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毛继鸿艺术基金会、成都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 (Cosmopolis #1.5: Enlarged Intelligence)已于日前圆满闭幕。双年展自开幕两个月以来,吸引了近众多中外艺术观众和成都市民前往参观和参与,各版块活动内容丰富不断,持续升温,在海内外引起了热烈反响。
“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是全球重要艺术机构——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首次在中国城市进行“在地”策展实践。双年展以“延展智慧”为主题,呈现了来自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位(组)艺术家与小组的百余件作品,涵盖“全球都市:延展智慧”主展览、“水与未来生活”、“城市与乡村”、“对话与工作坊”和“无定义音乐节”等五大版块。双年展以成都市成华区东郊记忆音乐公园为主展场,在锦城湖、梵木创艺区、方所成都店等多个城市地标以及乐山市夹江县同步展开。
双年展给成都城市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观看艺术的维度。展览自开幕以来,数百家中外重要媒体相继对展览和活动内容、议题进行了报道和讨论,多家媒体给予展览极高的评价:
“一场突破了美术馆围墙的跨领域、跨学科、跨文化展览,让成都在全球艺术对话的语境下,迸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蓬皮杜首次来蓉策展成都魅力闪耀全球》,China Daily中国日报
“这个源自蓬皮杜‘全球都市’平台的双年展正是当下艺术价值的体现。”
——《成都遇上蓬皮杜全球语境下迸发更强艺术生命力》,21世纪经济报道
“艺术家带来前所未有的呈现出网络和星群的影响力、知识和创作的形式,来反抗那种单一的、共时的文化与技术发展模式。”
——《“成都·蓬皮杜:国际艺术双年展”:期待突破美术馆的围墙》,澎湃新闻
“在全球都市通向其自然资源腹地的连接地带举行项目,这也许是(泛)亚非未来一类后自然的作品首次出塞,在国际大都会以外的地方集体展出。”
——《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双年展:走向民族生态形式的未来主义》,artnet
“Cosmopolis是一个新的实验性的展览项目,其策展理念又通过一个私人基金会的引荐成功落地成都,这种在地性的研究模式在蓬皮杜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全球都市”到中国,蓬皮杜在成都“延展智慧”》, 艺术新闻中文版
“艺术家在一个语言不通、文化背景迥异、地方志资料稀少,亦缺乏“戏剧性”的环境里,充分利用外来者自带的陌生人滤镜赋予自己的优势,朴实地展现了他们观察到的东西。”
——《蓬皮杜的双年展来到四川:艺术能够改变中国的乡村社会吗?》,界面新闻
“尽管这些举措带有实验的性质,可能无法抵御村落公共空间的衰落,但确实达成了一种艺术映射,让一次计划或一种想象与其他艺术文化实践发生了共振。”
——《谁在守卫桃园》,T 风尚志
“成都·蓬皮杜双年展呈现的是一种全球主义与在地性结合的方法论。展览并不是艺术家和作品的大面积空降,而是与成都这座城市发生了真实的关系。在这一点上来看,其实比本届上海双年展更有意义,更能看到当代力量融入中国本土的实际经验。”
——《“塞纳河”和“都江堰”共同创作了一道丰盛的“川味蜗牛”大餐》, 凤凰艺术
“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探讨了生态与环境、艺术与科技、以及城乡变革与未来都市三大议题。其中,来自中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贝宁、南非、秘鲁、肯尼亚、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多位艺术家的参展作品都积极参与了历史发展与人类未来环境及生态前景的讨论。多件作品由双年展委约,并在展览期间与城市持续生发联系,如建筑师昆勒·阿德耶米(Kunlé Adeyemi)与NLÉ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岷江漂浮系统”(MFS IIIx3)、 哥伦比亚的“建筑延伸合作社”、印度尼西亚的Gudskul小组(ruangrupa,Serrum+GrafisGuru Hara)等。
