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开放与共享”的陕师范 _博物馆学理论与实践新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下)举行_社区-文物-参观者

编辑:刘爽 来源:雅昌网
 
 ()2018年9月10日上午10:00,“开放与共享:博物馆学理论与实践新探索&rdq

 ()2018年9月10日上午10:00,“开放与共享:博物馆学理论与实践新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举行。本次论坛是陕西师范大学为强化文化学科优势,推进国际学术交流,建设高水平博物馆学科而举办的一次重要的学术活动

  时间:2018年9月10日14:00

  地点: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

  主持人:

  今天下午内容比较丰富,有大概六名需要讨论的。今天下午的主题是博物馆教育和公众参与,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首先有请Gundy  Van  Dijk,来自阿姆斯特丹大学。

  Gundy  Van  Dijk:

  各位下午好,我今天早上才刚刚赶到,所以有一点疲惫和倒时差的问题。

  我是阿姆斯特丹大学的一个客座教授,我也工作在阿姆斯特丹的中央博物馆。我先要跟大家讨论的一些就是关于博物馆教育方面的一些内容。我想给大家一些在荷兰的经验,首先我们能够让大家感兴趣的,或者说我也感觉到中国的情况和我们在阿姆斯特丹的情况不太一样,希望这些新的感受能够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方面我们的博物馆也会提供一些关于知识方面的信息,另外一方面应该考虑到参观博物馆人的需求。博物馆这样一个场地可以有很多的故事,并且也有很多的展品,同时我们也具有一个功能,就是在一些重要的环境和场合的发生地,这里都会来体现出整个阿姆斯特丹不同时期的特征。整个博物馆都是在社会环境下定义的,在这样一个定义之下,我相信博物馆是在做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也就是人们想要去博物馆学习,并且能够在博物馆学习到东西。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当我们谈到学习或者学习的过程,我们谈了很多我们的内在或者外在的学习动机,我们也会讨论到个人的发展过程,以及我们把学习作为一个正式的教育的过程,我想今天早上一位教授已经把教育的过程进行了非常系统的介绍,我们可能也会把博物馆的经验体现为教学过程。这里提到一种知识的转移,包括行为主义,还有我们对于不同学习模式的发现,还有一种是思考,以及我们在整个博物馆里的一些经验和体验。我们都有这样的功能必须确保所有的参观者不管是什么年龄都能够感到非常舒服,并且能参与到,学习的相关知识,我们帮助他们感觉非常舒适,并且参与到博物馆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要教会这些参观者能够使用相关设施来进行学习。我这里有一些案例能够给大家进行推荐,我们使用一些方式进行教学,特别是如何能够在博物馆为参观者提供具有影响力的教学方式。大家看到整个模式的右边是发现型学习,以及建构型学习。

  首先跟大家展示这个案例,这是一种方法如何让我们去能够开放式的思维来进行博物馆导览型的学习,我们可以用于不同的目标型的旅游团,或者参观者,大家可以在右上角的图上看到,这是我们经常用的模式和方式,能够鼓励参观者能够打开他们的思维,打开他们的想象,来体验这种精彩的博物馆之旅。这些导览者也会给我们展示如何用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使得我们能够将一种正面的参观者和导览者之间的关系。我们这些参观者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感受得到了尊重,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能够扩展所有参观者的思维,能够忙他们更多的去体会到整个博物馆为我们提供的知识氛围。参观者离开博物馆的时候会有更广范围,更大视野的感受和想法,也可以把之前所获取的知识和新看到的知识能够累计起来,双方进行一个互动进行新的知识的积累。这种方法需要进行去尝试,并且去实验,不断的修订。我想在我们的17所阿姆斯特丹的博物馆都在使用这样的导览的方法。另外一个案例要跟大家分享的,大家可以看到博物馆的内部和外部都有不同的图片,在这里我们也有另外一个方法,我们有一些上半年的参观者,如何帮助这些人,或者残疾的人,让他们有一种难忘的经历。这里有一些叫做难以忘怀的参观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或者在这个之后,我们会看到这些人和自己的朋友、家人、亲戚能够很享受整个博物馆之旅,特别是有一些专门训练过的导览员,他们会有相关的知识,可以使得我们的参观者既能参与到活动当中,这些参与者也会分享到过程中的故事,他们的一些记忆和想法和感受,使得这些东西都变得活生生的,也会在过程中给他们提问,使得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参与性的活动。当然这方面的一种理解就是我们的参与者是在难以忘怀这个项目中最重要的元素,我们要注意到社会环境,社会的环境是怎样的,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是怎样的。这些导览员是专业人士,可以为参观团体分享他的专业知识,同时他也可以和参观者就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进行讨论,参与者有显性的体验。我们鼓励他们能够有一种主观的能动性,而且这些导览员也会在有一些过程中的讲解会很慢,很仔细,可能在整个过程中只参观五个展品,我们每个展品上可以花很多时间进行细致的,详细的了解。在这个项目中希望能够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包括自己和家人,自己和朋友的关系中有所改善。同时这些项目也会受到参观者的喜爱和推崇。在难以忘怀的项目中我们在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2013年开始了这个项目,目前在十个荷兰的博物馆也在使用难以忘怀体验的项目。

  这是我们所说的船只夏令营,这样一个案例向我们展示知识不仅仅能够成为我们旅行,或者展览参观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同时我们还有一些团队的精神,我们会有一些高中的学生来到我工作的中央博物馆,他来这里,在这个项目中所获得的最高的奖赏,我也感到这个项目对我的收益很多。这个项目是干什么?实际上是让你能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能够交到新的朋友,并且能够在这个中建立新的关系。在项目的第一周,我们可以让他们学生和老师在一起参与到我们的海洋博物馆,在海洋博物馆中会有这样的学习过程,在这里他有不同的主题,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船只就是在博物馆外面停着,所有老师和学生能够很快认识彼此。从16和15世纪的时候可以看到有很多人是需要通过上船到了西方去,这些11、12岁的孩子不知道面临的是什么。他们学到了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了解了自己的短处,互相学习。所以BOAT  CAMP是一个学习项目。我们和学校的老师,还有学校的学生一起讨论,我们也让学校参与进来,把他们自己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也纳入到项目中,尽管学校都不太一样,核心价值观都不太一样,所以这个项目里面有包括了协作、尊重、负责任、关心环境安全等等这样的概念,希望能够把一个真实的航海故事和现在当今的青少年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航海博物馆在阿姆斯特丹推出这样一个项目,可以和学校和学生都能够建立起来一个长期的合作关系,我们想要开放这样一个项目,教育项目。在这个项目当中技能是我们关注的问题,我们的目标也是想要通过某种方式和学校的课程联系在一起,而不仅仅是变成他们历史课的一部分。同时我们也想让中学生能够在他们暑假以外的时间到博物馆来。现在我正在跟大家说话的这个时候,也是有1600名高一的学生正在参加这个项目。

