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提供:“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执行组
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Cosmopolis #1.5: Enlarged Intelligence)自11月3日在东郊记忆开展以来,持续刷屏成都市民的朋友圈。本届双年展开展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通过展览、演出、工作坊,对话等多种形式,共迎接来自国内外游客两万余人次,热度有增无减。
近日,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主席塞尔日•拉斯维尼(Serge Lasvignes)抵达成都,参观东郊记忆主会场时表示,在成都他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多样性。在他看来,这是一座迷幻且神秘的城市,很有科幻感,“成都具备创造新样式的潜力,我很看好这里!”
当成都遇见巴黎,一场艺术交流下的碰撞
“全球都市”(Cosmopolis)是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于2016年创立的一个专注于全球展览及艺术研究实践的平台,并于2017年末呈现了第一届“全球都市”双年展:“集体智慧”。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是由该平台发起的第二个大型展览,也是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作为全球重要艺术机构,首次在中国城市进行策展实践。展览展出了来自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位艺术家与小组的百余件作品,涵盖国际艺术展览、艺术家驻地创作、音乐表演、水上艺术装置等多个板块。
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打破了美术馆围墙的界限,同时在东郊记忆、成都方所、锦城湖、梵木创艺区、乐山夹江县等5地呈现,集合了艺术展览、建筑项目、音乐、艺术驻留、讲座等多种形式。随着展览的推进,这场旨在构建不同国家艺术家之间对话和体现当下艺术价值的平台,为成都这座城市带来全球语境下的崭新艺术面貌。
本次双年展主策展人凯瑟琳•魏尔(Kathryn Weir)在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主管跨学科文化发展部门的展览和艺术计划。作为“全球都市”平台艺术总监的她,在策展思路上旨在透过艺术家的命题,探索人类如何利用技术和生态智慧来产生各种不同的未来。通过艺术实践,从社会和生态层面,以及艺术家通过驻地项目展开视角,建构与当地的对话关系。展览中,多件创作均与驻地相关,如展厅入口处由菲律宾艺术家阿尔弗雷德•阿奎礼赞与伊莎贝尔•阿奎礼赞创作的《居所:他乡计划》,便是艺术家在成都驻留一段时间后,与本地市民一同用纸盒构建的他们眼中的“全球都市”。这件供给集体活动的社交空间作品,也得到了塞尔日•拉斯维尼的赞许,同时他认为展览中的其他作品同样具有深度。
“我很喜欢这场展览,因为这是一个自我投射和关照的展览。一些作品来自社区的参与,一些作品从百姓的角度出发,一些作品引发观众去自我诘问。这不是一场仅仅让观众去欣赏的展览,同时它也引发了观众的思考。”看过展览后,塞尔日•拉斯维尼表示,展览正是因为它的开放度而变得非常有趣,它不是一个自我关闭的系统,相反,是在鼓励大家去思考、去感动、去分享。
本次双年展由毛继鸿艺术基金会、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和成都传媒集团共同组织,是一场诞生于欧洲文化土壤的项目落地中国城市的试水之旅,迈出这一步需要足够勇气的同时,也具有非常大的挑战。谈及此次通力合作,塞尔日•拉斯维尼认为,不同于所谓的“网红展”,本次双年展试图擦出艺术的智慧和火花,以此让当代艺术变得更好。
当巴黎遇见成都,一种文化态度上的奋进
巴黎作为著名的世界艺术之都,备受艺术爱好者的青睐。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是与卢浮宫、奥赛博物馆齐名的巴黎三大艺术博物馆之一。该中心建于1969年,以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的名字命名,由理查德•罗杰斯等著名建筑师设计建造。作为世界上馆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目前收藏的作品多达12万件,涵盖了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640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尤其在现当代艺术部分的藏品数量堪称欧洲之最。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座全面介绍20世纪至今所有现代艺术创作的博物馆。
谈及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对于巴黎的意义,塞尔日•拉斯维尼认为,在巴黎,艺术无处不在,当你穿过街道就能遇见艺术。“或许有些人会觉得巴黎很保守。在柏林,你可以看到新旧建筑混搭,你能感受到一种自由和冒险精神。巴黎则不同,巴黎长得很像一座博物馆。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给巴黎带来一个新的角度和维度,是一种乐于创造的精神,是一种当代的创想。1977年,该中心曾引发极大争议。因为,对当时的巴黎人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在这样一个古老的街区,这样一座建筑横插其中,就像是一种‘决裂’。新旧建筑结构对于柏林来说是具有象征性的,我们想要赋予蓬皮杜这样的象征性,也是现在所有(艺术)机构想要达到的。这是一种介于过去秩序和新文化、新边界之间的一种平衡。”
“当一个法国人遇见成都,他遇见的是二十一世纪。”在塞尔日•拉斯维尼眼中,成都是一座迷幻且神秘的城市,“不只是急速变化的生活方式,同时我感受到城市对于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关注,以及对于当代问题的反思。对我来说,这一切很有科幻感。”
成都与巴黎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这座城市同样充满着时尚与艺术的气息。作为中国当代文化艺术重镇,成都拥有优秀的艺术家、艺术机构及院校,位居“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这座足够包容的城市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
作为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首次在中国城市进行的“在地”策展,选择成都也是因为这座城市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当塞尔日•拉斯维尼穿梭于成都时,他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多样性。“成都具备创造新样式的潜力,我很看好这里!”在他眼中,这里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去创造、融合不同的文化群体,如若能够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必将成为全世界的榜样。
谈到一座城市的艺术生态时,塞尔日•拉斯维尼表示,艺术的发展需要完整的生态系统,建立行之有效的艺术社群,这样当地的艺术家和艺术从业者才不觉得孤独无力。“从19世纪的巴黎城市各地都是艺术家工作室,再到后来的纽约,现在的柏林,都充满着自由的文化氛围。成都本土有着许多优秀的艺术家,这里也是一座懂得享受生活的城市,我相信会发展得很好。如果一切顺利,我们机构明年会在上海开设分馆,到时我们将有机会重返成都。”
在很大程度上,先行的文化是一场探险,正如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建立之时的“决裂”姿态,充满着冒险精神。当巴黎遇见成都,这座城市能够向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借鉴的经验——更多的是对于文化艺术的态度,而非模板。
一场国际性展览的落地,无论从文化艺术方面的交流,还是对于一座城市的国际性提升,都会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相信以后在成都可以看到更多此类的活动。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无疑在其中举足轻重,正如塞尔热•拉斯维涅所言:“这座城市具有无限潜力!”
塞尔日•拉斯维尼(Serge Lasvignes)
1954年生于法国图卢兹,毕业于法国国家行政学院(ENA),专长法国18世纪文学研究及评论。他的职业生涯开始于法国最高行政法院。1995-1996年,他担任法国教育、高等教育、研究与职业融合部常规和国际事务与合作主任。1996-1997年,他担任同一部门的法律事务主任。1997-2006年,他担任政府总秘书处主任。2005年开始为法国中央政府提供咨询服务,2006-2015年出任法国中央政府总秘书长(SGG),服务萨科奇及奥朗德两届政府。2015年出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主席和蓬皮杜中心公共图书馆(BPI),声学/音乐研究所(IRCAM)和蓬皮杜中心梅兹分馆监事会主席。
关键字: 内容标签:文化中心,城市,展览,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塞尔日•拉斯维尼,文化中心 城市 展览 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 塞尔日•拉斯维尼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