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领导嘉宾合影
()2018年12月19日下午,“靳尚谊、钟涵油画作品展”在国家大剧院东展厅开幕,此次展览是二位老艺术家首次联袂办展,展品涵盖他们半个多世纪所画的人物肖像、风景写生、创作或创作草图,在国家大剧院建院十一周年之际,为观众带来一次别样生动的油画艺术体验。
展览现场靳尚谊先生在与嘉宾交流
展览现场钟涵先生在与嘉宾交流
与以往展览关注两位艺术家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所不同的是,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更多选自他们日常的艺术创作,创作年代跨五十载,许多罕见作品集中亮相。
开幕式钟涵先生致辞
艺术家钟涵表示,这是一次向人民的汇报的展览,展览是艺术家创作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他还讲到,作为老一辈艺术家,在教学上与后辈们亦师亦友,教学相长,虽然现在年龄大了,但还会继续探索:“只要画的动,会一直画下去,汇报到家的支持与厚爱。”
开幕式靳尚谊先生致辞
靳尚谊先生在致辞时打趣道:“年纪大了不能老办展览”,虽然现在还在不断地探索,画面也在不断的突破,但与以前的相比,力量上会有所减弱,他回忆了毕业创作时的情况,用两个月的时间去进行创作,但是现在身体会吃不消,虽然这样,但还会继续创作下去。
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宣布展览开幕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靳尚谊和钟涵一起共事近60载,前者曾任该院院长,后者原为学术委员会主任。他们携手为中国美术教育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油画创作人才。他们先后开始了油画艺术生涯。从两者早期的作品中可见,其起步皆始于学习苏联油画,由此出发,逐渐形成不同的个人风格。就整体面貌而言,靳尚谊趋于变化中的古典优美,而钟涵立根于相对恒定的象征壮美。相较之下,靳画偏重于清晰的线性形体塑造,而钟画则倾向于明暗块面的涂绘式造型。这两种相异的油画模式正好映射出欧洲油画史的两条相辅相成的主线。因此,将钟、靳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展于一厅,对观众赏鉴油画具有特别的意义。”曹意强讲到。
靳尚谊先生作品
靳尚谊先生作品
靳尚谊先生的作品,人物造型体积厚重、富有力度,用色含蓄典雅,刻画了一个属于崇高与优美并存的世界,他以现实中国人物的形象创造出含蓄、典雅、沉静、和谐、单纯的古典美。在此次展览中,靳尚谊的作品多为人物肖像,其中包括60、70年代的人物写生、80年代对人物画探索的作品、90年代确立个人风格后的系列创作及近些年来对现代平面装饰风格探索的作品。艺术家借助当代的名人和普通人物尝试油画的各种语言,囊括了从古典方式至印象主义直到平面化的线性处理,旨在以丰富多变的形式塑造不同时代的人文精神。他画中的新疆人物,形像结实、构图稳固,于庄重中透露优雅;他所画的身边人物肖像,采用多变的形式,或以线条构形,在平面的形体刻划中寓生动的笔触塑造,或以近似点彩的笔触建构形体,凸显油画笔触的触感和色彩的细腻转化。艺术家根据表现对象的特征以及自身的创作意图而采纳相应的油画语言,然而在这变化之中始终保持清新典雅的特质。此外,本次展览中亦展出了靳尚谊的风景写生系列作品,这些作品语言洗练、色彩质朴、意境悠远,如隽永清新的诗歌般令人耳目一新。
钟涵先生作品
钟涵先生作品
钟涵先生曾无数次风尘仆仆深入黄土高原地区,把心血倾注在滚滚黄河、纤夫之路上,他浑厚、质朴的画面中不仅流露出富有诗人气质的哲思,更体现出他精研中西文化之后,对油画本土精神所作出的追求。钟涵的作品大多表现人与自然的艰苦关系,本次展览中所展出的新疆、河南写生系列、黄河系列作品,可以看出艺术家用凝重的笔触和浓重的色彩,表现人与黄土高原、人与黄河等自然艰苦环境拼博的精神,表现人类坚强不屈的悲壮气概。在他的作品里,一切形体融化在神秘莫测的形相氛围之中,借助风、云、烟、火等不可触摸的形状增强笔触在画面的运动感,创造浑然一体的视觉撼动,其浓黑厚重的画面中,常常以些许跳跃的亮色导引观者之眼,于其构图的整体上下文中去读解具体的形式。在钟涵的作品中,有一个系列是现代中国油画画坛上少见的,即以古代碑刻文字入画的作品,展现出艺术家深厚的文史素养和人文精神。该系列作品共五件,分别是《碑林》《后土轻羽》《白鹤梁》《沙尘暴之履涉》《泰山经石峪》,也在本次展览中亮相。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十年新作,全面展示。此次展览既是对两位画家艺术探索之路的一次简单梳理,也是对其近十几年新作的一次集中展示。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写实功力与质朴的生活气息,更反映出老艺术家们对当下的艺术现状所表现出的冷静思考。
据悉,此次展览是由国家大剧院主办,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协办的“名家足迹”系列展览之一,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3月15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钟涵,国家大剧院,靳尚谊,油画,,创作,艺术家,笔触,现场钟涵 国家大剧院 靳尚谊 油画 创作 艺术家 笔触 现场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