  我相信博物馆首先是一个学习的环境,博物馆应该为每一个访问者,为各个年龄层的学生,成年人,老人等等提供学习的环境。在我的眼中博物馆是一个完美的学习环境,作为一个教育者,你的角色就应该是给大家带来各种各样学习的经验和经历,有的时候给人们提供信息,有的时候是提供一种体验。我觉得我的角色不仅仅只是提供信息,同时也是邀请大家来用一种和自己日常生活不一样的形式参与进来,用一种新的角度来看待各种事情。我觉得我的角色从一个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就是要了解到博物馆的访客他们的需求,知道学校在教什么,也知道青少年喜欢做什么,这样就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博物馆也是思考的地方给我们带来启发的地方。同时博物馆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可以让我们放松,让我们能够享受非常美妙的物件和迷人的故事。博物馆的教育精华所在就是把访客的经验放在最中心。这就是我分享的内容,谢谢。

  主持人:

  我也想要再强调一下问答环节,我们会放在整个发言都结束之后,所以我们下一位发言人有请王女士,她会给我们谈一下博物馆和她周边社区的合作方式。

  王芳:

  感谢陕西师范大学给我这样的机会谈一谈广东省博物馆在近几年我们是怎么样做的,怎么样和社会机构去合作。

  我今天主要讲的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博物馆如何的走出去,去和社会机构合作,怎么样去扩展无边界的博物馆的概念,去填充城市文化的空间。另外一个方面是怎么样引入社会上的力量,帮助我们把博物馆的展览做的更好,设施设备更好完善,让社会怎么样能够更多更深入的参与到博物馆工作中去。

  这是习总书记提出来的,要活化文物资源。博物馆的核心价值就是从文物收藏品到保护文化遗产再到服务社会,进而向推动社会变革的神圣责任回归。这是政治上的药要求,也给我们博物馆提出了新的要求。博物馆存在最重要的方向就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从广东省博物馆来讲,我们是作为岭南地区,在中国传统历史上没有办法和西安相比。作为这样一个地方博物馆,从藏品上来讲,其实没有办法和陕西,还有河南,或者中原的博物馆相比,他们说一进到博物馆,就会发现好震撼,九鼎八轨。作为区域博物馆,每一个博物馆的使命都是带领观众去回顾我们的历史进程,可能广东省博物馆在这个方面有更多的工作去做。博物馆的概念也是在不断引进的,博物馆的社会角色不是抢救被遗忘的社会物件,而是从不断堆积的文化消费中选择构建意义。这个是一张照片,14之前我们在广东省博物馆西门外一直摆着这样的广汽传祺的车,给他们做广告,我们也是有一定的收入的。可是在2014年之后,广汽集团不再做博物馆门前放这台车了,因为他觉得博物馆没有什么社会影响力,广告效应也不是很好。当时我们馆内还真的是挺伤心的,伤心是因为这笔费用支持对于博物馆来讲还是非常实用的。再有一个他提出来博物馆不做了广告理由是因为博物馆对社会没有影响力,他觉得这个对博物馆来讲也是挺不太好的一件事情。由此我们开始在考虑,因为我们也在开展一些讨论,有的人就说我们就是一个博物馆,博物馆在中国的社会介入度就是不高,这个没办法企业是有他们的选择的。我们其实一直就会开始想怎么样可以和社会产生一些互动,而不是像过去传统的样子。中国传统的博物馆和国外的很不一样,我们基本上是靠财政资金的支持,基本上我们自己相对来讲是有点封闭的圈子,我们可以不屈理睬社会其他机构,只要我们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就好了。后来广汽撤出汽车广告是对我们一次很大的刺激,觉得我们是不是应该和我们的社区,跟我们的社会其他机构,博物馆应该积极的发生一些联系,所以我们就重新的围绕使命规划博物馆的社会发展的战略。这个对于博物馆自身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还有怎么样和社会互动,什么样的资源可以提供给合作伙伴。我们今天安主席给我们也说了好多博物馆,其实有一些底线,就是那么多商业性的经营活动你怎么样选择,可能我们还要坚守自己的底线,尤其是公益方面。但是我们怎么和社会机构进行有效的合作。我们更多的是从收藏的历史转向寻找文化认同,制造心灵愉悦体验为突破点。还有以开放的心态与社会机构广泛合作,策划大事件,共享文化资源。寻求社会机构支持,节省资金的同时提升专业性。最终目标是共建和谐的邻里关系,打造以博物馆为核心的社区文化中心,提升城市综合文化价值。这是2015年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展的展览,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因为广东在地域上有这样的一个地理之变,所以海上丝绸之路的主题也是我们博物馆着力发展的主题。围绕这个展览,我们在广东省有中国最长的海岸线,这是我们发现的南海一号,宋代的沉船,我们已经整体打捞出来。还有在南澳一号,汕头一代的地方发现的明代的沉船,当时的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围绕万历时期开展的。实际上整个中国被纳入到世界贸易的版图在万历时期,所有的物件都是整个参与到航海时代的贸易之中。我们在地铁里,在广州塔地下地铁有一个2000平米,我们和它一起规划了2000平米的展览,整个站厅没有广告,全部做成展览。这是当时做的一些展览。其实做这个展览是9月23号开,地铁展览是9月28号开,历时半年多,大家一起商量怎么做,因为中国还没有人跨出博物馆做这么大的活动。在今天的文物报,有一些人就给我们报了文物报的头版头条,没想到社会反馈那么好。我们会提一系列的要求,其实这个展览广州地铁总共花费了将近200多万,对于博物馆来讲我们相当于资源的置换,但是在这样的城市公共空间里,效果却是非常非常好,还是走出了不一样的一步。这是当时的地铁列车,我们请了广州少年宫的小朋友和我们一起画。我们还同时邀请广东电台给我们一起合作,帮我们录制了语音导览,这种导览和以前只是介绍文物不一样,更多的是以大明海上电台的形式出现,有不同的人对话,开展整个展览的背景介绍。同时我们邀请了广东商会的人来现场讲述他们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更多的,海上丝绸之路重来没有断过,今天在东南亚的广东人都是在延续着不同的贸易主题的故事。除了地铁之后,我们还有和广州的白云机场。在白云机场整个从国际到达厅3000平米的地方我们做了这样的海天走廊,把整个通道进行了立体化的设计,其实机场也花了2000多万,我们在一起合作,效果非常好。其实他们经常说广州是文化的沙漠,我们很想让更多人看一看,其实广东也有我们自己独特的文化,海上丝绸之路的印记,各个国家对外贸易都是广东的印记。除了这些,这是去年我们在机场开的,今年我们在白云机场成功的又有两家文创的体验店开办,一家是80平米,一家是120平米,这些都是免费提供给广东省博物馆的。正是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很有效的为博物馆树立自己的品牌,现在有很多机构找我们,不再像过去,认为博物馆只是默默不做声的有你也可以,没有你也可以的机构。我们举办了学生策展人的活动,邀请了18位中学生和大学生一起,先对他们进行培训,他们在先期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包括去到沉船所在的地方考察,请当地的博物馆讲述整个地方历史,这是当时上课的情形。这些学生很有效的参与了展览后期的制作,制作动画片的脚本,去设计游戏。我发现小朋友们设计游戏特别有效,因为我们的思想已经被僵化了。制作了很多微课去推广到学校,最关键的是他们做了五个部分的知识加油站,让观众们自由选择。这个展览主要策展人是我们馆长,是目前中国最有效的水下考古专家。南海一号就是他打捞上来的,他说让我们设计师把我的方案都贴到墙上,我们能不能转化一下,学生策展人就是这样的方式。我们做的展览不是给专家看的,而是给社会公众看的。这些学生转化以后,非常有效的去诠释了整个展览最终的目标。这个展览后来也得十大精品,我觉得非常开心。我们给学生策展人发的感谢状。影响了一批,虽然不多,但是这些学生到今天都有很多的关联,他们效果真的是非常好,自己做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一直到今天,这是真的可以深深的走到他们的心里的。学生策展人的项目对于博物馆来讲是一个新鲜的血液,因为它和我们的概念还是不一样。博物馆是最好的学习资源,最佳的学习场域,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让学生有批判精神,体现观众的参与。

