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缅怀大侠远行___那个想回去,却再也没有回去的地方——_查氏后人和武侠迷昨日_金庸书院-旧居-家乡-臭豆腐

编辑:王璐 来源:杭州日报 
 
驻嘉兴记者张世新摄“……己牌时分已到达海宁城的西门安戌门。他离家十年,此番重来,见景色依旧……回

ozwtTfQPhKD4zTjyqj2tx7kYhgj1kHPL77wMFDBp.jpg

HW95tYM05HauCM3yqKUrahd1XdJ24thJ0qLJNsog.jpg

uuljSIDadqzDoH0zVfmVguTeSFOD4Tw7F8WYyPIM.jpg

驻嘉兴记者 张世新 摄

StRZyjk575leJkaVzhk68xTyATcj44n7e7zpdDsu.jpg

“……己牌时分已到达海宁城的西门安戌门。他离家十年,此番重来,见景色依旧……回忆儿时母亲几次携了他的手在此观潮,眼眶又不禁湿润起来。望着大海,儿时旧事,一一涌上心来……”

——摘自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

昨日,海宁袁花镇的金庸旧居前车水马龙。从车牌可以看出,自发前来祭奠金庸先生的人们遍布全国各地,除了嘉兴本地外,还有苏州、上海、江西……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迈过门槛,点上三支香,行了叩拜礼。熟识者说,她是个十足的金庸迷。

一个小朋友趴在奶奶的怀里问,“奶奶,这里为什么要点蜡烛啊?”奶奶回答:“因为一位很受人尊敬的爷爷去世了,他写了很多的书。”

故居中的祭桌布置简单,两支红烛,两盆黄菊,此外就是灵牌与遗像。金庸先生的遗像被放在他的作品之上,颇有“著作等身”的意味。

金庸出生在这里,却70多年没再回来

94年前,金庸出生在袁花镇的赫山房。小学毕业后,12岁的金庸离开海宁赴嘉兴上中学,直到1945年底才第一次回家,住了20多天后又再次离开。

在与池田大作的对话中,金庸如此回忆自己的老家——“我小时候在一个大家庭中长大。我曾祖父有两个儿子,我祖父是大儿子,住在一座大宅子的东半部,我叔祖父住在大宅的西半部。这座大宅子有五进,前厅挂着一块大匾,是康熙给我祖先查升写的堂名,‘澹远堂’三个大字周围有九条金龙作装饰。”

经过数十年的战争和动乱,当年的“赫山房”已经残破不堪,康熙御赐的“澹远堂”匾额也早已不复存在。1998年,海宁市政府在征得金庸同意后,对旧居进行了全面修复,并请人根据记忆重新题写了匾额。

昨天在现场,查氏后人查雪梅(原名查良华)跟记者聊起了这段往事,“当时设计图纸出来时,还是我陪家乡的领导一起送到金庸老先生面前去让他审核定稿的,他建议不要建得太过奢华,能真实反映原来的面貌及格局即可,现在我们看到的布局都是按照金庸先生的回忆确定的,包括他自己的出生处。”

查雪梅跟金庸既是远房堂兄弟,又是忘年交,多年来一直担当金庸与家乡联系的中间人。

查雪梅告诉记者,他也是昨天从金庸之子查传倜处得到金庸去世的消息,现在已经买了回香港的机票,准备明天就回香港见老爷子最后一面。“上一次见到金庸还是三年前,当时老人家在医院,刚做了手术。”

谈起跟金庸的缘分,查雪梅表示要感谢家乡的臭豆腐。“老爷子最喜欢吃家乡的臭豆腐——不是旅游景区卖的油炸臭豆腐,而是家乡那种蒸出来的臭豆腐。每次我回香港都要带一些过去。不过金庸先生的夫人是广东人,对臭豆腐的味道不习惯。一般金庸都是让我放在冰箱里保存,他想吃时再打电话让我送过去。一来二往,我就跟他非常熟悉了。”

