榭台楼阁临明月,山高水远留清风
——重温徐照海先生
上世纪80到90年代可谓徐照海先生最辉煌的岁月,也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那时的徐先生多次受邀为中南海、外交部、驻外大使馆、中国军事博物馆等党政机关绘制了大量的精品力作,他的画还被外交部定作礼品赠送给多国元首和政要并多次应邀在日本举办个人画展,受到国内外艺术界的瞩目。徐照海先生被当时的日本媒体誉为“中国山水画巨匠”,据说东京的地铁口至今还保留着他那时期的作品《洞庭秋月》。
徐照海先生1929年出生于河南开封。也许是受八朝古城孕育的缘故,他对亭台楼阁有着天然的迷恋。从求学浙江美院到来长沙工作后的数十年间,徐先生对“界画”情有独钟。他先后临习并着重研究了历代界画名家的作品,从隋唐时期的展子虔、李思训父子到北宋的郭忠恕、王士元;从明代的仇英、石锐到清代的袁江、袁耀等。他游历名山大川,画遍风景名胜,并通过不断的思考与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前人并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新界画”。
如果说1970年代徐先生创作的《烈士公园》、《清水塘》、《第一师范》等代表作是为“革命历史名城写照立传”,带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浓厚的客观因素,那我们从他1980年代以后的作品可以看到徐先生更多的在表现主观意识,崇尚自然的哲学观。这个时期的《岳阳楼》、《天心阁》、《少林寺》等作品,山水与楼阁虚实相间、幽䆳迷离,让水墨画的文人气息贯穿于庭院之中,完全突破了传统“界画”工整严谨的套路而不失法度。特别是那幅几乎耗费了他晚年全部精力的宏篇巨制《锦绣中华》80米长卷,东起山海关,西至布达拉宫,集长江、黄河、三山五岳于一体,溶春、夏、秋、冬四季于一卷,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意境幽远,气势恢宏。此作被美术界誉为“史无前例”,也奠定了徐照海先生“中国界画第一人”的学术地位。
我与徐老乃忘年之交,先生性格温和、为人低调,晚年更是万事谨慎,甘于寂寞。他每天凌晨四点就开始作画,寒暑不间、晴雨不辍。徐先生始终坚持走传统的路线,他常说中国画离开传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徐先生闲时喜欢读书,尤好世界名著,看新闻联播亦是他每天不可错过的事。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先生仙逝已7年有余。回想当年与先生品茶论道愰若如昨,不禁感叹油生,特作此文,以表缅怀之情。
愿先生之风,山高水远。
策展人:刘晨
2020年11月9日
展讯
展览名称
锦绣中华——徐照海中国画作品展
(长沙市文艺创作重点扶持项目)
开幕时间
2020年11月15日(星期天)15:00
展览时间
2020年11月15日-11月19日
展览地点
湖南日报美术馆
(长沙市开福区芙蓉中路一段442号新湖南大厦24楼)
主办单位
长沙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湖南省美术家协会
湖南省画院
湖南日报美术馆
承办单位
乐沃居控股集团
逸点艺术机构
策展人
刘晨
画家简历
徐照海
XU ZHAOHAI
徐照海(1929-2013),河南开封人。1948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渡江南下作战和解放上海作战,后在中共中央华东局工作。1959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曾任教于湖南师范大学艺术系。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长沙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长沙市政协委员,湖南书画院特聘画家。
部分展出作品
烈士公园 69cm×102cm 纸本设色 1971年
开慧陵园 37cm×60cm 纸本设色 1978年
望江楼 88cm×44cm 纸本设色 1983年
岳麓书院 92cm×61cm 纸本设色 1984年
龙亭 77cm×105cm 纸本设色 1982年
水天一色 65cm×50cm 纸本设色
金殿 100cm×65cm 纸本设色 1979年
桃花源 82cm×61cm 纸本设色 1988年
天心阁 65cm×101cm 纸本设色 1982年
关键字: 内容标签:徐照海,湖南日报美术馆,,桃花源,湖南,作品,天心徐照海 湖南日报美术馆 桃花源 湖南 作品 天心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