  我们从这个学生策展人到现在,去年还举办了青花之约,向公众招募策展人。还有文物动物园项目,这个展览48万多。我觉得每一个做展览的都非常明白你要度过很多困难才能让你的想法有一点点的落实。这个展览当中有很多人来参与,其实有很多,比如说积木,我们最开始的想找乐高,但是乐高的价位太高。后来找了他最讨厌的对手邦宝积木。要开幕的时候灯光不够了,我们馆有一个志愿者,他经常批判我们馆的灯光用的不好,我说能不能找赞助,结果效果非常好。还有多媒体,和广东美院互动交互系的学生做合作。你的工作想要做好,确实没有止境,大家都是想吸引更多社会上的力量帮助我们。谢谢。

  主持人:

  谢谢。

  下面有请Marjelle  Van  Hoom,来自阿姆斯特丹大学。

  Marjelle  Van  Hoom:

  我今天要跟大家所谈论的内容是很有趣的话题。

  在2010年的时候我们有一本非常知名的书,它其实也是一个关于分享的书,名字叫做参与博物馆,我想已经有了中文版的翻译,有了中文版本的书。这本书看上去像一本烹饪的书,里面有很多跟烹饪相关的料理的方法,当然也向我们解释了整个博物馆应该怎么样运行,更像以烹饪的方式解读博物馆运行方式。在这本书里很重要,以及我的工作主要是来做插图,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有一个画图是来跟我们解释了传统的博物馆和参与型博物馆之间的差别。大家可以看到传统博物馆中箭头是非常直接的,而在参与型的博物馆中有不同放养的博物馆。在其他的一些领域中,我们也会有一种感受。前面的发言人也提到过,我们可能会去问一些参观人来到博物馆的时候什么时候参观这是很基础的问题,也是提升所有参与者参与度的方法,也可以是因为一种主题,或者是一种展览,或者是在最后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就会问我们这里的展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我们通常是希望能够连接个人和展览主题之间的关系,通常有这样的感受,就是有家的感觉,有和平的价值,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很多参观者都会有他们自己的期待,或者他们把这些希望写在小的纸片上,或者墙面上,就可以分享给其他参观者,看到他们的反映。这样的方式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效果,可能有一些博物馆并没有足够的空间,但是我们会把其中比较好的内容选出来。另外一个问题需要考虑到这里开始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我们如何能够跟参观者一起互动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基础的。重要的一点是要进行很好的组织,能和公众一起合作,不可能自己来完成,我们要考虑到这里的主题,一些图画,以及相关的图书等等。我们的主要内容需要和公众共同创造起来,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就是所有权的问题,所有的参观者都可能会觉得他们是整个展览的所有者,我们也可以从更早的时候开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在我们的共同共赢和共创的过程中。之前有人举例子说学生的参与情况,在之前的例子中我们也会提到在展览的那一天我们可能有很多的主题,整个博物馆选择主题的过程以及他们布展的过程,这些博物馆在这些环境下也会去问参观者的一些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在整个过程中更加早的一些时间来做这样的一些情况的了解,我们就会做的更好。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效果是什么样,会成为我们的期待。我们也会看到在整个博物馆比较复杂的展览分布,到底我们想展览什么理念出去。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更麻烦,我们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工作的行为方式,我们希望有一个团队大家一起工作,我们可能有来自于博物馆本身的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团队的工作人员,我们需要能够认识到共同目标,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能够有一个共同的最后解释权的权利。我们的所有权也是一种分享型的,或者大家共同承担的项目计划,这也是与之前的过程完全不一样。这也使得我们整个的参与型变得更加复杂。

