整体美学特征,可见郭沫若的书法脱胎于魏碑。由于他认为魏碑体凝重有余却活泼不足,所以在运笔上加入了新意,于是把魏碑写活了。在运笔上,郭沫若遵循回锋转向、逆入平出的理念,从而生发出刚柔并济的特色,整体显得飞扬洒脱、气韵流畅。
郭沫若的书法总是自出机杼,先声夺人,充满了自我蹈励和张扬。这件作品同样如此,看得出是随心而写、兴到如狂,显得才华横溢,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个性特点。
在郭沫若题写的诸多牌匾额中,他也把自己的书法特色发挥得痛快淋漓,如“故宫博物院”“中国银行”“中国书店”“荣宝斋”等,字体风格与场所特点妥帖匹配,成为极具观赏性的书法经典。
关键字: 内容标签:运笔,风格,特色,书法,题扇,运笔 风格 特色 书法 题扇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