在闭幕之际,蓬皮杜艺术中心主席塞尔日·拉斯维涅(Serge Lasvignes)先生12月中旬来蓉对于展览的成功表示充分肯定和祝贺。为了感谢成都市对于本次国际艺术展的大力支持与鼓励,蓬皮杜艺术中心携毛继鸿艺术基金会及艺术家昆勒·阿德耶米先生共同商议决定,将本次双年展委任大型水上生态装置项目“岷江漂浮系统”(MFS IIIx3)捐赠给成都市,期望它成为在锦城湖上可以长期为成都市民使用的绿色水上公共空间,同时也是对成都市委市政府建设未来绿色生态环保城市的积极回应。
本次“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是成都难得的学术型国际当代艺术展览,不仅得到了观众的积极响应与参与,也得到了国内外艺术界的中肯评价。
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主席塞尔日·拉斯维涅(Serge Lasvignes)到访双年展时表示:
“我从毛继鸿艺术基金会中看到了一种非常重视创造性想法的态度。多数海外展览会选择较容易的操作,如业内所说的‘网红展’、‘好莱坞大片’展、大师作品展等形式;但我与毛继鸿艺术基金会的合作点并不在此——我们想让当代艺术变得更好,去碰撞出艺术的智慧和火花。这首先是一种批判的方式,同时也相当罕见。”
参展艺术家阿尔弗雷德·阿奎礼赞表示:
“我们去过许多中国的其他城市,比如北京和上海,这次是我们第一次来到成都,我们以为这次也会是差不多的旅程。但我不得不说这次的成都之旅更加棒,我们有幸能与在地的社区一起合作,与当地人面对面交流,这些都让我们在成都的体验特别与众不同。某种程度上,成都这座城市处于某种混沌和秩序之间,这与我们作品的发展也很符合。”
参展艺术家汪建伟评价道:
“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在今天做了一个很与众不同的尝试,我觉得它对双年展的机制在进行一种探索性的摸索,重新去找到双年展、城市、艺术家之间的新关系。它不仅打破了策展人、美术馆、艺术家之间构成的一种类型化的关系,并将这种关系扩大到城市、在地。”
艺术家何多苓表示:
“展览对于成都而言具有突破性意义。从整体空间设计到作品展示都非常用心。”
同样来自四川的参展艺术家邱黯雄也认为:
“这次双年展是成都近年综合水准很高的一次展览。对成都本地艺术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双年展机制在今天已经非常体制化了,而‘全球都市’尝试提出另一种方式,激活在地文化资源与来自全球的艺术家的工作方式进行结合。”
泰康人寿收藏部负责人,泰康空间总监唐昕分享观后感:
“这次展览作品丰富,能够看到来自东南亚、拉丁美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活跃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其中驻地艺术家的作品给我印象很深。许多作品都能够看到展览在成都发生能与成都发生对话与连结之处,也体现了本次展览在地生长的特点。展览对于成都本地艺术生态的发展与推动应该会产生一些潜移默化的作用;无论是展览的参与方、从业者、还是来看展览的观众,都能得到一些新的经验。”
成都A4美术馆馆长孙莉认为:
“这届双年展本身的问题意识是我们目前正在面对的世界范围内的一个普遍性意义的话题,双年展策展人以及艺术家用艺术的方式来进行讨论并给予了回应,以及深入表达了对问题的思考和态度,本身在学术上是一次有价值的展览。这次展览的策划,特别在布展方面的专业呈现,在成都来说是较高的,对行业的提升是有价值的。”
广东时代美术馆馆长赵趄评价道:
“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的展览立意契合这个时代的状况、问题和思考,年轻具有活力,委托创作艺术作品中有突出的表现,有效的媒体传播和公共活动体现了团队的国际视野。”
