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晚上7:30,“编辑过程”在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开幕。
开幕式合影
展览以“编辑过程”为题,意在指出,编辑是一种选择,而过程是事物发展中的阶段。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而选择也是如此。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近四十年。在这个短短的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做出了各种选择。有些选择是主动的,而有些选择是被动的。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人物,一些机构在聚光灯之下,而另外一些退到聚光灯外, 甚至于谢幕。从现在去看过去,再从过去的角度看未来。曾经的新作成为旧作,现在的新作也将成为未来的旧作。新作革命旧作,而现在的新作将继续被未来的新作革命——这是艺术的过程。
本次展览分为两个单元,由上下楼层以两条“选择”主线呈现:1. 在艺术史的框架下,机构作为一个主体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对当代艺术的选择——旧作(部分);2. 未来未知和可知的选择——新作。
邓洧《充气玩玩大战西瓜精》(视频截图) 视频1'49'' 2019
傅中望《遗存墨迹》 54×98cm 现成品、铝板、宣纸、墨汁 2018
胡为一《Sprawl》44×54×7cm 玻璃、感光乳剂、LED灯箱、实木镜框、铜质铰链 2017
李占洋《卖水果》 69×34×60cm 木头与玻璃钢 2019
史金淞《甜蜜的梦·模具》(图片为翻制巧克力) 24×27×2.2cm(每单元) 食用级硅胶(可翻制糖果、巧克力、冰块等,在展览现场供观众选用品尝消费
2019
杨心广《泥土 No.3》(局部)不锈钢、土壤 239×177cm 2018
倪有鱼《大象》 46×24.5×6cm 综合材料 2016
二楼单元呈现(按姓氏拼音排序)邓洧、傅中望、范安翔、龚剑、郝世明、胡为一、柯明、李继开、李占洋、倪有鱼、史金淞、徐文涛、杨心广、张诠的新作。邓洧的作品 “吹”,一个丑陋的,明显肿胀得发亮的人身鱼尾的“不明物”用一支黑色的管子从自己的屁股给自己吹气。傅中望的作品“遗存墨迹”结合现成品,拓型和拓片,以“考古”的方式来解读现代文明。史金淞的作品“甜蜜的梦·模具”,用自己的脸翻制模具,展出模具及翻制的糖果和巧克力,并在开幕现场供观众品尝。
刘大鸿《无题》 30×27.5cm 布面油画 1999
王度《飞弹》(四件) 尺寸不一 综合材料 2005
三楼单元呈现(按姓氏拼音排序)方力均、谷文达、季大纯、姜杰、刘大鸿、刘野、隋建国、王度、魏光庆、王华祥、曾梵志十一位艺术家从1991年至2008年的作品。三楼的大展墙上,王度于2005年用《美术文献》和《南方周末》等媒体报刊创作的作品“飞弹”。他认为,媒体是空气、是血液,人类随着不同的时代构建不同的文化。而我们的生活被信息无节制地侵入,媒体几乎成为我们生活的一切。
展览现场
展览将持续至11月1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展览,当代艺术,美术文献,,旧作,巧克力,单元,飞弹展览 当代艺术 美术文献 旧作 巧克力 单元 飞弹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