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6日,“守望原乡-2018广安田野双年展”在四川武胜县开幕。双年展由一山作为总策展人,顾振清、冯博一为策展人,杨天娜(Martina Koppel-Yang)联合策展。谢蓉、张海涛、米诺执行策展。
展览利用雕塑、装置、灯光、影像、行为、声音等多媒介艺术方式作品,并结合科技与艺术的新视觉,在广安武胜的宝箴塞和段家大院室内外的公共艺术空间里,呈现出一个超现实的观赏艺术的场所,为广安武胜的观众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艺术感受。让更多大众走进当代艺术,实现一种以当代艺术的创新意识引领中国乡村建设、乡村转型的文化实践。
随着策展人顾振清的一声导览,人们拾级而下,纷纷走入“考古现场”。只见几名身穿蓝色工作服的“考古工作人员”手里拿着小刷子郑重其事地忙着清理“小龙女的簪子”,发簪之大,乃是为600米身长的龙女量身定制。
或许这将成为这座平凡小镇上广为传播的趣味事件,而这仅仅是2018广安田野双年展现场一个小插曲。2018年12月16日,“守望原乡-2018广安田野双年展”在四川武胜县开幕。双年展由一山作为总策展人,顾振清、冯博一为策展人,杨天娜(Martina Koppel-Yang)联合策展。谢蓉、张海涛、米诺执行策展。
近年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次提到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而本次“守望原乡-2018广安田野双年展”便是文化艺术介入乡村振兴的一次积极尝试。
据了解,本次双年展共有来自中国和全球10个国家的35位(组)参展艺术家经过几个月的多次实地考察所带来的在地性创作。展览利用雕塑、装置、灯光、影像、行为、声音等多媒介艺术方式作品,并结合科技与艺术的新视觉,在广安武胜的宝箴塞和段家大院室内外的公共艺术空间里,呈现出一个超现实的观赏艺术的场所,为广安武胜的观众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艺术感受。让更多大众走进当代艺术,实现一种以当代艺术的创新意识引领中国乡村建设、乡村转型的文化实践。
关于本次展览的主题“守望原乡”,总策展人一山认为原乡就是乡村的根、本、源,其内涵包含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院落文化。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从农业社会走过来的对土地的敬畏,对大自然的亲近,对天人合一的崇拜。乡土文化是对农耕社会生活的一种解读,表现为人们向往的田园生活、人间烟火、儿时耕读等等,是人们对这种诗一般的慢生活的向往与回归。
策展人之一顾振清也谈到, “守望原乡“的文化实践,重视的是深化当代艺术家对深度中国的文化根性的挖掘和探究,活化对农耕文明的文化原型和历史记忆的追溯和认知……艺术与田野、艺术与乡村的在地性对话,是一种立足于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生态文化谱系的建设。
当代艺术介入乡村,带来了什么?
至于为何要选择以当代艺术的形式来实现乡村振兴?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当代艺术在乡村振兴中所发挥的作用?总策展人一山在接受“凤凰艺术”采访时如是说:
现在的乡村建设出现了三种情况,假农村,旧农村,新农村。假农村就是把城市里的一些现代要素机械型地堆积到农村去,从表面来看焕然一新,然而可怕的是实际丧失了本来的乡愁面貌。第二个是旧农村,简单地照搬过去的东西,做旧做古,看不到新生命的跃动。
而新农村既保留了乡愁的要素又注入了现代的元素,这应该是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我们用当代的艺术语境去激活中国的传统文化基因,既体现我们的根和本,又用新的艺术形式促进其升级换代。
除此之外,当代艺术介入乡村,对村民们的审美和思维方式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它就像是一颗星星之火点燃在广阔的农村田野上。
——总策展人一山