  大家可以看出来的表象就是更多的箭头。我们也知道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公众的空间,当然我们也有很多私人运营的博物馆,他们是什么,他们和我们自己的空间不一样,他更像是一个封闭型的,不是封闭的环境我们需要买门票,是一种公众型,免费型。我们希望有老年人提供一些公众的地方,不同人对共同区间有不同的需求,我们在整个环境中没有参与进去,没有这样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公共空间,可能感受会会很好。在整个过程中,整个环境应该可能会非常大,因为人们逐渐会感受到在博物馆因为不同关系产生的不同的公共空间。这是一个场所,所有的参观者能够创造体验这样的过程。这是我们看到的一些例子,这是我们所在伦敦看到的欢迎墙,这里有一个阅读室,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的图画,能够去读,并且去感受,可以把自己的图画贴上去。这些所有的参观者既是一个参与者,同时也是观赏者。另外一个例子,我们大家可以看一下,是我们所说的(英)博物馆,它有一个新的美术馆,他们也是刚刚开始,我们很想看看他们做什么。在这里他是和当地的社区一起来创造的,他们来共同设计了一个艺术馆,大家可以在这里去讨论我们整个美术馆,艺术馆应该怎么样设计,我们在整个项目中应该如何去运营,或者之间的布展应该怎么做,我们都是有很多的当地社区的志愿者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问题,其中一些是来自于世界上不同的人,不同的角落的人提出一些非常棒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知道在整个博物馆之外的情况,大家知道在阿姆斯特丹有一些博物馆他们是没有墙壁的,他们有的时候也会考虑到这一些外墙是如何能够被再利用,他们是如何使得主题和整个博物馆主题相关。他们通过参与可以了解到在不同文化中有什么样的方法,同时可以把博物馆主题和教育紧密联系起来。这是在阿姆斯特丹另外一个艺术博物馆,在这里他们的确将一个学习中心和小学连接起来,学生就可以看到,有一些学生来到这里,学生老师一起来体验整个博物馆的项目。我们这里有不同的参与程度,特别是一种共赢共方法,这里会考虑到谁是我们的主导者,如果说博物馆是主导者,他们就需要考虑到如何去做这个决策,如果说参与者有一定的贡献,就要看到让我们的社区,或者参观者来做主要的权利决策者。在这里我们也要考虑最后的效果,我们有很多的博物馆,它可能不会只考虑到项目是什么,我们要考虑到整个项目过程中的参与度是不是能够满足,来体验到整个博物馆所提出的共赢共建的理念。当然这也不仅仅是博物馆单独能够做到的,我们必须和当地的政府进行沟通,让他们的思想发生变化。有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就是(英)博物馆是位于西雅图,馆长他提到这个博物馆说到他要做一个决策,每一个展品都需要通过共赢共建的方式展出,在这个博物馆里面,教育无处不在,这个博物馆只是有一些组织者。我们会问博物馆的主任为什么这么做的时候,他说这只是政策的问题,我们把整个博物馆的政策进行了修订,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个政策去执行。他们有很多的专家,有很多的公众可以参与到其中,学习到更多这方面的知识。博物馆变成的组织活动的场所,为更多的参观者提供更多的机会。要主要考虑到博物馆和当地社区之间的关系,当然我们需要在思想上有一个转变,我们要从内容到关系的转变。大部分的博物馆组织方式也要发生变化,特别是在不同的环节,包括我们每一天来的不同的参观者和老师,我们必须给他们每一个人提供不同的参观经验。但是我们也知道,就像很多博物馆学专家提到的,我们要么改变,要么会消亡。

  我认为对于整个博物馆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人都应该了解,都应该知道自己的优势,如果一个博物馆不能够以一种最终的目标来提升人们之间的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那么博物馆就失去了他本来的作用。谢谢大家。

  主持人:

  刚才这位讲者提到的书,中国已经有中文出版了,浙江出版社上个月出版的。

  下一位讲者是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的韩健武先生。

  韩健武:

  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在文物保护方面的敢想。主题是文物科技内涵应成为展览的重要内容。习总书记说让文物活起来,是让他们得到更生动的展示。加强科技内涵的展示,拓宽拓展文物的展示内容,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途径之一。

  客观的说,现在的展览是主题比较单一,同质化的倾向非常严重,因此提出活起来,不仅是让他们有更多的得到展示的机会,也要去除同质化也要去除表层化,重视各学科专家缜密的学术成果,挖掘与文物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潜在信息,隐藏在文物背后的故事和背后的感情,活的基础在于研究。这是何家村出土的香囊,是国家宝藏重点介绍的文物。国家宝藏首先演绎了马嵬坡的故事,也提到了原理,还提到了对外交流。专家说到这个的时候说香囊有异域的葡萄纹,银香囊对西方的影响极大,这是13时期传到伊斯兰,14世纪进入欧洲,最早在意大利制造类似的香球。香囊最大的意义是对世界的贡献。咱们现在办丝绸之路展非常多,办了大概30多年,但是基本上很少有提到中国对西方的影响,香囊作为一个中国对西方的影响,是一个核心人物。香囊后来传到西方,西方由于航海大时代,在中国从西汉时期就有了香囊,但是一直用于熏香,从这一点来上是值得反思的问题。文物研究的深浅,大的方面体现了展览的定位、立意、格局等,小的地方关心着文物的合理利用。

  传统方法的文物研究造成了文物研究体系的单一与滞后,多学科的融合交叉研究一定会拓宽文物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现代科技在文物中的应用,各学科的协同发展不仅是完善文物研究体系,提升科学研究的迫切需要,也是让文物活起来,促进文物保护的必然选择。现在考古研究的前沿课题,碳氮同位素研究人类,研究青铜器产地,陶器的产地分析等等这些前沿问题均需要现代科技理论的支撑与现代科学仪器的分析才能解决。大家看一下这么一个东西,这是1976年出土秦始皇陪葬坑的文物,发掘者这是被斩杀的秦始皇的侄女的墓葬,段清波先生认为不是。我们认为实际上是一个性器的套箍。从传统的考古学研究到这个程度进入了死胡同,但是如果引入现在的DNA技术,17个墓葬他们有尸骨,可以把尸骨用现代DNA技术,如果他们之间有血缘关系基本上就可以断定是秦始皇的侄女,如果没有这个关系,可能太监、宫女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是现代技术解决的一个办法。现代的文物科技鉴定,在鉴定文物的材质、真伪、断代。白金三品,有人认为是银的,有人认为是铅的,后来经过X化验是铅的东西。大家看一下这个东西,1993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征集的一件文物,这件文物曾经在德国做过展览,引起了很大争议。这个器物上面写着17斤14两整,5300克,1斤等于296.5克,秦代是250克,所以这个差距比较大。我们后来经过分析发现本体成分和走兽部分不一样,说明后面走兽部分是后面做的。这也是科技方法可以对文物鉴定起的很大作用。第三个就是何家村的例子,何家村出土的东西非常精美,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办了展览,但是所有这些研究成果它的基础是这些文物出土在两个陶罐和一个银罐中。现在有一种新的说法,这一批东西,有人写文章,他父亲原来参加过何家村的发掘,根据他的记载,何家村当时是三个陶罐,一个陶瓮,是两批文物,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研究就有问题了。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做一个文物的复原,文物最初的复原。我们和天津大学经过多次的沟通,他们说实际上这就是现代有一个优化文化中的装箱问题,就是如何充分利用集装箱的空间使装进去的东西最多。我们设计一个算法,根据文物的特性将装箱问题用于文物的复原问题。这样的尝试就是用现代的科学原理,采用计算机建模,尝试解决此基础问题,最终判断是一批文物。如果这个结果做成了,对何家村的展览是很大的启发和改变。修复保护的过程是对文物最全面,细致的修复过程,同时也是对修复文物的修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文物保护修复的过程就是文物研究的过程。辽宁奉佛寺,我们通过三维雷达进行测量,对下一步的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现代科学技术对文物的作用。一个是举办科技类文物展览,拓展展览的主题和内容。以现代科学技术支撑的实验室考古也是文物发掘的延续。箫后墓,发现了唐代的棉花。2006年在扬州博物馆举办了一个成果展,展览特色鲜明的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体现了综合成果,从多学科融合的角度讲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效的联合在一起,这个展览获得比较好的好评。二是增加常规展览的科技内涵。在2017年在香港举办过一个木乃伊展览,这个展览后来等于是用现在的成像技术,实际上我们现在加的科技内涵非常多,比如历史博物馆唐三彩展,可以把陶土进行对比,历代的金银器也可以做分析。

