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我们为什么叫华人,自称龙的传人?”这场展览回答了每个中国人都需要知道的事。
《彩 陶·中 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是陕历博2020年的重要大展,这场展览用清晰的逻辑线串起了这段史前史,回答了“中国文化从哪儿来的问题,五千年的文明到底有没有的问题。”
245件(组)史前彩陶 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1921年,是中国考古史上重要的里程碑。那一年的秋天,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以北洋政府矿政司顾问的身份,在河南渑池县发现了仰韶彩陶文化遗址,揭开了我们田野考古序幕,也印证了中国史前文明的存在。经过近百年考古,学者们从彩陶文明上找到了华夏民族之根,回答了华人从何而来。解密了东方文明体系的起源与发展问题。
8000年前,亚洲大陆东西两端的先民们几乎同时开启了彩陶文明,而东方更早一些。在我国的渭河流域,8000---4000之间的近五千年历史,也是彩陶完整发展史。更是中国文明的形成和融合的历史。陕历博这场彩陶展览汇集16省、市、自治区36家文博单位的245件(组)彩陶及相关精品文物,是迄今中国博物馆涉及彩陶分布范围最广的一次展示。展览通过渭水流域彩陶发展历程的纵向脉络以及仰韶时代庙底沟文化彩陶的横向切面,勾勒出5000年前中华大地上文化融合、社会一统的壮丽图景,试图与大家一同去探索中华文明的渊远与华夏民族的根脉。
展览现场
“我们为什么叫华人,自称龙的传人?我们的华夏文明到底源于何处,都在这场彩陶展上。”陕历博副馆长王炜林是这次展览的总策展,他之前在陕西省考古院任职,几十年来一直参与史前考古,半坡遗址、瓦窑沟遗址、庙底沟时期遗址、杨官寨等大型考古项目都有深度介入。这次更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经验,“把社会对彩陶的关注,结合我们的一些研究成果,将故事给大家讲出来,以彩陶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回答学界和整个民族都关心的文化根源问题。”
按照著名考古专家秉琦先生的话说中国文明“满天星斗说”,中华文明是由不同的源发展到一起,多元一体,是这样一个模式。但不可否认“主流是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王炜林认为“黄河文化是有很多因素构成的,彩陶是黄河文化最重要的代表,我们就从彩陶着手研究黄河文化。”,博物馆有这个责任和使命将这一答案呈现给社会和观众。
上一页 123 下一页关键字: 内容标签:彩 陶·中 华,,中国,文化彩 陶·中 华 中国 文化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