“咕隆咚锵咚锵——”随着哗啦啦的鞭炮声响起,一群活蹦乱跳的孩子在乡野的小道上进行舞狮表演为本次双年展助兴。人们在与“小狮子”的亲密互动中,感受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带来的愉悦。事实上,我们无法对比传统民间艺术与当代艺术哪个的影响力更强?因为两者显然没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毫无疑问的是,当代艺术介入农村,正悄然改变着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
“我觉得这个人应该穿一条腰裤”,村民指着陈文令的雕塑作品说道。
“我觉得这些山很好看,配色很好看”,村民评价艺术家杨心广的作品时说。
……
以上这些村民们的评价均来自于总策展人一山在与当地村民们的对话。艺术家陈文令在接受“凤凰艺术”采访时,也提出了一些思考:“其实我做小红人也是在做自己,我也像是宝箴塞里少年一样天性爱玩。我觉得今天的农村被所谓的都市文明遗忘的太久了,而这也反映了边远城市和地区对现当代文化艺术的诉求。今天可能对大家来说是一个狂欢的节日,但在未来田野式双年展蔚然成风之时,这便是星星之火的源头。”
村民们对双年展作品的评价,一方面反映出当代艺术对村民们的影响已经从视觉上的冲击深入到精神和审美层面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暗示着城乡艺术资源的不平衡和农村艺术资源的贫乏,所带来的审美不同。
正如本次双年展的策展人之一冯博一所言:“当代艺术具有实验性和探讨性,是对以往审美的反叛。所以在具体的场景中,当艺术家所认定的所谓好的、有意思的作品,往往与一般受众,尤其是坐落在乡村村民的审美可能会发生冲突。但正是因为这种大的反差,也会对人们以往的审美认知带来冲击,而这种冲击可能对不同年龄段都会带来作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发酵。”
策展人之一杨天娜则举了一个乡村跨门槛的例子生动地说明当代艺术介入乡村带来的影响。即我们每个人在第一次接触当代艺术时,就像是进门前必须要跨过的门槛一样,有恐惧也有好奇,但一旦跨进去就会不同程度地收获到精神上的感动,而当人们参与艺术创作时,又会萌生出更多创造性的思考。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广安田野双年展交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从村民们与艺术作品的“对话”中,我们能看到当代艺术介入乡村所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我们不得不留意,“介入”从某种意味上来说,也是一个具有“攻击性”的词汇,它实际是一种外力入侵本体并试图改变本体的动作行为。
近年来,安徽的碧山、山西的许村乡村建设的长期艺术实践项目,以及首届合川国际新媒体艺术节、隆里新媒体艺术季、“乌托邦·异托邦——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平遥雕塑节等大型的当代艺术活动,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当代艺术由大城市向乡村转移的趋势。如果说当代“艺术介入乡村”已经成为一种必然,那么,当代艺术要如何“介入”乡村,实现乡村振兴,便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对此,总策展人一山表示,本次双年展不是对“原乡”的照搬,而是用当代艺术的方式重新进行表现。除此之外,艺术家的创作更提倡在地性创作,提倡现场感以及互动性,希望当地的农民、木匠、铁匠等等都参与进来,艺术家与农民共同完成作品。
策展人有讲到这次双年展的主题‘守望原乡’是当代艺术与乡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生态文化谱系的建设。那在我看来,生硬的置入一件艺术作品对乡村来说可能就是一种破坏。既然谈到生态文化的建设,我们的艺术语言就必然要与当地生态发生关系。而这不仅仅是乡村的地貌环境、还涉及到人文历史、社会风俗等各方面的交接融合。
艺术家王度在接受“凤凰艺术”采访时如是说。他的作品《龙女的簪子》取自武胜民间“龙女传说”中的某情节+演绎:往返于水下地上惩恶扬善的龙女,深得民心。某次龙女在凡间游耍时不小心沾到污水,在即将原形毕露之际奔向河边。奔跑中她遗失了母亲留下的珍贵发簪,龙女曾多次变身到凡间寻找未果。为回报龙女的美德,民间常有感恩之人寻找龙女簪子,然而数百年来簪子始终下落不明。如今,艺术家王度借考古发掘文物的工作方式,发掘出那枚传说的龙女簪子,地景装置《龙女的簪子》得以面世。整个故事情节衔接得如此顺理成章,以至于没有人疑惑,簪子是否存在,以及簪子为什么这么大?