  新型的科学技术结合文物保护产生的高科技的成果,这些成果包括文物科学价值的揭示,现代科学原理手段应用取得的成果,包括这些成果的方法和过程就是展览的最佳内容,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今天我们也感受到了非常好的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有请Kate  Quinn。

  Kate  Quinn:

  大家好。我是宾夕法尼亚州公共博物馆的主管,在这里我们组织了很多活动。

  首先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传统的博物馆和非传统的声音在工作中怎样被解读,艺术家是怎样解读和描述历史,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知道这里一对丽人他们在这个过程如何去描述的。我们的青少年他们又是如何来解读博物馆的,或者当地的社区。我工作在这样一个博物馆,我们主要是关注于公众的教育,同时强调公众的参与度,对我们来说过去几年里有这样的经验,有很多的时间,人们都会在闲暇时间有很多的选择,他们为什么会去到博物馆,我们为他们提供了什么样的内容。我们的博物馆是不是一个更好的地方,比如说我们还给他们提供其他的选择,我们的内容是什么,我们的政府会有什么样的困难,这是我所工作的博物馆,这是整个美国最老的博物馆之一,这也是北美最早的高校的博物馆,在这里是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的研究历史很久。这是一张图景来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展览是在19世纪发生的,这里有一组绅士,他们来到这里进行展览,(英)他是一个摄影师,其中一个是画家,他们都不愿意和其他的人一起合作,但是他没有办法被要求来进行一个合作。他们需要去做一个,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到宾夕法尼亚州来追溯其中的历史。他认为他了解所有我们在这个考古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当然我们知道在这里我们是整个美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人类学的展示,所以他就想说,他可能不需要任何其他人的帮助,不需要别人告诉他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他就是需要把所有人带上并且引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最后找到了3000多个不同的遗迹,他们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去找到一些遗迹,能够使得对于我们的展览能够有更多的意义,他们花了大概两个多月的时间,在这里会找到第一个图书馆,并且在这里,他去看到了一个朋友,他就问了他的朋友相关的知识。这些艺术家,大家可以看到他们可能都是早期的土耳其的画家,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画家他们都会意识到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的,是不是看待什么,讨论什么,这里我们所看到的事情,他们做同样的事情。这些人们有不同的标识,这些标识放在不同位置,有一些人和周围有关系,有一些可能有很长的旅行的历史,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和很多人进行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一个在我来看非常重要的遗迹,他们看到学生和孩子如何学习文字。这大概是3000多年前的历史,他们找到了一些石碑,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里是我们传统的一些展品,他们是一些非常具有意义,很有价值的藏品。在我们的历史上,我们展示了大概500多不同规格,不同历史的展品,我们现在也不会局限展品,但是我们一定会进行博物馆解读,我们相信需要创作一个协作型的布展的团队,这里我们有不同的背景,我们需要确保我们的从这个展览的角度,每一个人都有共同的目标,并且能够协作起来。每一个具有独能力,在每一个地方都能独当一面。我们经常会问参观者希望看到什么,他们的反映是什么,这里会有这样的,要求他们通过书写,或者电子方式传达他们的感受。这里有一个想象非洲,就会有人留下这样的纸条,我们看到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展品,包括2500件他们有各种不同的展品,当然我们还有500多个其他小的展品,我们希望每个参观者告诉我们他们想要看待什么。我们把这样的调查进行统计,他们可能会看到这样的博物馆中他们就会让我觉得结果很惊讶。他们首先要看到一种非常具有互动性的活动,通过我们的数字化的设备,可以大家有一种互动性的感受,看到非洲真正发生什么,我们在这里也会通过这样的展品的方式让他们进一步触摸,我们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使得我们有更多的方式收集到参观者的意见,并且把他们的意见能够公布出来。这里也是一个作曲家,他每一次在结束了他的非洲展出之后,他可能在考虑到下一次,我们又一次想到作家,把他作为我们的朋友,或者他能够了解到整个博物馆的历史,并且可以邀请他再来对我们这样一段历史进行解读。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作曲家做了很多创作,歌曲方面的工作,他将要进行这样的一个创作品,他后面会展示他创作的故事。在这里我们如何去来解读他的这种行为,特别是它的一些特殊的经验。我们同时也做了很多工作,来看到当地不同的社区群众,我们可以看到在2014年的时候,我们有这样的主题,就是讲到我们的周边邻居伙伴,在这里我们也有一个非常知名的地区的画家,他在不同的地方都进行展览,但是在有500多个不同的美国人都给他们进行了肖像的画像,这也是一种互动性的活动。同时我们也有一些可触屏,大家可以看到大概有120多个官员的故事,每个人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解读。这是我们的主要目标,能够让公众体验到展品后面的故事,这也是我们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性进行播出的。这里可以看到从我们本土美国的一些声音,我们来关注当地的人民和他们在过去和现在一些不同的情况。去年我们也开了一个新的展览,它是来自于文化遗产,在博物馆,在伊拉克,在叙利亚都有这样的收集,我们从不同的渠道获取了一些培训,并且培训当地的一些人和我们一些专业的人士,使得他们能够了解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我们希望能够把这样的故事进行强调,能够让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人体验到在非洲文化传承中我们丢失了什么,保护了什么。我们不仅仅是丢失物品,有时候是丢失文化传承。在解读这些内容的时候我们通过和不同的写作的团队,展览的团队进行讨论,我们来共同创造出这样的氛围和故事。我们在这里也看到设计师他正在用手指着这样的展品,他的孩子是在叙利亚出生的,他是在英国剑桥生活,他进行物质文化创作的过程中有很多印记在里面。其中一点希望能够对整个展品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反馈和影响,当我们来到这样一个博物馆的时候,它的任务是创造一个展品,最后完成了七件展品,它对于整个博物馆也是有很大的贡献。我们其中有一个方法来检测就是来看整个公众的反映,他们和我们这些艺术内容的互动和他们的效果,他们是不是能够带更多的朋友回到博物馆,有一些来到博物馆,他可能不一定对人类学和历史学很感兴趣,我们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调节活动,我们也很希望下一次能够再一次来到我们的博物馆。另外我们在博物馆也有很多其他的美国的一些移民的展品。我们也会邀请一些专业的人士对展品进行解读,我们也会举办一些专门的讲解团,能够对于展品和藏品进行跟展品背后故事相关的讲解。在这里我们可能在未来能够创造一些更多的项目,能够通过非引导性就可以近距离感受的。这些图片都是我们在博物馆展出的情况。

