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专家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大师,作品永远不会贬值_艺术-北京-平正

编辑:梁侨 来源:艺周刊
 
“艺术界能被冠以大师头衔,要符合三个条件,首先是艺术成就高,其次是文学素养高,最后是品德优秀。刘炳森

艺术界能被冠以'大师'头衔,要符合三个条件,首先是艺术成就高,其次是文学素养高,最后是品德优秀。刘炳森先生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大师。”北京书画艺术院院长王宝心曾给予刘炳森高度评价。

北京荣宝拍卖原总经理刘尚勇认为,刘炳森先生开创的“刘体隶书”样式在当代书坛影响深远,新中国成立以来,能被社会记住的书坛大家仅有林散之、郭沫若、启功、刘炳森等寥寥数人,收藏这些大师的作品永远不会贬值。

刘炳森(1937年8月-2005年2月15日),字树庵,号海村,幼年自号刘五先生。1937年8月出生于上海,祖籍天津武清。自小严格临帖学书,1949年11岁时便名扬乡里。1957年19岁时因其文采、书法超众,被当时研究书法的权威机构“中国书法研究社”破格吸收为最年轻的社员。1962年秋到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书法绘画的临摹复制和研究工作。

曾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新加坡中华书学协会评议员,中日友好协会理事,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委员,北京书画艺术院首任院长。是国内外著名书法家和国画家,青年时代就已蜚声日本。山水画注重以书法用笔入画,画风朴茂淳厚;然而多年来,其画名却为书名所掩。书艺向以隶、楷著称于世,并兼长行、草。传统功力深厚,书风凝厚稳健而又俊逸潇洒,其出版物总发行量达200余万册,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书道艺术造诣为世界各国书法界人士所熟悉和称道,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刘炳森传统功力深厚,书艺向以隶、楷著称于世,并兼长行、草。隶法在坚实的传统功力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用现代的审美意识并参以姊妹艺术的某些韵律和情趣,加上文学素养,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在当代中国书坛上独树一帜,世称“刘体隶书”。中国艺术网杨吉平认为,当代书坛,大概没有第二位书家能像刘先生这样将隶书写得如此标准、如此到位、如此严谨。像刘炳森先生这样毫无浮躁之气,深入继承传统的精神,几乎需要所有书家认真学习。但对刘先生本人来说,却缺乏了一种求变的精神。孙过庭有“平正”、“险绝”、“平正”的三阶段说,刘炳森虽然已经将隶书“写好”了,但这种“好”仍属于第一个“平正”阶段。也许是他的隶书得到了更多认可的缘故,他至今仍然陶醉在“写好”的境界之中。隶书虽然近“俗”,但将隶书写得高古奇崛者大有人在。我们必须说明,刘炳森隶书得到的更多是世俗社会的认可,或者说只是完美地完成了书写(或称为写字)任务,他的隶书,很难说已经达到书法艺术的高境界,这就难怪有人要说刘先生的隶书是“隶体美术字”了。

刘炳森的艺术主张:

在艺术观上坚守民族传统的阵地,但又不墨守古人的陈规,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力求具有新的发展,创作的艺术作品一定要“尊重民族的欣赏习惯”。当然不排斥一切进步和优秀的外国艺术,而且应当认真钻研、吸收、融化和发展古今中外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的完美的艺术样式。认为一位人民的艺术家必须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认为艺术家不同于企业家,企业家必须多创造利润,向国家多作贡献,才算是有了好的业绩。而艺术家则是把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奉献给自己的国家和所处的时代,当艺术作品达到一定的品位时,会带来它的副产品,即经济效益,但这永远是副产品,不能主次颠倒,否则艺术家本人和其作品就会一同贬值。


关键字: 内容标签:艺术,北京,平正,,艺术 北京 平正
下一篇:考古“谜团”:哪里来的锡铸就了先秦青铜器_青铜器-冶炼-青铜||上一篇:原创舞剧《记忆深处》艺术节上演_呈现南京大屠杀真实历史_的是-大屠杀-人物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