无独有偶。艺术家孙原在宝箴塞放置一尊大炮和一架飞机,作为给宝箴塞创作的一段光荣历史: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对中华民国战时首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广安由于临近重庆也遭受到空袭。1943年,由段氏家族领导的民团用防空火力成功击落一架日本零式战机,日本的王牌飞行员阵亡。为了纪念这次战斗,被击落的战机和功臣火炮130高射炮被保留下来,供后人参观瞻仰。
武胜遭受空袭是实,打下日本战机为虚。艺术家孙原用当代艺术的语言演绎出一部英雄主义色彩的人物列传,不仅为当地增添旅游亮点,也给村民们带来难以言表的自豪感。
来自本地的艺术家焦兴涛选取四川农村原生的打谷设施作为形式建构的灵感,将四川特有的品茶习俗做为参与方式,以竹为材料,构建一个眺望家园的虚拟“剧场”,邀请观众参与品茶坐望的方式,体悟自然山水作为中国人精神家园的情感和意象。本地艺术家李波所创作的《浮土》则通过艺术家和广安武胜当地人在乡村的共同劳动,着重对人与土地关系的动态漂浮状态进行隐喻性的表达。
对我来说,我觉得可能还是要把艺术的形式和语言大众化,寻找一种方式,让大众参与进来,形成对话。至少不能做一个非常像象牙塔尖、太哲学、和这边的生态环境不相融的作品。
艺术家杨千在接受“凤凰艺术”采访时如是说,艺术形式和语言的大众化,以及作品的互动性是他在创作中着重关注的部分。
据了解,杨千的《钻石梯》一经完工便吸引了大波观众在现场拍照互动。镜面立方体在田野的反射中难以发现而被忽略,梯子则取自施工现场被抛弃的工具,也是这座村子里每家每户必备的一个工具。艺术家在梯子上粘满水钻,并置于镜面立方体之中,由镜面反射出的无数个银光闪闪的梯子,似乎在诉说着:每个个体都有闪光点,都值得被尊重。
艺术家尹秀珍的《南极》一经开放,当地的村民们与艺术家们便蜂拥而上抢作品,在不到3分钟的时间里,《南极》便被“瓜分”完毕。从现场记录的快进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参与互动的人们个个笑逐颜开。对村子里的人们来说,这场别开生面的小游戏甚至比过春节还开心!这场别开生面的行为装置事件成功掀起了双年展开幕当天的一次小高潮。
而另外一件特别讨孩子们欢心的艺术作品则来自于瑞典艺术家雅各布·达尔格伦的《抽象的奇妙世界》,人们沉浸在五彩缎子的海洋中,乐此不疲地玩着“捉迷藏”的游戏。“we are family!” 雅各布·达尔格伦在接受“凤凰艺术”采访时非常简短地表达了创作这件作品的初衷。由此,当代艺术拉进了不同种族不同国籍之间的距离,人们感受到艺术带来的情感共鸣,“天下大同”莫过于此。
由艺术作品带来给快乐是短暂的情感表达,但因作品引发的思考以及自主创造则是更为深刻而长久的影响。法国艺术家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对人类的记忆尤为关注,他的作品《还愿/Ex Voto》借助挂满树枝随风摇曳的女性连衣裙,来表达人类记忆的短暂与脆弱。
而与这件作品隔水相望的彼岸则是村民挂在树梢的一件男人的衣物。这位村民想借此表达什么?我们无从了解,但这至少能够说明:当代艺术介入乡村,在带来短暂的欢愉之外,一定会有人在思考,为什么这是艺术?我是否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创作?
“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我们能够为乡村带来什么?我们能够为大自然带来什么?而最重要的在于我们要对当代艺术介入乡村,振兴乡村这件事情充满热情。”本次双年展的艺术顾问、前汉堡美术馆馆长Co-Claus在接受“凤凰艺术”采访时如是说。
如今,2018广安田野双年展已经将星星之火点燃,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广安田野双年展的团队将保有如此的热情持续为广安、为中国无数个乡村带来艺术的滋养。
关键字: 内容标签:当代艺术,艺术家,双年展,王度,乡村艺术,艺术家,当代艺术 艺术家 双年展 王度 乡村艺术 艺术家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