  在这里我们也有一个埃及展览,我们已经和很多的新型的理念进行结合,它使得我们和传统的展览能够结合在一起。刚才我们塞解读整个埃及的时候就会有一个不同的角度,这就是我需要给大家带来的我们对于传统声音的解读,如何使得它能够融入现代工作中。大家会认为这方面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谢谢。

  主持人:

  非常感谢,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激动人心的,并且其中有很多的有趣的图片能够让我们看到这里有很多精彩的设计,也使得刚才沉闷的环境得到一些改善。

  下面有请郭艳利,题目是关于陕西社区博物馆的几点思考。

  郭艳利:

  关于陕西社区博物馆的几点思考,实际上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一个课题,我大概想讲这几个方面。可能我们很多的朋友来讲,中国的社区博物馆在中部,在西部是比较成熟。对于西部来讲,社区博物馆怎么建,建成什么样的博物馆,事实上探索的不多。

  第一个社区博物馆建设的意义,第二个类别,第三个使命,第四个建设方向,第五个管理模式。

  第一西部目前建设的比较少,陕西在建社区博物馆的意义就非常重大。首先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陕西已经具有这样的历史地位,尤其是西安要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化大都市,富有很多社会的使命和社会责任,不断深化同沿线国家的文化教育交流是我们重要的使命。另外是陕西文博事业的发展。今天上午强跃馆长讲的时候已经讲了陕西文博事业,整个博物馆的架构,我就具体的不再说了。从总的来看,我们博物馆的类型丰富多样,国有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行业博物馆,还有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历史类的博物馆,艺术类的博物馆,还有其他行业的博物馆。应该来讲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这是一张表,我们可以看的很清楚,现在目前陕西的博物馆总共是302座,我们会看到一级馆,二级馆和三级馆分别占到3%、6%,大量的是没有级别的博物馆。除了这些以外我们会看到非国有博物馆82座,国有行业博物馆占到了55座,文博系统的是165座。在这个格局里面,我们再建社区博物馆意义很重大,我们要丰富多元化,尤其是社区博物馆和这些没有级别的博物馆和谐共处和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第二个意义,促进陕西省文博事业的发展。大家来陕西一般看的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其他看的很少。如何在这些博物馆里面脱颖而出是应该面对的问题,也是应该思考的问题。对西部地区我们应该起到表率作用。为中国博物馆的建设提供新的素材。社区博物馆发展目前比较成功的是北京、上海、江苏、福建,但是在中部和西部只有零零散散的报道,建设是非常少的,它为中国博物馆建设不仅仅提供素材,提供更好的创新。这是意义。

  第二个陕西省的社区博物馆17年的时候全省已经开始下文,也在建设之中。就我个人的感觉,当然我们可以做很多分类,比如陕西省局做了分类,分片,陕北、关中、陕南有自己的构架,就我而言,我想我自己感觉博物馆的馆藏资源,博物馆的背景,博物馆使命和定位,功能和方向,管理模式以及运行机制,我想大概分为三个类别的。第一个类别就是我们西安市的核心区,第二个类别是西安郊区和地市级,第三个类别是县一级的,包括事实上我们个别的乡镇。这样三个类别,每个类别建设是不一样的。西安的核心区,大家所处的地位,大家都去看过,我们知道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工业遗产资源丰富,博物馆的资源更加深厚,在这个里面怎么去建社区博物馆,我个人感觉宜分散建设,这种社区博物馆的建设要成为西安的博物馆之都的有力组成部分,成为它的亮点,当然它可能只是一些星星,主要的功能还是在国有博物馆。第二个类别是西安郊区和地市级,文物资源相对较少,经济相对补发达,文物、民俗、传统村落比较多,保留的也比较好,这种集中建设可能是一个方向。我想这些也是成为当地地市级国有博物馆的重要补充,它可能要比我们在西安核心区的大一些。第三个是县级,包括个别镇,这些地方人口少,资源少,但是保存了一些文化遗产,包括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还有传统的村落。它的建设也是以散点式的,比较适合县级博物馆一起发展。

  陕西社区博物馆的使命,这是基于和全国中部东部比较,第一个是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其实在陕西省文物局的总体规划里面也有自己的规划,我们只看,把社区博物馆建设成寻乡愁,寻记忆,寻根脉,寻发展的精神家园主要任务是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彰显当地文化根脉,让优秀文化植根于百姓心中,符合国情和省情的社区博物馆。首先是记录社区文化,在这个基础上展示社区文化,第三个是保护和弘扬社区文化。当然这三个使命是一起并行的。第二个跟陕西的特点,我们以文化促进全域发展,在陕西整个发展规划中,实际上文化跟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文化和发展我想就是和旅游,和社区发展,和全省发展。第三个是助力陕西经济发展,博物馆与旅游的关系,博物馆与经济的关系是紧密相关。在陕西省应该来讲博物馆旅游成为一个重要的收入,社区博物馆也会成为博物馆旅游新的亮点,可以助力经济发展。这是我们会看这样子,刚才一张表格,我是用陕西省和江苏省做了一个比较,大家可以看的很清楚。2016年陕西省总收入1833.9亿元,江苏是8121,是我们的4倍之多。我们文化的支出,陕西省是125.85,江苏是193.28。我们把西安市和第一家福州市做比较的话也可以看到一个比例,西安市总的收入是6410655,指出的是28.7592,福州比我们略低一点,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和福州的支出差不多,我们对文化产出的投入比例相当,我们也知道福州的经济。这是西安和刚才讲的江苏省投入,其实我们投入还是多的。

  第四个博物馆建设的方向,我自己的想法第一个分批分层次建设。陕西的经济发展尽管可能逐年在提高,但是我们要看到跟全国相比较,我们的经济能力相对有限,我们要分批分层次建设,以点带线条。第二个是在全省发展规划中凸显特色。陕西规划的时候,在“十三五”规划里面我们要打造这么多社会文化区,2000个社会文化区,250个乡镇综合性文化设施,这些要相辅相成。建设方向我想跟其他地方路线一样,总的来看是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很清楚,社区参与和政府参与基本上比例是一样的,无论是从财力、人力,各方面投入相当。尤其在早期博物馆的建设里面专家指导非常重要,如何做展览,如何藏品设计。逐渐要过度到政府的比例,这是我的社区,我们要逐渐关注到政府的比例在减少。但是始终建设方向里面,专业的指导比例是不能减少的,这是我觉得建设方向。

  第五个博物馆的管理模式,其实我也翻开了很多国外还有国内的模式,我觉得可能多元化的模式并行,包括家族式的管理,垂直式的管理,社区式管理,理事会制度管理。我觉得在社区博物馆里面,目前中国推行理事会制度可能会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我们知道国有博物馆因为种种原因对它的推行可能不会非常成功,但是社区博物馆是非常好的尝试。这是陕西第一个社区博物馆,面积不大,就60多平米的房子,通过对社区文化,主要是这个地方的历史进行宣传。这是一个我们西安地区的村寨纪念馆,可以看到已经在发挥作用,不同的地区。

