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艺复兴三杰到毕加索——国际艺术大师版画作品展”嘉宾合影 从左至右:王辰、大山、张红梅、张鑫、刘兆武、刘阳
2019年12月16日,由吉林艺术学院、欧洲艺术联盟文化交流学会主办,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承办的“从文艺复兴三杰到毕加索——国际艺术大师版画作品展”在吉林艺术学院开幕,此次展览由刘阳策划,展出从十五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至二十世纪西方现代艺术主要流派的重要艺术家的版画原作,共展出铜版、石版、油毡印版等版画原作200件,主要包括文艺复兴艺术、巴洛克艺术、后印象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欧洲重要艺术流派,涉及到的画家包括: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伦勃朗、德加、贾科梅蒂、莫兰迪、夏加尔、毕加索、达利等重要国际艺术大师。
策展人刘阳接受媒体采访
展览现场
“从文艺复兴三杰到毕加索——国际艺术大师版画作品展”学术研讨会现场
主办单位
吉林艺术学院
欧洲艺术联盟文化交流学会
承办单位
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
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协办单位
海南知璞梵艺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圆子视觉(辽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展览时间/地点
2019年12月16日—12月30日
(9:00—16:00)
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
学术主持:刘兆武
展览策划:张红梅
策 展 人:刘阳
艺术总监:邱明
策展团队:张鑫 大山 王辰 张延昕 吴晓欧
闫垒垒 袁玉 郑金鹏 刘诗源 杨天峰 杨鹏
部分展出作品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素描手稿》
尺寸:67×49cm
材质:铜板蚀刻
年代:1800
制作单位:皇家图书馆
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局部
尺寸:55×35cm
材质:铜板蚀刻
年代:1808
制作者:Tomas
拉斐尔素描版画
尺寸:53×38cm
画芯:45×30cm
材质:铜板蚀刻
年代:1780
制作者:Paolo fidanza incisore camerino
伦勃朗1870年杜兰德版
尺寸:36×26cm
材质:铜板蚀刻
年代:1870
制作者:阿尔芒·杜兰德
德加原版版画
尺寸:33×26.5cm
画芯:21×15.5cm
材质:铜板蚀刻
年代:1938
毕加索原版油毡印版画
尺寸:37×32cm
画芯:27×22.5cm
材质:油毡印版
年代:1962
制作者:巴勃罗·毕加索(毕加索艺术基金会和毕加索联合发行)
夏加尔教堂彩窗系列版画
尺寸:32.5×24cm
画芯:29×21.5cm
材质:珂罗版
年代:1962
制作者:马克·夏加尔
NATURA MORTA
尺寸:28.5×39.2cm
画芯:25.8×30.4cm
材质:珂罗版
年代:1933
制作:1957
制作者:乔治·莫兰迪
贾科梅蒂铜板蚀刻版画
尺寸:28×22cm
画芯:26×20cm
材质:铜板蚀刻
年代:1959
制作者:阿尔贝托·贾科梅蒂
达利签名版版画
尺寸:76×56cm
材质:石板印制
年代:1970
制作者:萨尔瓦多·达利
艺术家及作品背景
莱昂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建筑师、雕塑家、机械师,全能通才。达·芬奇成长于人文学者聚集的佛罗伦萨,兴趣从人文学科延伸到一切自然现象,始终保持无穷无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的名声来自于大胆的设计、对一切自然细节的精细模仿、良好的规则、正确的比例与圣洁优美的造型,既多产又深奥。达·芬奇的手稿中保存了大部分成果,约有一万五千页。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达芬奇最为人所知的成就体现在绘画上,留世绘画作品并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代表作:《最后的晚餐》约1495—1498,壁画,4.2×9.1m,米兰圣·玛利亚感恩堂(S Maria delle Grazie)《蒙娜丽莎》1503—1506,木板油画,76.8×53.3cm,巴黎卢浮宫本次展览将展出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素描手稿》铜板蚀刻版画5幅,由皇家图书馆在1800年制作。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雕塑家、建筑师。