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武汉博物馆“行走的课堂”探秘体验课程,为青少年揭开考古的神秘面纱_考古-墓葬探秘艺术体验课程-猪圈-古人-文物

编辑:陈峰 来源:武汉博物馆
 
考古,一直是非常神秘而又对大众具有一定魅力的学科,近年来随着各种考古成果的出现,以及盗墓系列小说、电

考古,一直是非常神秘而又对大众具有一定魅力的学科,近年来随着各种考古成果的出现,以及盗墓系列小说、电影等文艺作品的流行,公众对考古挖掘更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越来越多的人想一窥古代墓葬里的真实情况。

9月27日上午9点,武汉博物馆“行走的课堂”探秘艺术体验课程走进江岸区中小学研学基地---5号车间,以多媒体授课与趣味互动相结合的“沉浸式体验”形式,带领青少年探秘武汉地区的三国吴墓,了解现实中的考古发掘工作,揭开墓葬考古的神秘面纱。

1998年考古工作者在武汉市江夏区流芳镇关山村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三国吴墓。武汉博物馆《武汉古代历史陈列展厅》按照1:1的比例将这座墓葬局部复原在观众的面前。在这座1800多年前的墓葬中出土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一级文物------三国吴青瓷坞堡,反映了三国时期拥兵自守,聚族而居的地主庄园经济。坞堡外部可以抵御外敌,内部可以自给自足,是三国时期地主贵族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武博社教老师对三国吴墓随葬品进行了趣味解读,为学生们真实的再现了三国时期农、林、牧、副、渔等劳作生产场景及古人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

在5号车间泥塑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发挥想象用陶泥亲手制作古代猪圈厕。出土于三国吴墓的青瓷猪圈厕,上面是厕所,下面是猪圈,这种巧妙的双层建筑结构既可以节省空间,又可以将人粪猪粪汇集在一起,既卫生且便于肥料的存储。

丹水池小学四年级学生何可莹说,通过猪圈厕这件文物,可以想象到古人十分注重农业生产,这种沿用至今的建筑结构更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呆萌可爱,憨态可掬的武汉博物馆“网红”文物---青瓷穿山甲一出场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它造型精巧, 逼真逗趣, 体现古人高超的手工艺技。为什么现今极度濒危的穿山甲会出现在三国时期的古墓中呢?它是墓主人生前的萌宠?还是保护墓主灵魂的镇墓兽?学生们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通过陶泥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或威严,或乖巧,作品让人忍俊不禁。

武汉博物馆“行走的课堂”墓葬探秘艺术体验课程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通过对墓葬及出土文物的趣味解读,重现古代人们的社会生活,风土习俗,穿插其间的泥塑、木工、版画、衍纸等各类手工课程,让学生将古人的日常生活场景活灵活的还原出来,在动手,动脑中加深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关键字: 内容标签:猪圈,古人,文物,武汉博物馆,考古,墓葬探秘艺术体验课程,猪圈 古人 文物 武汉博物馆 考古 墓葬探秘艺术体验课程
下一篇:绵绵三千五百年——武汉历史陈列_武汉历史-城市-出土-瓷器||上一篇:湘约古埃及,在文明之间搭建跨越时空的桥梁_古埃及文物-埃及-博物馆-木乃伊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