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4日下午,“王川——并行:历史与当下”于广州33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展览展出艺术家23幅虚化模糊的像素化图像和正常图像作品,将中国特有的文明遗存通过镜头的采集,完成了一次有价值的图像生产,试图通过“破坏”的展陈方式,向“被给予”的历史表述提出设问。
嘉宾合照
策展人艾海主持开幕式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致辞
广州33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刘奕发言
艺术家王川发言
这场名为“并行:历史与当下”的摄影展对王川而言,其本质是一个思想交流和为思想交流所做的努力,“它是思想层面的,牵扯到你对问题是怎样的立场,你使用一套什么样的方法等等。所以,在我看来,历史不是那些照片,历史要么就在当下,要么当下马上就会变成历史,因此它是共识共生的。”
本次展览有两类图像,一类是虚化模糊的像素化图像,另一类是正常的清晰图像。绝大多数人看到这些虚化照片的第一反应都认为像素化图像就是把小图撑大。“其实完全不是。因为这样的操作最终只会看到不均匀的虚化图像,看不到任何像素。”王川谈到,“我用一年半时间解决像素化图像的技术手段问题,图像经过Photoshop软件几百次重复的差值运算、压缩等非常理性的数字运算,可以看到非常清晰的马赛克非图像本身的结构。”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邢锋与艺术家王川现场交流
连州国际摄影节总策划人 段煜婷与艺术家王川交流
展览现场
这类虚化的图像看起来颇有绘画的味道。事实上,“像素化图像”的效果确是被“画”上去的,王川把摄影“当作绘画”去反复塑造,意味着在数码相机和计算机精密而机械的工作中加重了人的参与,技术处理过后的“抽象”和“写意”让摄影与绘画、掌控与失控、专业与业余、技艺精湛与粗制滥造的界限变得如同这些图像一样模糊,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对胶片时代追求“颗粒感”的反叛精神的回归。
在策展人艾海看来,图像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它是指艺术家们利用现有的图像,破坏它们的原始语境,重置于一个新的语境之中。他认为王川的作品把文化、历史以及文明遗留和现实在他的语境中作一个文化平衡。不管是过去的东西和现在的东西,都是采用一种拍摄手法和技术手段,找到两种文化的平衡点,通过作品呈现把过去往现在拉,把现在的往回拉。
火 110x220cm 2015 收藏级数码微喷
袄神楼 110x75cm 2015 收藏级数码微喷
进入展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人类文明起源时期的突厥人、斯基泰人和匈人形象,紧接着是一张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然后是一张博物馆内还原瓷器出土现场的摄影《窑》。“这样的陈列,是一个设问的行为,我设问的方式,是要破坏。我们所有人都曾经被给予着关于历史的表述方式,如夏商周、秦汉、春秋战国等等一路下来,这是我们对历史的表述,但是我觉得这种表述不应仅有一层关系。”王川希望作品能触到观者的心弦从而引发观者的思考。
斯基泰人 135x200cm 2018 收藏级数码微喷
西山晴雪 300x120cm 2017 收藏级数码微喷
展览现场
另外,在展览中观者一再被提示中原与西域的关系,如古代文人政客为北京选取的八处风景名胜之一《西山晴雪》,矗立在柏林博物馆岛新巴比伦王国时期的彩瓷《伊什塔尔门》,石窟巨像被风和流水改换了形状的《南朝》《北朝》等。因为王川认为,“无论从民族学角度,还是文化地理、历史角度,我们已无法单就一个问题的某个切片来探讨它,只有通过纵横比较,你对文化的自我认知才比较恰当。而文化认知的恰当是文化认知最重要的基础。我想提示的是历史有可能的状态是什么?”
巴比伦 200x150cm 2018 收藏级数码微喷
北朝-1 100x75cm 2017 收藏级数码微喷
北朝-2 100x75cm 2017 收藏级数码微喷
王川以随拍的轻松和主题的厚重让观者凝望和追踪文化的远景,其冷静的镜头语言与带有复杂文化身份的拍摄对象时刻透露着知识分子的焦虑和艺术家的敏感、幽默、犹疑、执拗与真诚,这恰是他的摄影作品最感人的地方。
据悉,广州33当代艺术中心把王川这场小型的文献展作为2019年的总结和2020年的开始,将意味着艺术中心踏入以影像作为视角、重点做文献梳理展的新进程。
王川——并行:历史与当下
展期:2020.01.04-03.01
时间:周一至周六上午10点至下午6点,5点半停止入场
地点 :33当代艺术中心(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103号 维多利写字楼A座 33层)
关键字: 内容标签:并行,并行:历史与当下,广州33当代艺术中心,王川,,文化,艺术家,像素,收藏并行 并行:历史与当下 广州33当代艺术中心 王川 文化 艺术家 像素 收藏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