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影响,原定今年三月开展的 " 意外之象——魏青吉个展 " 于8 月 29 日在学有缉熙美术馆与公众见面。身处美国的艺术家魏青吉则通过网络,以视频连线的形式 " 出现 " 在展览现场,为在场观众带来了不小的 " 意外 "。
本次展览所选择的作品主要是建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革命”演绎。青松、梅花、瑞兽以及宝塔等,这些带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的符号与“红色中国”联系起来,成为融入我们血液的另一种传统。但在这些以“红”为基调的作品中,却又映射出一种充盈于世俗社会的消费意味。它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流行影视文化产生某种暧昧不清的冲突与勾连。
与传统水墨或西方传统绘画不同,魏青吉作品一方面 " 取材 " 于传统——多是东西方的传统符号,另一方面则平面图像化或剪影式的表达。魏青吉在此前的谈话中对展览主题有过自己的理解,他认为," 意外之象 " 可以有双关的意思,一是可以理解为看上去有些意外的图像;二是可以理解为言物非此物,即图像的意义转化和延伸。" 我对图像的使用是有选择的,多少都会有出处和上下文的关系。" 概括起来可能有三个方面:第一,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图像或造型以及创作方法论有关;第二,与其成长过程中的个人经验有关,这一部分可能还包括一些社会主义的图像记忆,算是和过去与历史有些关系;第三,可能涉及当代社会学意义的图像,包括国内外一些重要的事件和一些商业文化的符号及图像。
而有意思的是,这种冲突与勾连还不只是纸面上的游戏,因为疫情的缘故,魏青吉滞留美国纽约,在一种肉体遭遇“隔离”却直面奔涌而来的消费广告的场域中,以其惯常而又更显异样的图绘方式去产生更直接的对话。个体因为这一“意外”的全球性事件而悬浮于一场社会大剧之中,展场的水墨“红色中国”与所谓资本主义的心脏之间遥相呼应。在这个信息传输的全球维度加剧与身体、国别界限森严并行,少数与多数、保守与激进以及种种多样化因素内部暗流涌动的时刻,一个经历了些许波折的展览意外地切入到这一时代之流中。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胡斌介绍,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经历“意外”,以至于对“意外”已经不再意外。当然,所有的“意外”看似意外,或许又有其内在的逻辑在。以之来对应艺术家魏青吉的绘画,首先是缘于其作品中颇有些令人感到意外的图像组合。中国古代传统和社会主义传统的政治文化符号,以及西方消费社会的流行符号经常以出乎意料的方式进入到他的画面,颠覆了我们对于他所使用的具有悠久传承的水墨媒介的认知。其二是,他所采用的图像经过了自己的重组和篡改,所谓的“象”已经不在原本对应的“意义”之内,而是产生了意义的转化与延伸。
魏青吉简介:
魏青吉,1971 年生于山东青岛。1995 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中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2003 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研究生班。2008 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获硕士学位。1995 年至今任教于广州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现工作、生活于广州 / 北京。
关键字: 内容标签:学有缉熙美术馆,水墨,魏青吉,,传统学有缉熙美术馆 水墨 魏青吉 传统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