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合影
()2019年10月29日下午,“生如夏花·周平水墨作品展”于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展出艺术家周平不同时期的水墨代表作及近期新作共计60件,展现出周平以心造境的水墨精神和生如夏花的绚烂色彩。此次展览是她的首次个人画展,也是对自己多年绘画成果的一次检阅。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姜宝林先生,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李小可先生,中国女画家协会主席孔紫女士,国家一级美术师王培东先生等嘉宾出席了本次展览开幕式。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 姜宝林先生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
20世纪以来,中国画的现代性探索一直以两条线交互地进行:一是中国画内部产生的现代性,从晚明董其昌开始,在20世纪以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石鲁为代表;二是西方影响下的现代性,包括吸收西方现代主义元素融合东方美的林风眠、吴大羽,以及吸收西方写实技巧融合山水画的李可染。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画家画院院委、著名国画家姜宝林先生研究这两种现代性,提出“既要笔墨,又要现代”的创作理念。周平师从姜宝林先生,她的绘画创作正是在这种理念引导下进行的。
2018年2月 姜宝林老师为周平讲解示范
周平是典型的北方女子,性格直爽,在绘画方面充满了灵气。与许多人不同的是,她画画多是依靠直觉,下笔直写,大胆、肯定、生动、鲜活,酣畅淋漓。在这种酣畅的笔势舞动中,又不乏女性对细微处的微妙把握,因此有势而又耐看。对生活的感受能力是艺术家真正的基本功,没有感受,就没有表达的冲动,只能重复别人。周平拥有这难能可贵的感受能力,笔下所写都是有感而发,绝无应酬之作。我们看到,她的作品都源于生活中常见的细节,但是经过她独特视角的提炼,让人耳目一新。姜宝林先生强调的“观察,观察,再观察”,她真正受教并去做了。周平的特点是心中没有条条框框,没有程式化的约束,没有一定怎么画的概念,这种自由自在的表达与她的感受正相应。可以说,姜宝林先生的教导,既给了她方向,又给了她自信。
展览现场
导师姜宝林评价周平时谈到:“她是我的好学生,好在聪明有悟性。她的绘画没有基础,一开始是陪女儿在少年宫学画,慢慢产生了兴趣。几年下来以后,包括在我班上学习的时候,看起来大大咧咧,实际上很用心,理解得很快,悟到规矩即能上手;好在大胆。她画画没有包袱,没有功利心,单纯地喜欢画画。所以她能拿起笔就画,没有顾虑。她的画很纯粹,更接近艺术的本真;好在思维活跃,不保守。没有条条框框,从感受出发,画出自己的真实情感。总之,周平非常用功,虽然她把中国书画当成修身养性的工具,但是她并不是不上心,随波逐流,而是有想法,有感觉,在不断地努力。从另外一个方面,她虽然认为自己是个外行,没基础,但是这正掩盖了她的聪明,她的天份。如果没有聪明和天份,我想她不会取得目前的成就。”
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 李小可先生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
在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李小可先生看来,“周平师非科班出身,曾转益多师,包括王培东、姜宝林、张公者,她向老师学习的结果是表达自己对生活、自然的热爱,用画笔直接抒发个人情感,没有被传统、各种条条框框给束缚住。她作品的有些地方像儿童画般的稚拙,而这种状态会给水墨带来新的表现空间。”
艺术家周平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
周平,从一个不知道自己能画画的人,变成了一个能画画,而且成为一个能画好画的人。她的这个展览既是给别人看的,又是给自己看的。不论给谁看,必将成为她艺术路上一个重要的节点。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31日。
部分展出作品欣赏
展出作品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周平《趵突泉水口》2015年 67x46cm
周平《春风吹又生》138x68cm 2016年
周平《金秋时节(云南原乡所见)》138x68cm 2016年
周平《霾天之下》2016年 64x64cm
周平《秋荷》2015年 68x68cm
周平《神话故事》2015年 69x69cm
周平《生如夏花》2015年 68x68cm
周平《夏山》2016年 68x68cm
周平《夏天的等待》2015年 68x68cm
周平《杜鹃花海(云南原乡小景)》2015年 68x65cm
关键字: 内容标签:周平,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美术馆,,艺术,水墨,开幕式,夏花周平 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美术馆 艺术 水墨 开幕式 夏花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