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海上”2019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作品(上海)展发布会现场
今年5月,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集体进京,成为上海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以强大阵容和多元艺术面貌亮相北京的艺术展览,并取得了各界人士的好评。
“风起海上”2019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作品(上海)展发布会现场
12月15日,“风起海上”2019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作品(上海)展发布会宣布,展览将于12月21日回沪,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亮相。活动是对新成立的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艺术教育和创作实践上的一次学术性梳理,也是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
据介绍,展览将分为作品展览和学术论坛两个部分,其中作品展览共分别四个板块,以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职一线授课教师为主体,共计40余位老中青三代教师90余件作品,作品表现形式语言丰富,以现当代艺术为主体,涵盖油画、中国画、书法、雕塑、装置、新媒体等。
本次策展人、中国著名艺术理论家、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
作为本次策展人,中国著名艺术理论家、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从思考“华师大美院的美育定位”的问题意识为导向,以“超当代”为创作的理论指向、以“培根铸魂”为师范类美术院校教学目标。通过作品展示、理论研讨等多种途径,向社会全面展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新气象和人文担当。
张晓凌介绍,上海是近现代美术的代名词,本次展览在上海举办的重要原因是上海的成长。而展览目的是为“守正创新、培根筑魂”,在守住民族文化基础上,创新属于时代的新艺术理念、新艺术形态,从自己生存的热土中,寻找本土创作资源和依据,建构创作理念,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新趋势。
他提到,“艺术家的作品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交给社会和学生。学生能够从教师作品中得到感悟,通过创作又反哺教学,这是老师们的神圣责任,进而形成民主、教学相长的学术氛围。”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方白
以展览来凝聚新美院的精神,同时带动教学。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方白提到本次主题时表示:“中国当代艺术南移,已成为共识。本次展览主题‘风起海上’也标志,风从上海拔地而起,并辐射到北京、上海、广州乃至全世界的意味。”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麒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举办本次展览,在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麒看来,也是向社会展现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37年美术学科的建设沉淀,以及教师们的能力,也让更多关心美育工作的人聚集到一起。
她认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目标,培养的不仅是艺术家,也是作为师范类高校肩负起培养未来教师的使命和职责,通过这样的方式,创作和学科才能迸发出新的力量和生命力。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晶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教师来自全国各地,师资力量多样,焕发出了非常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晶表示:“从展览作品可以看到,学院利用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地缘关系,教师们将当代艺术前沿发展接收后反哺于教学,其中探索性实验和观念性探索,让教师有更多人文哲学思考。”
新闻发布会主持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邱敏博士
开幕当天也将举办研讨会,来自于瑞典、德国和国内的著名艺术家、批评家和学者将围绕“新时代美育与精神重铸”、“当代艺术与美术学院教学的融合”、“全球化与当代艺术的中国性”等主题展开讨论。
关键字: 内容标签: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张晓凌,风起海上,,上海,展览,作品,艺术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张晓凌 风起海上 上海 展览 作品 艺术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