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如何来拓展美术馆展示空间_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广东-拓展-观众

编辑:刘龙 来源:中国文化报
 
“第三届CAFAM双年展”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展区烟台美术博物馆军营美术

 

“第三届CAFAM双年展”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展区

烟台美术博物馆军营美术馆示范点

  编者按:近年来,我国美术馆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国各地新的美术馆数量在逐年增多,如何更好地发挥美术馆的各项基本职能,提升专业度与开放性,成为亟待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话题。美术文化周刊拟从本期起,就一些发展中的新现象和新问题,采访美术界专家、美术馆馆长、专业人员等展开讨论,以助力美术馆专业化建设。

  当前,许多美术馆正尝试将展览、公教活动与城市进行更多的文化互动,美术馆的活动逐渐不再受到具体场地的限制,策展人和主办方通过与区域、城市、社区等进行互联共建,催生了更多美术馆外的展示和活动“空间”。这种构建多向度的公共空间以举办美术展览的新型展览模式已成为新的趋势,国内多个美术馆在这一方面皆有所实践和探索,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员,既呈现其成功经验,也探讨其中的困难和新的可能性。

  来源于“以人为中心”

  的办馆理念

  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第三届CAFAM双年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展览实验模式。除央美美术馆之外,该展还组织了多个公共空间针对性地呈现参展方案,包括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市花家地实验小学、北京来福士购物中心、798艺术区等,使得本届双年展在社会性与公共参与性上取得了更大的突破和不错的社会反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说:“这种展示空间的拓展,不仅会促进艺术家对艺术公共性的思考,从而提高当代艺术创作的内涵,也促进了社会对艺术更多的接纳,极大地提升了美术馆与公众、社区、社会之间关系的紧密度。”

  多年前广东美术馆就筹划了“墙外美术馆”项目,该项目在空间拓展和公众文化互动方面开展了系列活动,包括社区摄影展、摄影工作坊、社区互动等。在“广州三年展”“广州影像三年展”等大型展览活动中,也曾与不同机构合作,联动“墙外”空间,让更多公众参与进来。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认为美术馆展览空间的拓展,与当下对美术馆功能认识的改变密切相关。“当今国际艺术博物馆领域的办馆理念正逐步从‘以藏品为中心’向‘以观众为中心’转变。‘以观众为中心’强调展品要服务于社会,这就决定了美术馆的展陈要从当下观众的视觉习惯、观看逻辑以及认知方式等方面进行考量,才可能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实现艺术育人的目标。商场、社区甚至乡村等大众熟悉的生活空间,更容易适应观众的观看和认知需求,且美术馆自身的空间是固定和有限的,因而拓展美术馆展示空间显得尤为必要。”王绍强说。

  2017年,山东省烟台美术博物馆针对基层民众文化需求策划推出了“基层共享分管制”。据馆长张硕介绍,该项目计划在市区范围内的乡村、中小学校、社区、部队、企业以及有条件的商业空间内,设置相对完善的“流动美术馆示范点”,常年送展览和美育活动走进基层。目前,烟台美术博物馆已与芝罘区潇翔小学、莱山街道明泉村、海军预备役侦察船大队和蓬莱国际机场达成了基层美术馆共建意向,已举办多场高质量展览活动,受到广泛好评。张硕告诉记者:“实施过程中,我们会因地制宜考虑到不同受众的文化需求。比如针对‘乡村美术馆’,会策划一些传统民间艺术以及传统书画方面的展览;针对‘校园美术馆’,则开展馆藏漫画作品展、中外儿童绘本展以及美术讲座等活动。”他认为,这种实践模式对于像烟台美术博物馆这样一所地市级美术馆来说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空间拓展不是简单

  的地点转移

  美术馆展示空间的拓展,并不是说简单地将展品摆放在一个人流聚集的公共场所,如果不经过提前策划和考察,势必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独立策展人王南溟认为,我们要考虑到在这样的“展厅”内参与的不是在美术馆中带着已有规范的观众,他们多是一些偶然巧合走进来的人群甚至是路人式的观众,会生发不同的状况。“因此,美术馆要有分析社区等其他场域的能力,找到不同社区的不同脉络并加以学术思考,才不至于使美术馆的社区化流于表面,这就需要提前进行田野式的调查规划。”王南溟说。

  另一方面,展览场域空间拓展到美术馆之外,也意味着活动需要协调多方意见和利益情况,除反复多次的沟通不可避免地造成时间、人力、物力的消耗外,还需要应对展品安全、观看安全、舆论安全等问题。王绍强认为美术馆之外的空间大大增加了不可控因素,也由于这些问题,使得“墙外空间”活动的多样性受到限制,导致无法完好地、充分地实现活动本身的目的。

  因此,对于在馆外空间内开展的展览需要解决好“物”和“人”的问题。张硕认为,这两者间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物”涵盖的范围包括展出作品、展览设施、展陈设计、安全保障等;“人”是指服务对象,在“物”的选择方面尤其要考虑到“人”的相关因素和文化需求。此外,王春辰表示,如何进入空间、能不能持续去做,这需要美术馆有一个成熟的方案和机制来保障。“我们央美美术馆也在进一步探讨,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机构愿意跟我们合作来展开这样的空间。”他说。

  数字空间的拓展

  美术馆展示空间的拓展,除了现实生活中的场所,线上虚拟空间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广东美术馆在这一方面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和规划。在“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等大型展览中,引入了AR、VR、虚拟展厅等技术,使观众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展览情况。展品不但“活”了起来,还给观众提供了多样的角度欣赏和理解作品。从数据上来看,这些科技手段非常受市民喜爱。在“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广州站展览期间,共有超过1万人安装APP软件,虚拟展厅总共有约8万人观看,AR导览和微信二维码导览内容有近9.2万人阅读,阅读量超过45万次。“这对广东美术馆在与观众的互动模式上形成了更具体的认识,为更好地运用数字化技术积累了实践经验。” 王绍强说,数字美术馆的筹建涉及许多技术性的问题,需要计算机等方面的人才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关注未来与多界别的合作不仅是满足大众审美教育与艺术生活的切实要求,也是全国的美术馆处于全球背景下必须思考的问题。为此,广东美术馆也专门组建了数字化小组,期待未来带给观众更多元的观展体验。

  王春辰认为数字化展示空间是对物理展示空间的有效补充,但它并不能取代物理空间。“只是说方便让公众得到展览信息、查阅相关展览的历史记录。因为大部分物理展览的空间会结束,而数字化可以永久保留,因此,数字化空间的拓展又变成了一种文献式的保留展览的方式。”他说道。此外,也有一些美术馆负责人表示,科技融入美术馆能为公众带来不一样的服务体验和感受,但是项目投入成本高,受众面有局限,因此,对于地级市美术馆来讲,其效果还有待考量。


关键字: 内容标签:广东,拓展,观众,广东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广东 拓展 观众 广东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 美术馆
下一篇:何吉庆个展与施鹏程个展同期开幕_施鹏程-艺术-天津-漆画||上一篇:点泥成“金”的御窑女烧砖传承人_御窑-金砖-技艺-苏州-看着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