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做好博物馆的讲解基础服务_博物馆-北京展览馆-中国-文化-展览

编辑:刘龙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为中小学生讲解展览  今年三月中旬,我有幸参与了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不忘初心砥

  作者为中小学生讲解展览

  今年三月中旬,我有幸参与了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展览的讲解工作。我想,每一个参观这个展览的中国人都会由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和使命感。“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展览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对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也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这个展览凝聚了无限的正能量,而站在一个文博工作者的角度,它引发了我对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工作的思考。尤其是如何做好基础性服务工作,依托展览展示,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价值观自信,共同促进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成长。

  首先,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鼓舞全体人民的精神旗帜。作为博物馆的讲解员,我们应该利用博物馆的资源有效地把爱国主义精神,准确、生动地传达给观众。国博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结地,这里可以为全社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博物馆里一件匠人制作的瓷器,一篇文人雅士的书法作品,一双曾经翻越雪山的布鞋,一份烈士临刑前的自述……这些实物能给人们更直观的感受,触发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怀。这些文物展品的精神内涵和迸发出的巨大力量就是我们将文化传承下去的动力,也是我们今天创新发展的根基。只有当我们了解了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后,才会坚定地认为我们的祖国值得去热爱,我们的文化值得好好传承。在讲解员这个岗位上,爱国主义情怀应该是无处不在的。我曾经参与《复兴之路》这本书学习单的设计,其中的《战火征程》这一课是根据“复兴之路”展览有关中国红军长征的文物与史实,通过完成任务单的形式,再结合详细的内容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引导学生理解长征精神。策划这个课程的目的不仅是阐述历史,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渗透。让学生在国博的参观,变成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其次,博物馆是个专业性较强的单位,博物馆教育存在特殊性。我以为,博物馆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停留在让受众知道我们的历史文化是什么,而是要探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文化。只有高质量、有深度、有亮点的讲解内容,才能打动观众,激发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根据讲解工作经验,面对不同的人群,我们的讲解内容和传达方式是有所区别的,也就是说“因人施讲”很重要。比如国博正在进行的“一十百千”教育活动,为北京市的中学生设计了博物馆特色课程。课堂上我与学生交流的方式除了讲解,还有提问。学生每天在学校上课接收的信息量已经很大了,怎样让他们能够在博物馆的有限时间里轻松地掌握一些知识?我采取的方式是引导他们自主探究与学习,启发思考,提出一些有逻辑性的问题,之后再引导大家解决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样环环紧扣的课程结构,既提高了学生的专注力,也让每个人都积极地参与进来。而解决问题的思路其实就可以串联起一个课程的主旨线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层层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过程式教学。

  此外,服务是博物馆工作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代表一个博物馆的形象。做好博物馆基础教育的前提是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国家博物馆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是进行社会教育宣传、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2011年至今,我一直从事国博的社会教育宣传工作,见证了国博从试运行到今天的瞩目成果。2017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参观人次突破860万,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之一。接待量增加了,服务人员的工作量和面临的考验就更大。如何让每一位观众欣然走进博物馆,满载收获地离开,逐渐提高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更好发挥其社会职能是值得我们持续去探索的。其中,讲解是直接与公众接触的一线工作,讲解员传达给观众的精神与情感至关重要,如何让听过讲解的观众感受到我们的爱心,把逛博物馆作为一种美的享受,还需要更多的方法和实践。

  (作者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助理馆员)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文化,展览,展览,博物馆,北京展览馆,中国 文化 展览 展览 博物馆 北京展览馆
下一篇:《袮军墓志》中的“日本”并非国名_书法-袮军墓志-国号-蟠桃||上一篇:不喜欢静物画的威廉·霍尔曼·亨特_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勃朗-作品-英国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