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韵”刘阔花鸟画京沪双城展上海站现场合影
2019年11月30日,“春华秋韵”刘阔花鸟画京沪双城展上海站在朵云轩举办。本次活动由杨维民策展,展出刘阔60余幅花鸟作品。
研讨会现场
在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主编尚辉看来,在20世纪,海派花鸟画占据重要地位,今天的上海依旧能感受到海派新生的景象。而在当下艺术环境下,年轻艺术家坚持研究小写意花鸟,本身就值得鼓励,“年轻艺术家们对传统学习的态度,和对文人画气息的表达,都不是传统水墨画和水墨艺术所具备的,但这也是水墨独特艺术生命不衰的重要原因。”
艺术家刘阔
刘阔便是一位深耕传统的80后青年画家,自幼好画,并且对古文诗词、书法篆刻、词曲国剧之道都有浓厚的兴趣。现于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美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美术史家陈传席教授。
本次展览策展人杨维民已关注刘阔10年,他认为,刘阔能够逆向而行,坚持自己的想法,是对中国传统的深入艺术实践。
在他的作品中,既可看到受王梦白、王雪涛等画家的影响,又可感受到他对于陈白阳、徐青藤、八大山人等明清中国画大家的转益多师,刘阔有序地展开了对传统花鸟画的探索之路。
展厅现场
但如果有囿于固定格式,终究不是探索的途径。而刘阔乐于思考,他以王雪涛花鸟画入手,进行分析后将自己的学习分为3个方面。首先刘阔向历代传统画作学习,在融汇不同流派技法的同时,进行改造创新,逐渐形成个人艺术风格。
美术史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传席在序中,称赞刘阔花鸟画有两个特色:一是将写意与工笔相结合,一是诗文书画相结合。“刘阔的画不是在形式上异军突起、惊人耳目,而是含蓄自然的,他并不陈旧,值得欣赏和回味。刘阔因为深爱传统艺术,他的艺术思路是与古人相通的,并且能以真情实感创作,因此比社会上的一些名家画品味更高。”
陈传席教授认为,刘阔的花鸟画中,草木鸟兽,林泉树石,能见生、盛、荣、枯、残之变化。昔释迦见人生老病死之状,而悟佛道;刘阔花鸟画中亦寓其理也。
展厅现场
写生是他对自己的第二个要求。刘阔的花鸟画讲究灵动之韵律,这与他关注笔墨,关注人和自然关系的个人情怀分不开。刘阔表示:“表达现实生活中的景物和景象,需要了解花卉、鸟甚至草丛的结构、生长习性,才能了解自身爱好和偏好。”
在造型表现上,刘阔以工写相兼的小写意入手,作画笔法比工笔画粗放但追求的效果比较严谨,师法造化,以写生为主加之对景物的主观感受,主客观相交融。在内容表现上,刘阔致力于花鸟工整细致与草虫的一体结合,将性情意趣的自然流露与画面景物相互交织。
岁寒三友
70cmX100cm 纸本设色
春雨唤声
70cmX100cm 纸本设色
花荫锦禽
70cmX100cm 纸本设色
另外,刘阔认为,“画家不应只在技法上追求如何标新立异,更应提高个人修养。”他将自己置放在传统和学术的照耀下,用扎实的学院基础、丰富的创作实践、深厚的理论学养加之辛勤耕耘,为中国传统花鸟画的演进增添了自己的新意。
得天之趣
70cmX100cm 纸本设色
同到白头
70cmX100cm 纸本设色
静听幽响
70cmX46cm 纸本设色
柳外和风
70cmX46cm 纸本设色
不染清净
70cmX46cm 纸本设色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5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刘阔,朵云轩,杨维民,水墨,花鸟画,,传统,自己的,艺术,双城刘阔 朵云轩 杨维民 水墨 花鸟画 传统 自己的 艺术 双城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