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在鉴定界,靠“道听途说”寻找佩奇是大忌_古玩-鉴宝-这一-战争-视频

编辑:李璞 来源:中国财经
 
这几天,一支名为《啥是佩奇》的视频宣传片刷爆朋友圈。片中一位生活在农村的爷爷,为了满足孙子想要的过年

这几天,一支名为《啥是佩奇》的视频宣传片刷爆朋友圈。片中一位生活在农村的爷爷,为了满足孙子想要的过年礼物“佩奇”,广播求助、逢人即问,开启了寻找“佩奇之旅”。然而,在鉴定界,要想正确地打开一只佩奇,光靠“道听途说”可是犯了大忌。

鉴定大师如何正确打开一只佩奇?片中,爷爷最终在北京待过的老三媳妇口中获悉了佩奇的“模样”,最终制作出的佩奇,看起来与真佩奇相差不大,但这实际上是只鼓风机。爷爷对孙子的爱是无价的,可在现实古玩鉴定界中,因道听途说而付出的代价却是“明码标价”——一旦信错人,代价可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成千万打了水漂。

NBYRFWnrq9OBYgx9Mb5QjIIW4xyjV7CzV5m0SXBH.jpg

近年来,鉴宝界中时不时就有所谓的“大师”出现。他们通过自我包装后,光凭借一张嘴,让不少对古玩一知半解甚至一窍不通的人斥巨资买下了赝品,等购买者发现上了当,这些“专家”、“朋友”早已带着钱逃之夭夭。古玩圈盛传的一大骗术“编撰故事”,便是瞄准了那些喜欢“道听途说”的古玩爱好者——不法分子往往杜撰关于藏品来源的离奇背景,编造捡宝过程中的生动细节,使得“半桶水”买家听信其言,最终被忽悠上当。

就算有这一防范意识,面对不少会与时更新的故事,也可能防不胜防。就如一位有多年经验的藏家,听信了一个“新瓶装旧酒”的故事:某高官通过该卖家,从境外一已故藏家家属手中以较低的价格购得一些文物,该卖家已代高官付了钱,不料却遇高官“落马”,现资金周转不过来不得不低价出手。此后卖家还故意营造多方抢购的假象,最终让该藏家购入了一批赝品。

如何具有避免“道听途说”的意识,同时还能鉴别出各种新“套路”,是深入古玩圈的必备技能之一。古陶瓷拉曼羟基鉴定专利发明人崔文彦老师自制的科普视频——《鉴定战争》,几乎在每集视频中都反复提及、贯穿浸润这一概念,让藏家时刻打醒十二万分精神。

就像在《鉴定战争》第九集中,便播放了一个采访视频,其中反映了即使作为鉴宝界的泰斗,耿宝昌先生也曾不可避免地犯过“道听途说”这一大忌。视频中,耿宝昌先生指着自己工作时所坐的一把椅子,称是其老师孙瀛洲传给他的,而且“快一百多年了,据说是溥仪坐过的”。一个“据说”,暴露了“道听途说”这一忌讳。视频播放完后,崔文彦老师分析,根据椅子材料来看,椅子并不值钱,仅因传说溥仪坐过即能拿出去拍高价,这对古玩价值的评判有些片面。

DH4h7e8mj6ivS2TVOx6B9JIE9QKa45KXVccmAmjH.jpg

由此可见,“道听途说”是一个常见的逻辑思维漏洞,能经常变着法儿来迷惑藏家。如今的鉴宝类节目多偏娱乐,科普鲜有,有趣的科普更是凤毛麟角。《鉴定战争》即是个有趣的古玩鉴定学术节目,每集约15分钟,整个系列共500集,主讲古陶瓷、青铜、玉器等鉴定方法。难得的是,崔文彦老师会在节目中通过鉴宝界的奇闻异事、大师轶事等,不断地从多角度、多层面来提醒观众,如何去避免常见或罕见的古玩骗术、骗局,并学会用科学理性的思维去分析与判断。

9ewhVkNUbeU4cuMycdfhWIH2ZicX9SnCfv3i8KNU.jpg

了解古玩是最简单的,其次是了解鉴定古玩的方法,最难的是了解自己对于古玩判断的思维漏洞和误区。看《鉴定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宛如一面镜子,让你能发现并直视自己在古玩鉴定中的思维BUG。更多古陶瓷鉴定知识,微信搜一搜“古陶瓷鉴定学术大讲堂”,或腾讯视频搜“鉴定战争”观看。


关键字: 内容标签:这一,战争,视频,收藏,古玩,鉴宝,这一 战争 视频 收藏 古玩 鉴宝
下一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在京举办草图评审会_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美术-初心-专家||上一篇:湖南图书馆第十三届新春文化庙会拉开帷幕_写春联-读者-文化-第十三届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