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澄意镌刻般若经
金石金言亮相恭王府
安心澄意,金石为开,是青年篆刻艺术家洪梓铭的个人艺术展。展览作品以佛教的经文为表现题材,共展出篆刻作品108方,本次展览分为心经系列,大乘经典系列,禅心雅意系列,将于10月10日在北京恭王府抱厦厅开幕。
洪金泉,字梓铭,福建漳浦人,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后师从篆刻家尹代荣先生,20余年来,深居简出,静心治印,恰逢阅经机缘,开始篆刻经文。本次展览作品全部以佛教经文为题材,共展出作品108方,一则展现佛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金言慧语,二则展现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中的金石之美。
印文:金刚般若波羅蜜经
规格:300x300x1030mm
材质:福建寿山老岭石
创作时间:2017年
安心澄意,金石为开
——洪梓铭篆刻艺术展
主办单位:
恭王府博物馆展览活动部
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中心
学术指导: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
策展人:
遠東、高斯琦、卓冉
开幕时间/OPENING TIME
2018年10月10日 17:30
展览时间/ EXIHIBITION TIME
2018年10月10日-2018年10月16日
展览地点/EXIHIBITION VENUE
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恭王府博物馆抱厦厅
展览前言
以金石 铭金言
——洪金泉篆刻艺术展前言
田青
2009年10月,中国篆刻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世界对中国这一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的高度肯定。
文字,是人类发明的伟大工具,旨在突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交流思想、传播知识。而尝试用某种方式使文字即使不能永恒也要达到最可能的长久,并赋予它某种神圣性和权威性,则是人类共同的向往和努力。从山洞到岩壁,从非洲到亚洲,从尼罗河到阿尔匹斯山,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种方式:用当时人们所能掌握的最锋利的工具将文字镌刻在金属和石头上。
但,只有中国人将这种努力变成了两门已然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的艺术——书法与篆刻。
理由主要有两个:汉字之美与文人的情趣。
在人类所有的文字中,只有汉字超越了工具性而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而中国文人的情趣与对美的不懈追求,则让中国文人的书案变成了艺术的孵化器。有趣的是,汉字的艺术化分别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书法是用软笔在坦然接纳任何涂抹渲染的白纸上书写;篆刻是用利刃在宁碎不屈的石头上书写。软毫可以力透纸背,钢刀也可以婀娜多姿,这一对姊妹艺术有着大体一样的基因,却燕瘦环肥,各有其不可替代的美,无法形容的美。
这篇小文不想再重复老生常谈的汉字演变史与书法篆刻史,我只想强调一点,就是书法与篆刻有一个特别之处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没有的,就是其他任何一种艺术门类——绘画、音乐、戏剧、文学、舞蹈……都可以表现善,也可以表现恶,可以无比复杂、无比丰富,但只有书法与篆刻不行,它和它只能表现善与美,单纯至极。文学与戏剧里有好人也有坏人,绘画作品中有圣母也有魔鬼,但书法与篆刻里只有唐诗宋词、美言佳句。换句话说,连音乐作品都可以骂人,但书法与篆刻里,没有一句不好的话。这可能是“表现力不够丰富”,但恐怕也是中国文人喜欢书法与篆刻的原因之一。
“金言”是佛言的代称,出自唐慧皎《高僧传》“金言有译,梵响无授”的话。以金石镌刻金言,是这次展览的特色,也是我们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努力。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讲坛上说: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中国唐代玄奘西行取经,历尽磨难,体现的是中国人学习域外文化的坚韧精神。根据他的故事演绎的神话小说《西游记》,我想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根据中华文化发展了佛教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佛教理论,而且使佛教从中国传播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金石,铭金言,是青年篆刻家洪金泉的艺术追求,此次展览的内容,全部是佛言祖语,其中用52方印连缀而成的《心经》,蔚为壮观。我第一次看到这52方印时,深感震撼,曾为洪金泉写了几行字,以此为本文作结:
心经般若
智慧如海
字字珠玑
金石为开
洪氏金泉
如龙潜渊
以篆为修
其意深焉
五十二阶
华严之数
一方一拜
虔诚祷祝
佛光普照
民族复兴
中华文化
如日东升
(田青:音乐学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馆馆员。)
作品欣赏(部分)
印文:般若波羅蜜多心经
规格:130x130x260mm
材质:福建寿山高山石
创作时间:2016年
印文: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规格:87x87x105mm
材质:老挝石
创作时间:2018年
印文:無智亦無得
规格:37x37x106mm
材质:印度豆青石
创作时间:2018年
印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规格:45x45x107mm
材质:老挝黄石
创作时间:2018年
印文:明心見性
规格:39x39x44mm
材质:竹根
创作时间:2015年
本次展览中,有一方五千多字的金刚经,蔚为壮观。另一特色,就是将佛教中的金言慧语以篆刻艺术的形式镌刻在金石之中,可谓安心澄意,金石为开。
调素琴,阅金经,文人之所畅,洪梓铭的篆刻艺术展,将在恭王府的抱厦厅呈现文人雅兴,慧语真趣。
艺术家简介
洪金泉,字梓铭,号覺盦,别署熙园、六桂草堂,1979年生于福建漳浦,居厦门。与金石颇有因缘,好习古,从师尹代荣先生,喜金石篆刻。默存于市,心潜秦汉,旁涉明清诸家,望独辟蹊径,盼自出机杼。治印虽小技,亦有奥义存焉,惟潜心求索,广收博取,力求工稳不失灵动,率真而神气自足。近年潜心佛学,效古人刻经于摩崖石窟,故以大乘经典刻石,愿见者悟善缘,生欢喜,愿佛教艺术亦如金石不朽。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金石,艺术,艺术,篆刻,中国 金石 艺术 艺术 篆刻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