去年,查雪梅曾陪着金庸之子查传倜参观修复后的金庸旧居。“那天本来他是要去盐官观潮的。看好潮水后,我觉得离老家袁花也不远,既然回来了,不如就去老宅看看。到了金庸旧居,我们陪他仔细看了旧居的每一个角落。当天村里的乡亲们知道他回来了,也纷纷跑来旧居,并热情地欢迎他,跟他合影留念。”

如今还长年守着老宅的,只剩下金庸同父异母的六弟查良楠了。查良楠回忆,1989年母亲顾秀英弥留之际,给他留下了“不要离开老屋,等着你二阿哥(查良镛)回来”的遗嘱。如今,查良楠虽已搬离“赫山房”,但就在相距百米的地方造了新楼,仍然守护着这幢老宅子。

遗憾的是,直至去世,金庸却再也没有踏入过赫山房。

金庸留给家乡丰厚的“财富”

尽管没有返回老宅,金庸对故乡却依然保存着深深的眷恋。他曾说:“如果一个人离开家很久,在外边住的时间一长,对故乡怀念的感觉就越深……总想老了,再回到这个地方来住。”

1992年12月,68岁的金庸携夫人首次返乡,回到其就读过的袁花镇中心小学,并到硖石镇西山凭吊表兄徐志摩墓。此行中,金庸将海宁市落实其家祖传房产政策的1.64万元补偿款赠给袁花镇中心小学建图书室,还捐资数百万元在嘉兴学院建金庸图书馆。

作为金庸给家乡父老留下的“财富”,金庸图书馆充分体现了金庸的个人特点——嗜读书。金庸回忆,“我年轻时代最爱读的三部书是《水浒传》《三国演义》和法国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及其续集。”

在嘉兴初中求学一年,金庸就读遍了图书馆里三分之一的书。2003年金庸回到母校,如此劝告自己的“师弟师妹”,“你广泛地读书,什么书都看,念理科也好,念工科也好,图书馆里的书,哲学也好,文学也好,感兴趣就看。书看得越多,你将来的成就就越大。”

作为海宁的名门望族,金庸先祖曾捐资修建了当地著名的安澜书院。2008年初,浙江省海宁市政府筹划建造金庸书院,依照安澜书院的格局进行设计。书院占地面积4385平方米,内部格局江南水乡韵味十足,主体部分有讲学、展示、藏书三大功能,由大堂、水阁、偏厅、水榭、爬山廊等组成。

2008年9月,金庸第六次返回海宁,亲自为金庸书院铲土奠基,并在西院手植了金桂、银桂。

2010年9月22日,金庸书院落成,金庸又委托胞弟查良浩带来口信,“本人因健康的关系,未能前来海宁参加今天‘金庸书院’的开幕盛会,深表遗憾。特别感谢海宁市的各级领导,感谢故乡的人民,给予我荣誉,并在这书院的建造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本人希望健康恢复后,能亲自来海宁,向大家致谢。”

在书院的展示柜上,摆放着金庸先生捐赠的手稿、佩剑、聘书等物品。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金庸书院致力于传播金庸文化,多次在其诞辰日举办生平展,并专门安排一个展厅展现金庸人生的精彩片段。此外,书院还定期举办与金庸、武侠相关的活动,邀请名家学者围绕金庸小说及地方文化开课讲学。

如今,金庸书院已经日渐成为海宁当地金庸文化的一个地标。金庸先生去世后,不少游客自发前来悼念。“这两天游客明显增多,还有人装扮成武侠人物的样子,来书院悼念金庸。”海宁盐官景区管委会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为缅怀这位逝去的文学巨匠,金庸书院决定免费对外开放一周。海宁市委、市政府也于金庸去世当晚发去了唁电,“金庸先生的爱国爱港爱乡情怀和高尚品格永远值得家乡人民尊敬和怀念。”


关键字: 内容标签:旧居,家乡,臭豆腐,金庸,金庸书院,旧居 家乡 臭豆腐 金庸 金庸书院
下一篇:115件作品亮相“子恺杯”第十二届漫画大展_“子恺杯”第十二届漫画大展-中国-美协-中国文联||上一篇:海淀寄读学校师生手工作品展_学校-现场-作品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