双年展自开幕至今,联合当地的教育、美术馆机构,共组织超过50场跨领域讲座、艺术家工作坊、电影放映,其中包括:文化理论研究学者阿克巴·阿巴斯(Ackbar Abbas)、艺术家刘丹、刘索拉及汪建伟参与的圆桌对谈;山姆·基奥(Sam Keogh)、刘窗、库埃·绅(Kuai Shen)、崔琦·沃什(Tricky Walsh)及黄汉明(Ming Wong);建筑延伸合作社、Gudskul小组、费尔南多·加西亚·多利(Fernando García-Dory/Inland)以及亚斯明·史密斯(Yasmin Smith)在夹江县石堰村的对话;曹明浩、陈建军工作坊;徐冰《蜻蜓之眼》电影放映等。在不同创作与思想领域的实践者的推动下,这些活动致力于促进新形式的知识交换和思想流通,将展览的理念、艺术的价值更好地传达给成都的观众,而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等10余所四川高校亦将课堂搬进了双年展现场。
由著名作曲家、作家刘索拉策划,戈非、杨生协助策划,成都梵木创艺区协办的“无定义音乐节”(X Music Festival)也以超过13场音乐演出,成功呈现了“音乐是认知”版块,对本土发生的有特殊个性的当代音乐进行了丰富的呈现。包括冯满天、刘义军(老五)、巫娜、高平、广西“无声合唱团”、莫西子诗、电子音乐人SHAO(邵彦棚)、秘密行动、旅行者乐团、“紫禁城室内乐团”、“上海音乐学院唐俊乔竹笛乐团”、 “刘索拉与朋友们”等在内的强大阵容令活动高潮迭起。1月5日,上千名观众来到成都梵木创艺区现场,观看参与了双年展闭幕式音乐演出。
不同于一般的大型艺术项目,“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是一场突破了美术馆白墙的跨领域、跨学科、跨文化的充满活力的展览,亦是一个在“去中心化”思路下,聚合跨界人才、不断生发的创新平台。从工厂到水上,从公园到书店,从城市到乡村,从视觉艺术展场到音乐节舞台,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提供了一条前所未有的观看路径,并将整个城市置于艺术氛围之中。本次双年展已于2019年1月6日圆满闭幕。
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
公众开放:2018年11月3日 - 2019年1月6日
展览地点:东郊记忆/锦城湖/方所成都店/梵木创艺区/夹江县石堰村及相关文创点位
策展人:凯瑟琳·魏尔(Kathryn Weir)
项目总执行人:宁琤(Laura Ning)
副策展人:伊拉莉亚·康迪(Ilaria Conti)
助理策展人:张涵露
主办方: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毛继鸿艺术基金会,成都传媒集团
承办方:成都传华艺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四川方所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参展艺术家/艺术小组
昆勒·阿德耶米 / NLÉ建筑事务所(尼日利亚/荷兰),阿尔弗雷德和伊莎贝尔·阿奎礼赞(菲律宾),建筑延伸合作社(哥伦比亚),雅丝敏·本·哈利勒(突尼斯),曼努埃尔·查瓦杰(危地马拉),曹明浩和陈建军(中国),陈秋林(中国),雷塞尔·裘德瑞(孟加拉国),崔洁(中国),埃莫·德·麦德罗斯(贝宁),Gudskul小组(ruangrupa, Serrum + GrafisHuru Hara)(印度尼西亚),奥斯卡·法尔范(危地马拉/墨西哥),费尔南多·加西亚·多利 / 内陆(西班牙),西梅娜·加里多·勒加(秘鲁),弗朗索瓦·泽维尔·格布雷(法国),希尔帕·古普塔(印度),罗穆亚尔德·哈鲁梅(贝宁),何翔宇(中国),亚斯明·贾汉·努普尔(孟加拉国),瓦努里·卡伊乌(肯尼亚),山姆·基奥(爱尔兰),弗朗索瓦·克努埃泽(南非),黎朗(中国),李爽(中国),李文光(中国),刘窗(中国),刘丹(中国),佩恩恩(中国),布拉帕瓦蒂·梅巴伊尔(印度),米米·奥诺哈(尼日利亚/ 美国),邱黯雄(中国),邱志杰(中国),塔比塔·瑞塞尔(法国),拉瑞莎·桑索尔(巴勒斯坦)和索伦·林德(丹麦),博戈希·塞库库尼(南非),库埃·绅(厄瓜多尔),沈莘(中国),亚斯明·史密斯(澳大利亚),试验性艺术小组(巴基斯坦),崔琦·沃什(澳大利亚),汪建伟(中国),穆奈姆·瓦西夫(孟加拉国),魏皓严 / 嗯工作室(中国),达娜·瓦比拉(英国/津巴布韦),黄汉明(新加坡/德国),徐冰(中国),叶甫纳(中国),余果(中国),袁广鸣(中国台湾),郑波(中国),郑源(中国)
关键字: 内容标签:双年展,展览,艺术家,,双年展 展览 艺术家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