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
苏州市一朵美术馆
苏州艺术志
协办:
博济江南智造园
大易视觉
开幕时间:
2019年11月23日下午14:30
展览时间:
2019年11月23日-12月22日
地址:
姑苏区新庄西路12号
博济江南智造园19幢
参展艺术家:
吴冠南、徐忠平、林继凡、荆歌、石禅、叶鸿平、夏回、车前子、秋一、陶文瑜、雨石、刘庚、陈如冬、易都、马健、徐畅、李知弥、郝中豪、陶花、冯嘉音
特邀艺术家:
话剧:戴俊
花艺:素一
花 腔
花腔是声音的变形记,所以不是模仿,起始于最本能的表达,然后变化,变幻,变到最后面目全非。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花腔”的重点也从来不是“花”,而是“腔”,花不过是掩人耳目的修饰罢了。掩人耳目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类似一种顽皮的“猜你猜我”的游戏,猜者和被猜者各耍花腔,然后在这个过程里寻找各自的价值认同,“花”仅仅作为一种媒介,而“腔”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撑。而让花腔的变形有理有据。
花腔也是绘画的变形记。在过去很长的一段花鸟美术史里,主角一直是“花”,配角也一直是“花”,而作为编剧的“腔”过了很久之后才悄悄登台,没骨、双勾、白描……各种技术都是在小心翼翼得进行着对于“花”本体的变形与改造,在这种变形与改造里,“花”丝毫感受不到任何痛苦,因为变形与改造的方法叫作“写意”,“写意”在方言里就是舒服的意思,然后在舒服自然的过程中完成了各种质变,让中国花鸟画有了内在的高度。当然也有不舒服的变形与改造,源于背后复杂的社会局势,那是一次意外,叫大写意,却成就了艺术上的高蹈,也是“花腔”的极致。
花腔的当下大都实验,只有变形,而没有记,“记”要有后来者的归纳才有意义。这中间当然有迹可循,有迹可循的是“花腔”本身就具备好看,好听的特质,“花腔”也从来不是艺术深度难度的阻碍,“花腔”更像是对美好事物雁过留声的一种记录,这当然也是本次展览——花事未了之“花腔”的意义。当所有的象征都尚未具名,花腔就可以想象成夜莺的歌唱,能借济慈的名句“要是有一杯南国的温暖,我要一饮而尽地悄然离开尘寰”,“花腔”就是此刻精神的发烧……
策展人:疏约
吴冠南,江苏宜兴人。1962年步入画道。数十年来在各种媒体大量发表作品及论文和多次参加大型学术提名展、双年展。近年来致力于立足本土传统文化艺术的拓展与创新。出版个人著作几十本。获2004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研究院美术学术奖,“黄宾虹奖“、2004年南京传媒水墨画三年展”傅抱石奖“。现任职于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国画院艺委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画院名誉院长。
徐忠平,别署子徐,号简公。生于黑龙江伊春,先后就学于哈尔滨艺术学院美术系,西安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于日本,德国,法国先后举办数次个人书画展,并游学于西欧各国,倾心于梵高,塞尚(访遍梵高生前所居,所作画之地)数次出版发行多种个人书画专集。
2016年于中国宋庄树美术馆做大型“荒宴"书画作品展
一生致力于“荒草"精神的解剖与延伸。作荒草水墨几千幅,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荒草第一人。其书法秉承先师游寿先生气骨,风韵,古拙而内敛,散淡而自由。正在引起艺术界的广泛关注。
林继凡 ,著名书画家,昆曲表演艺术家。1946年生于苏州,自幼跟随一代五门画派宗师张辛稼研习书画。13岁始学昆曲。1982年成为昆丑泰斗王传淞唯一的入室弟子,获得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荆歌,号累翁,苏州人。出版有长篇小说十多部,中短篇小说集多部,收藏文化随笔集三部,以及书法作品集《荆歌写字》。曾任香港浸会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访问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是文坛60年代出生的代表性作家。近年发表出版了《诗巷不忧伤》、《芳邻》、《音乐课》、《记忆开出花来》等多部少儿长篇小说。曾在杭州、苏州、宁波、成都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
石禅,1960年生,原名沈涧霖,字瘦梧,号钵梅斋主,卖画买花堂主人、嚼白堂主人。现为上海书画院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海墨画社社员、上海诗词协会会员、上海青浦书画协会理事。
叶鸿平,1962年生于苏州,1980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院绘画系。1986年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设计系,现为职业艺术家。
夏回,1963生于苏州,现为苏州国画院专职画家。
车前子,男。原名顾盼,1963年生于苏州,现居北京。出版有《发明》《木瓜玩》等诗集与散文随笔集三十余种。对他而言,“诗人选本中的自我,仅仅是件艺术品”,如此而已。
程秋一,号乱塗,苏州人,一九六三年,画画白相相。
陶文瑜,江苏苏州人,1963年5月出生,现在《苏州杂志》担任副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早年从事诗歌创作,在《诗刊》、《星星》、《诗歌报》等省以上报刊发表诗歌3000余首,并参加1988年"青春诗会"。之后从事散文创作,在《人民文学》、《散文》等报刊发表散文200多万字。江苏省书法协会会员。
雨石,1963年出生于上海,现居江苏无锡。自由艺术家。
刘庚,河北内丘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画院研究员,吴冠南先生入室弟子,邢台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邢台市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现居北京。
陈如冬,1970年生于苏州,自幼习画。传承吴门绘画的笔墨精神,追求写意空明的文人气息。于传统中寻找自身文化基因的当代性。
易都,1975年生于江西武功山,跨界艺术家,自幼习画,2006年开始拿起相机从事摄影创作,十年间前后获百余项国际摄影大奖,水墨作品被苏州美术馆收藏。老藤花馆吴冠南先生入室弟子,苏州工艺美院客座教授,苏州市一朵美术馆创始人。
马健,1975年生,斋号楼台书屋,先后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师从郑力先生,刘懋善先生,现为职业画家,居于苏州。
徐畅,生于1977年,黑龙江省伊春市人。200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2004年至2005年北京今日美术馆,任图书编辑中心设计部主管;2006年至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艺术设计系任教。现生活,创作于乌镇。
李知弥,水墨艺术家,1979年10月出生,200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自幼习画,喜读诗词,职业画家,现居上海。著有《知弥先生心画》,《常相知》,《君自故乡来》等系列书籍,收录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图书馆,插图绘本《幸福就是一家人共度三餐四季》,《美丽诗经》,《周作人文集》系列,朱光潜《美好人生》书系等。2018年度获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较多作品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被机构和个人收藏。
郝中豪,现居北京,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陶花,苏扇博物馆研究员,现居苏州,吴门白雨斋入室弟子。
冯嘉音,1993年出生于江苏苏州。2016年毕业于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家具设计系。现居苏州。
当你沉浸在花鸟画营造的水墨世界时
素一早已将“花”布满空间
这些可能并不是你习惯认知的花
却也是自然之物
这便是素一花道的特别之处
《花腔》开幕式上
将在现场上演话剧《逃之夭夭》15分钟片段
这是年青话剧导演戴俊正在打磨的一部新戏
邀您先睹为快
《桃夭番外篇×恶之幻变与依循旧例的艺术元素》
时长:15min
导演:戴俊
构作:刘潇
戏剧设计:袁天卉
演员:周杨、潘淩飞、马凯莉等
关键字: 内容标签:展览,书画,一朵美术馆,,协会会员,江苏省,上海,入室展览 书画 一朵美术馆 协会会员 江苏省 上海 入室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