  说到这以后,社区博物馆的概念,学界研究很多,我想我这个课题做下来的意义就是对社区博物馆的有新的思考。关于社区博物馆国外研究很多,潘教授的定义是新博物馆学理论指导下的一场博物馆运动,践行文化遗产的在地化、整体性与主体性保护,以兼容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为使命。我们面临一些任务的时候应该做什么,我的观点就是在中国我们可以看到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生态博物馆和社区博物馆的区分越来越明显,我们走上不同的路,这个是比较清楚的。基于这些认识,我想我自己认为社区博物馆应该是个广义的,和社区有关的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社区博物馆,以体现社区文化为使命,这样子可能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会扩充社区博物馆概念,甚至会对博物馆定义有一个重新的思考。我想总的来看,社区博物馆的前景是光明的,尽管在西部的建设不是很多,但是它依然是各种博物馆体系里最有力的组成部分,大多数的社区博物馆将成为博物馆的新星。但是随着社区博物馆的发展,有一部分必定融入到当地的博物馆中,可能会逐渐合一,也许在这一类博物馆里,社区博物馆逐渐消失。

  以上只是我关于社区博物馆的一点思考。谢谢大家。

  主持人:

  我们已经听取了六位讲者的发言,他们从六个不同的角度来跟我们探讨了一下现在的博物馆如何能够变得更为有效,能够让社会的各个角度都能够去欣赏博物馆,而且能够从新的角度建设博物馆。我希望大家能够有时间去讨论,但是我们现在应该进入到茶歇部分,因为后面还有一场讨论。如果大家在茶歇的时候有问题的话,可以随时向我们提出,我也希望能够听到大家的意见。非常抱歉,因为时间的关系不能在现场进行问答环节,谢谢大家。

  (茶歇)

  下面有请讲者讲一下山东博物馆宣传方面的工作。

  刘安鲁:

  谢谢各位老师,今天来到这里主要还是和大家交流,向大家学习,因为我们做的工作也都是一些日常的工作。

  首先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刘安鲁,主要工作是和媒体沟通交流,负责博物馆的宣传活动,更重要的是关于历史和文物。作为博物馆一员,也要积极了解社会媒体的变化,以及媒体新动态,利用好这些媒体新的性能不断补充和完善博物馆体系

  我今天主要也是跟大家介绍一下山东博物馆媒体宣传整体的架构和具体实例。前两页以文字为主,主要给大家讲,重点是想给大家说一个,山东博物馆做宣传,从2013年开始,做了五年宣传以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首先每年做宣传需要有一个主线,不仅仅是针对每一个事情,像是一个展览我要把这个展览推出去,我要把这个展览介绍给大家,不仅仅是这样,更重要的一整年的宣传计划需要有一个线牵着所有内容,只有这样你每一年下来,一年一年是一个宣传的积累,对于公众来说他每年看到的博物馆都会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这样对观众来说也是非常好的体验。对于山东博物馆来说,每年年初的时候都会召集所有媒体朋友们,包括传统知道的电视、网络、电台,还有现在新兴的客户端,微信大号。我们每年会召开媒体计划会,在会上会确定今年准备的宣传主线,比如2018年以彰显齐鲁文明,促进文化交流为主线,发挥各方面媒体优势具体做。具体怎么做,围绕这个主线,2018年的主题就是感知文物温度。2018年这个主线的确定需要有很多的节点来填充,把每一个节点连接起来,然后就能完成整个全年的宣传计划。这些节点就是我们一个个的展览和活动。2018年将举办走进养心殿展,还有小诸国考古展,在今年举办的展览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文物特别精美。像故宫皇家文物,古代科技展的文物很多都是第一次跟大家见面。让观众走进文物,感受文物的美,把文物的艺术的美和观众的生活进行相联系,这是我们年初做的。接下来我们开始了每一个重点节点的宣传,重要展览和活动的宣传。每到一个展览做一次活动,把你要做的内容向媒体告知,在展览之前做预热活动,比如带着媒体去展览相关地点,比如说今年走进养心殿展,在故宫,我们在展览之前带着五六家重点媒体走进故宫,到养心殿现场,把养心殿实际是什么样的,通过媒体的声音传播给观众,这是做一个预热,让观众逐渐慢慢的了解展览的内容,让他们逐渐对展览感兴趣。然后就是到后来展览之前,我们就会开展览发布会,新闻通气会,邀请所有的媒体都到现场,因为那时候的展览基本上也是布的差不多了,会有所有的媒体参与进来,和展览的策展人一同了解文物的故事,展览背后的故事,然后把所有的信息传递给公众。通过媒体这个平台,把博物馆和公众进行连接,这是博物馆宣传的重点所在。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今年养心殿展开展的时候,所有的媒体到达现场,我们为了增加展览的重要性,我们邀请了公共博物院书画界,可以说现在全国顶尖的老师向媒体专门讲述每一件文物,尤其是书画作品背后有什么故事,通过他的讲述,讲出了文物与山东的故事,引起了现场媒体非常大的兴趣,所以这个活动是非常有效的。这是2017年我们也是和故宫合作,举办了皇家官窑瓷器展。通过这些活动以后媒体回去,根据每家不同媒体的特点发布报道,这里最主要的还是要和媒体解释好,因为咱们做博物馆宣传,最重要的是连接人,怎么样让媒体对博物馆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山东,还有一些其他的地方,其实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并不是那么足,大家对博物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现在是未知数。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来逐渐的做工作,请媒体人不断的走进博物馆,不断的给他们讲述这里面之间的故事,包括这里面的珍贵的价值,其实他们每一个媒体人对这些文化遗产也是都有自己的感情在里面,向他们把这个故事说明白了,他们自己会感兴趣。处理这些传统的还要举办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从传播学理论,观众都有审美疲劳在里面。你通过不同的形式的变化,传统媒体做完了以后我们会引入新媒体,像直播、还有微博互动的活动,以及之前518的时候还做了一次微信粉丝的线下活动,新媒体微信粉丝大家都在手机上做,每次都是手机上联系,手机上做。我们把这些粉丝请到博物馆来,通过这种形式从线下走出来,来到博物馆做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粉丝也能参与到博物馆的活动之中,我们的馆长还现场参与了活动,每一个粉丝都对博物馆各方面展览提出了很多建议,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参与感。做完整个之后还要做后续的宣传,挖掘每个展览不同部分的故事,以不同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这样观众会不断感受展览的信息。

