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非遗与创新”“传统与现代”交织_四川工艺设计大展来了_振兴-展览-文化遗产

编辑:刘爽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陈列于绿荫曲径中的陶器瓷器诉说着时代的变迁,皮影在屏幕之上活色生香,身着羌族千年传统服饰的娃娃却是

N6O5ZfcGivllB0YC7NNlRvyYv4hV8r1gk8vxTTVx.jpg

​陈列于绿荫曲径中的陶器瓷器诉说着时代的变迁,皮影在屏幕之上活色生香,身着羌族千年传统服饰的娃娃却是现代科技的芯片人偶。一场关于四川传统工艺的展览,一场现场设计融合传统元素的创意大赏11月23日在四川省科技馆开展。

“巴蜀工坊”四川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展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业务指导,四川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省图书馆、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等单位主办。展览将展至12月2日,观众可以提前在四川科技馆预约免费参观。

有别于传统的展品陈列方式,本次展览启用了国际化的青年艺术家团队,在陈展方式上进行了全新的创作。记者现场看到,巴蜀老家具替代了传统展柜,以新媒体的表现方式焕发传统工艺品的新生,中国审美标准贯彻到整个展览中。一场非遗与创新、传统与现代交织碰撞的四川工艺设计大展精彩亮相。

展览分为了“雅.气”、“绣.韵”、“巧.生”、“影.动”四个篇章,涵盖了竹编、织绣、唐卡、银花丝、烧造、漆器、皮影、木偶、年画、木雕、油纸伞等类别300余件展品。同时,成都漆器、银花丝、年画、剪纸、蜀绣等四川非遗传人在现场进行互动演绎,将非遗传承的理念真切地传递给每一位观众。

四川历史悠久,巴蜀文化厚重,非遗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我省不断创新非遗保护的路径,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颁布实施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制定出台了《四川省传统工艺振兴实施计划》;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在深度贫困地区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传统工艺提升点和“师带徒”点,设立中央美术学院驻四川成都(道明镇)传统工艺工作站;大力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极大地提高了我省非遗传承人的传承实践能力,增强了非遗项目发展后劲;实施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突出“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连续成功举办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进校园,推动非遗融入当代融入生活,让非遗保护与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传统工艺振兴紧密结合,使四川非遗保护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呈现出活态活力、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全省拥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6项、国家级项目139项、省级项目522项,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07人、省级764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7个,位列全国非遗保护第一方阵。其中以蜀锦、蜀绣、木版年画、藏族唐卡、石刻石雕、藏羌刺绣、竹编、漆艺、陶器烧制、金属锻造、民族服饰等为主的传统美术与手工技艺类产品更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作为2018四川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发展大会的主体活动之一,“巴蜀工坊”四川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展既涵盖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保护成果展示,也将涵盖贯彻落实《四川传统工艺振兴实施计划》开展的“2018传统工艺与创意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寄望于通过这样的展览和大赛,聚集国内外优秀设计师资源,挖掘当下新生代原创力量,引导传统工艺与现代文化创意设计紧贴大众生活,真正实现四川传统工艺的薪火相传。


关键字: 内容标签:振兴,展览,文化遗产,,振兴 展览 文化遗产
下一篇:最好的阿布拉莫维奇,最坏的阿布拉莫维奇_行为艺术-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自己的-行为艺术-作品||上一篇:乔治·修拉:点点画画都是为了你_新印象派-乔治·修拉-巴黎-画面-构图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