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49期“历博讲坛”特邀刘斌、朱雪菲讲述史前多元文明_讲座-研究-文化

编辑:刘爽 来源:陕西省文物局汉唐网
 
11月23日,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主办的大型公益文化讲座“历博讲坛”第49期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讲。讲坛邀

11月23日,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主办的大型公益文化讲座“历博讲坛”第49期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讲。讲坛邀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朱雪菲分别做题为《寻找消失的文明——良渚古城考古》《若即若离、相生相克——半坡与庙底沟彩陶背后的隐喻》的讲座,其中彩陶主题讲座是彩陶特展系列讲座的一部分。讲座由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庞雅妮主持,陕西历史博物馆业务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近400位听众参加了讲座。  

  讲座围绕良渚考古发现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展开。中华文明有自己独特的起源模式,并且在发展程度上不亚于西方同期的古文明。刘斌首先介绍良渚文明的历史地理沿革,以考古发现的以及传世的良渚玉琮等遗物揭示良渚文明对于同期新石器时代文化与历代后世的文化影响。接着详细介绍了反山王陵,瑶山、汇观山祭坛,良渚古城等重要遗迹的发现历程。通过介绍年代学研究、动植物考古、实验考古、体质人类学研究、岩相学分析等工作,展示了近年来良渚考古在多学科综合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依形制不同,分析了体现神像崇拜、具有标识身份性别以及祭祀礼器功用的良渚玉器。从良渚文化的研究中,看到了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 

  朱雪菲首先从彩陶图案研究方法的差异入手,详细介绍了二维到四维图像分析角度的不同,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建立适用于研究彩陶的分期方案。通过对半坡文化分期研究,归纳出半坡彩陶的发展规律;按照两大类四小类风格深入分析庙底沟文化彩陶的发展规律。接着,以半坡第三、四期的“庙底沟风格”彩陶作为突破口,在庙底沟与半坡两种风格彩陶共存的情况中成功辨识出“早期庙底沟”。而后又以时间界定“史家期”概念,重新定义半坡文化与早期庙底沟文化共存的时间段。从器用功能、相对年代以及兼具半坡与庙底沟彩陶风格等方面分析,对伊川缸《鹳鱼石斧图》中鱼与鸟所表现的文化含义得出新的认识。“史家期”后,整个黄河中上游的彩陶重心完全落在了庙底沟文化上,为其彩陶所覆盖的区域,很有可能就是最初的“华夏”。 

  讲座引发了听众热烈地讨论,互动环节中,刘斌与朱雪菲共同回答了听众有关良渚符号含义、良渚与鸟的联系、良渚玉器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彩陶图像含义、史前文明与传说时代的联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问题。庞雅妮做了精彩的总结点评。朱雪菲还向提问听众赠予自己的著作《仰韶时代彩陶的考古学研究》。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两位专家还与听众进行更进一步的交流。


关键字: 内容标签:讲座,研究,文化,,讲座 研究 文化
下一篇:“唐锦研究院”签约揭牌仪式在西安博物院举行_研究院-成立||上一篇:抢抓政策机遇,助力凤翔发展_遗址-先秦-文化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