米开朗基罗青年时期先跟随吉兰达约学习湿壁画技法,之后在赞助人洛伦佐·美第奇的庇护下于美第奇学院学习。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创作生涯长达七十余年。对于他同时代的人来说,他是“神奇的米开朗基罗”,其艺术成就的伟大显而易见。米开朗基罗的风格影响了后世近三个世纪的艺术家。代表作:《大卫》1501—1503,大理石,高约5.5m,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西斯廷天顶壁画 1508—1512,壁画,13.7×39m,罗马梵蒂冈本次展览将展出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铜板蚀刻版画5幅,由著名版画家Tomas(1750—1824)于1808年制作。
拉斐尔·桑西Raffaello Santi(1483—1520)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是画家之子,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成长于当时已成为欣欣向荣的艺术中心的乌尔比诺,自幼跟随画家、达·芬奇的同学佩鲁吉诺进行训练,早在20岁之前,拉斐尔的过人天赋便为人所知,其敏锐之处在于意识到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艺术正在改变整个绘画的观念。拉斐尔的绘画具有和谐、统一之美,尤其以理想化的圣母像闻名。此外,他也发展了达·芬奇的基本构图系统和明暗对照法的细腻使用。代表作:《圣母玛利亚》约1510,画布(原为画板),直径94.5cm,华盛顿特区国家美术馆《雅典学院》1509—1511,罗马梵蒂冈本次展览将展出拉斐尔素描铜板蚀刻版画15幅,由著名版画家 Palo fidanza incisore camerino(1731—1785)于1780年制作。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荷兰文艺复兴时期荷兰画家、蚀刻版画家。伦勃朗出生于一个天主教家庭,自幼接受古典教育,两位启蒙老师都曾在意大利工作,他对17世纪早期意大利艺术的发展状况相当熟悉。伦勃朗早期作品多为小型《圣经》场景画,随后的艺术生涯中,他在艺术上和精神上不间断地发生变化。巅峰之作《夜巡》后,伦勃朗的名声和财富开始走下坡路。在他之前没有画家像他如此频繁地画自画像,自17世纪20年代起至离世,伦勃朗留下了数百张自画像,反映出他从青年时期的朝气蓬勃到历经坎坷、年老时静默沉思。他被誉为表现人类情感的大师,在绘画中使用的“明暗法”是古典主义者眼中的弊病,也是浪漫主义者眼中的优点。 代表作:《夜巡》1642,布面油彩,370×445cm,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基督医治病人》约1648—1650,蚀刻画,28×39.3cm,伦敦大英博物馆本次展览将展出1708年杜兰德(Amand Durand)版伦勃朗铜板蚀刻版画50幅,出自“Armand Durand's after Rembrandt”这一系列,此系列是现世对伦勃朗复刻版画最完整收藏(全347幅)。伦勃朗于1669年亲制一批铜板,但在他去世后失散或毁坏,仅有的最后一批蚀刻铜板于1800年代流落到一对夫妻手中,版画大师杜兰德通过Nicéphore Niépce所发明的照相制版法,对伦勃朗第一版作品进行了精确至1/1000毫米的复刻, 这批作品被巴黎罗浮宫、法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1834—1917)法国法国印象派画家、雕塑家。德加出身于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20岁时进入巴黎美术学院学习,接受严格的古典体系训练,善于描绘特定环境中的人物场景。早在19世纪70年代之前,德加就已逐渐放弃了传统油彩绘画,转而投入于粉彩画。尽管他并不赞同印象派的理论,但印象派运动之初他就与之保持联系,并参加印象派画家的展览,以对抗枯燥乏味的学院派实践。德加用冷静的分析、敏锐的才智观察着19世纪法国各个阶层人民,对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永恒真理的洞察是德加的独有贡献。代表作:《芭蕾排练》1874,布面油彩,58×84cm,格拉斯哥美术博物馆《露台上的女人》1877,粉蜡笔、活字印刷纸,40×60cm,巴黎卢浮宫本次展览将展出德加铜板蚀刻版画15幅。此作品是一整套32张版画的一部分,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巴勃罗·毕加索 Pablo Picasso(1881—1973)西班牙西班牙画家、雕塑家。作为20世纪西方美术史上最重要的艺术大师之一,毕加索是个早熟的天才,他说:“我很小时候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我用一辈子时间向孩子学习。”他一生保持着超凡的创造力,留下数万件作品,先后历经蓝色时期、玫瑰色时期、历史主义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20世纪美术史上各个重大流派几乎都被他预见性地尝试实践着。代表作:《亚威农少女》1907,布面油彩,233.7×243.9cm,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格尔尼卡》1937,布面油彩,3.49×7.76m,马德里国家索菲亚王妃美术馆本次展览将展出毕加索石板、油毡印、铜板蚀刻版画30幅,分为三种:1、铜板蚀刻签名版系列版画,毕加索亲自刻版印制。2、毕加索艺术基金会和作者毕加索联合发行,1960年发行艺术家自留版版画及1962年发行油毡版版画。3、毕加索艺术基金会授权印制版画,1995年由基金会授权给版画印制商进行制作。