  宣传体系里面除了重要的展览之外,还要常规的做一些馆藏特色宣传,因为这些是博物馆非常中心的东西,对于他们的宣传一直不可忽视。山东博物馆的馆藏特色,今年在齐鲁晚报,山东商报做了报道,还有中国文物报,整版报道,全部是介绍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以及从常规展览里面选出有意思的故事,不仅仅去选择临时展览的亮点,更要选择常规展览中观众之前见过,但是没有挖掘透的东西。这是馆藏特色的。另外当然和社会参与有关以外,我们还有的自媒体,我们的官方微博、微信,这是属于我们自己运营的。当然这里面我们也是和社会参与进行了融合,因为我们也有很多的志愿者,我们和山东大学,以及山东师范大学合作,我们在山东大学建立了两个志愿者小队,这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宣传志愿者,他们来到这里,不管是对展览的宣传也好,还是对活动的宣传也好,都是亲自参与其中,因为学生专业不同,他们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做出的宣传的亮点也是不一样的。还有山东博物馆的官方网站,这是固定的宣传模式。

  谢谢大家。

  主持人:

  非常感谢。有请下一位王龙,他将会为我们介绍社区博物馆和公众之间的互动活动。

  王龙:

  老师和同学们好,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参加本次会议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浅析社区博物馆与基层观众互动发展的相关问题。主要是分三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是研究综述,第二部分是现存问题,第三部分是探索途径。

  首先谈一谈本次研究的基本情况,社区生态博物馆是近20、30年来我国基层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对于完善上下联动的博物馆体制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以前的社区博物馆和生态博物馆的研究基本上主要集中在吸收和阐释西方社区博物馆的情况和梳理延伸社区博物馆的实践内涵,对社区博物馆与它的服务对象,社区居民的研究相对较少。我本次的文章主要关注的是社区生态博物馆与基层观众的互动发展关系。我所说的基层观众主要指的是狭义的社区居民,只是辖区范围内的居民。我本次文章主要是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综合的研究方法来进行。主要是初步分析和研究社区博物馆与基层观众在互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试着初步探索契合基层社区博物馆和观众能力现实需求,从而进一步推动研究基层观众的潜力和前景,最终扩展和创新博物馆的文化内涵,提升和丰富基层观众的博物馆文化体验。本次的研究主要是基于2018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2016年度博物馆名录上,可能有一些社区博物馆还没有备案,还有一些是分散的,可能是几个馆组合成一个社区博物馆,所以可能没有特别全。但是从名录上这些是全部的,一共有26个个。那边是两个,一个是苏州吴中区社区博物馆,另外一个是贵州六枝博物馆。

  第二部分是现存的问题,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我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是在1998年开馆的,第一家社区博物馆是在2011年启动的。到现在为止,是在国家已经登记备案的社区博物馆有26家,其中有19家是位于南方地区,且以少数民族生态特色为主。总体来说我国现在的社区和生态博物馆发展主要存在类型比较单一,力量不足,认识上有一定的模糊,比较重视经济效益,展陈相对固化,缺乏专业的引导,专业度低。首先是管理形态单一,现在85%的社区博物馆和生态博物馆都是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只有15%是非国有的。而且现在是国有的每年都在增长的很快,但是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还是很缓慢,发展明显比较滞缓。第二个博物馆呈现模式化发展,类型单一,特色不足。黄色字体是2010年生态博物馆发展,几乎都是民族类的,类型很单一,几乎都是在广西和贵州。从10年之后开始兴起了古镇和古村的旅游热,所以开始兴建了一批故村和古镇的社区,或者是生态博物馆。但是每一种博物馆类型发展起来同质化特别严重,类型很单一。一个例子是民族类,仅一个民族在统一地区就有三个同样的博物馆,同一地区博物馆类型过于单一。对于同一个地区的发展并不是特别好。现在是古村寨旅游热,从我国来说主要的社区博物馆和生态博物馆几乎都在乡镇和村一级,在城区里面的社区还是相对少,仅有少数几个还可以。下一个是对社区博物馆和生态博物馆的内涵本质认识有一定的模糊。一方面我们都知道社区博物馆是以收藏保存和展示与当地社区居民在感情上有联系的,是反映本地区社会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历史见证,主要的目的是提高本社区居民内的素质,提高居民对本社区本村本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现在来说基层的博物馆名义上有社区博物馆,生态博物馆和村博物馆。他们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基层的博物馆,都是在我国的博物馆事业探索过程中呈现的,在基层中呈现不一样的形态,本质上都是基层博物馆,并不是在城区里面相对来说受众面广,面对的是全社会的公众。基层博物馆服务的是本区域内的民众,他们承担的博物馆角色和服务功能其实本质上基本相似。虽然有不一样的侧重面,但是从现在来看,三种类型的博物馆综合发展是比较好的,就更能够融合创新,不是某一类基层博物馆特别强,三者其实是可以融合为同一种类型的。然后是社区博物馆服务经济的特征比较突出,对基层观众的宣传教育比较轻化,难以满足现在基层观众的服务和教育需求。现在的社区博物馆和生态博物馆基本上都是当做某一个地方的旅游景点来做的,虽然它能从某一中程度上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但是现实情况是我国基本上乡镇和村里的人口比较少,它能够提高当地居民收入的能力非常有限,几乎微乎甚微。应该更多的为当地的基层观众服务,而不是对外边的游客,更多是向内而不是向外的。在展陈方式上比较非乡村化,我们现在去看很多博物馆展陈比较简单。现在乡镇和村落里面的老龄化问题特别突出,缺乏专业人才引导和教育。第七方面是市县级文博单位人才短缺,主要是还是因为市县级博物馆非专业化程度比较低,稍微高层次的去县区的比较少。

  探索的途径方面,主要从六方面来说,一是专业人才促进专业化发展;二是鼓励基层观众参与社区博物馆运营;三是简化非国有博物馆的审批程序;四是建设符合基层观众两大现实需求;五是突破展陈固有局限,本地化多样化设计;六是挖掘互动发展能力,探索城乡互教互动新局面。主要是通过陈炉古镇的例子来说明一下,就是要传承本地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本地的人来参与互动。另一方面是互动公益,最终是社区博物馆使观众在教育方面和其他方面有其他好处,社区博物馆也因为基层观众而变得丰富多彩,只有互动才能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实现美丽乡村。谢谢。

  主持人:

  讲的非常好,谢谢。

  下一位讲者也是跟我们来探讨一下博物馆公众参与的话题。

  张琨:

  首先向诸位老师汇报我的想法,再一个是今天是教师节,感谢各位老师在专业方面给予我们力量,谢谢大家。

  我的文章的结构,我是先把博物馆分为一个专业职能和社会职能,对社会主题的参与和担当进行了两


关键字: 内容标签:社区,文物,参观者,,社区 文物 参观者
下一篇:“开放与共享”的陕师范 _博物馆学理论与实践新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举行_陕西-会馆-文化||上一篇:著名评书艺术大师单田芳去世_享年84岁_评书-艺术-演义-隋唐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