马克·夏加尔 Marc Chagall(1887—1985)俄罗斯俄裔法国画家。夏加尔出生于俄国维切布斯克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从小沉浸在精彩的俄国和犹太人民间故事中,获得一种童话般的幻想“遗传”,其绘画深刻地显露着这些因素。但夏加尔却否认他人对其艺术评判时提到的“诗”与“幻”,他认为自己的绘画是写实的,甚至“比现实世界更加真实”。作为20世纪初至二战期间巴黎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夏加尔是具有独创性的先驱,是用绘画讲故事的高手。他的作品建立在上帝与人类典型形象基础之上,具有永恒性。代表作:《我与村庄》1912,布面油彩,192×151cm,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生日》1937,卡纸油彩,80.5×99.5cm,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本次展览将展出夏加尔原版版画10幅。这是一套夏加尔专门为教堂设计制作的版画,最终都用于教堂的彩色玻璃制作。
乔治·莫兰迪 Giorgio Morandi(1890—1964)意大利意大利版画、油画家。莫兰迪最初沉迷于印象主义,沉迷于塞尚的静物、风景以及立体主义。后来,他便融入到自己的诗意世界。20世纪上半叶,当其他的艺术家纷纷前往巴黎寻求机会的时候,他选择远离喧嚣,始终在家乡博洛尼亚进行创作活动。莫兰迪擅长创作精妙的简化静物组合,画面中的瓶罐、烛台显得十分安静。这个曾经被称为“瓶子画家”的艺术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被整个世界认识了。莫兰迪集中精力描绘那些相同的东西,不断地修改结构,柔化色彩,创造出一种近乎抽象的、取消具体形象的精致绘画,通过捕捉简单事物的精髓,传递出一种温暖的、令人感到亲近的真诚。代表作:《静物》系列;《风景》系列本次展览将展出莫兰迪原版版画15幅。莫兰迪一生创作油画作品1100多幅,版画总共创作117幅,收录为一套,共制作1000套留存于世。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 Alberto Giacometti(1901—1966)瑞士瑞士雕塑家、画家。贾科梅蒂父辈均为画家,1920年代上半叶来到巴黎师从布尔德尔学习艺术,此后除战争期间之外一直生活在巴黎。他的早期的雕塑作品受到立体主义和非洲、大洋洲民间雕刻影响,具有自然原始的力量,1930年代他因杰出的超现实主义雕塑开始获得关注。二战后,贾科梅蒂的创作风格大幅改变,他的被拉长、像枝条一样且瘦骨嶙峋的人物铜雕像被诠释为人类精神疏离的象征。代表作:《行走的人》1947,青铜,170×23×53cm《笼子》 1950,青铜,170×34×32cm本次展览将展出贾科梅蒂铜板蚀刻版画15幅,出自一整套31张的版画,收录在一本作品集之中。
萨尔瓦多·达利 Salvador Dali(1904—1989)西班牙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出身于西班牙小镇菲格拉斯的一个公务员家庭,年少时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学习艺术,兼收并蓄多种艺术风格。他的绘画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与毕加索、马蒂斯一同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位画家。他在把梦境的主观世界变为客观的、令人激动的形象方面,对超现实主义及20世纪艺术产生巨大影响。除了绘画,他的文章、口才、动作、样貌以及胡须均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作为一名艺术家,达利不把自己局限在单一的风格和创作媒介中,几乎在所有的艺术载体上实践。除大量绘画作品外,他留给世人的还包括许多雕塑、装置、珠宝设计等。代表作:《记忆的永恒》1931,布面油彩,24×33cm,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梅·维斯特房间》1972,装置,萨尔瓦多·达利基金会本次展览将展出达利原版版画40幅,选自达利各个系列版画,均为石板印制。许多作品是为当时的文学著作做配图而创作,多体现超现实主义风貌。
关键字: 内容标签:吉林艺术学院,毕加索,版画,达·芬奇,,拉斐尔,芬奇,画家,艺术吉林艺术学院 毕加索 版画 达·芬奇 拉斐尔 芬奇 画家 艺术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