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十年重启!到徐悲鸿纪念馆看大师最全力作_徐悲鸿-徐悲鸿与齐白石-徐悲鸿纪念馆-油画民族化-齐白石纪念-水墨-设色-立轴

编辑:刘倩 来源:雅昌网
 
历经十年,徐悲鸿纪念馆终于重新开启。1953年,徐悲鸿逝世后,其夫人廖静文将徐悲鸿1200余幅画作和

历经十年,徐悲鸿纪念馆终于重新开启。

nC45oVVUaOWIMTSwVbWIg4ZN62SY8dPVwwu1A54G.jpg

1953年,徐悲鸿逝世后,其夫人廖静文将徐悲鸿1200余幅画作和1200余幅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以及徐悲鸿生前从国内外收集的1万余件图书等文献资料,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1954年,原文化部以徐悲鸿北京东受禄街16号的故居为馆址,建立徐悲鸿纪念馆。1967年,因北京修建地铁,徐悲鸿纪念馆被拆除。1973年,党和政府决定恢复重建,历经十年,1982年12月,徐悲鸿纪念馆新馆在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53号落成,占地面积2180平方米,建筑面积3250平方米。但因展出面积有限、展览设施陈旧,2010年9月1日徐悲鸿纪念馆闭馆在原址进行改扩建工程。

又一次经历近十年,徐悲鸿纪念馆终于建成,占地面积5363.235平方米,展厅面积4163平方米的,纪念馆共有藏品2416件,将长期向社会介绍徐悲鸿生平和各时期代表作及收藏品。

2019年9月17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zR92hk5itta1xaeNphdvLl5FJNV5DUHvM1zsqAyp.jpg

OkZbMzj4Zl1cGmkLUHUOKdaIsQbpBAn5ACVx07wy.jpg

如果你想了解徐悲鸿,这里有关于他最重要也是最全面的艺术呈现,四层展厅里空间里,一到三层为固定陈列,四层为主题展厅。

固定陈列展厅中,一层展厅展出徐悲鸿的生平资料、故居复原以及履历介绍,二、三层展厅展出徐悲鸿各个时期创作的国画、油画及素描作品共计120余幅,包含四个板块:“民族与时代——徐悲鸿主题性绘画创作”“妙造自然——徐悲鸿的风景题材绘画”“写生入神——徐悲鸿笔下的动物、花卉”“翰逸神飞——徐悲鸿的书法”。四层主题展览则在开馆之际推出“大师眼中的大师——徐悲鸿与齐白石”研究展。

开馆之际,【带你看展览】帮您详细导览徐悲鸿纪念馆的每一件重要作品。

iRhQNU7EePrmhk5e5aaaMJKFj9CDO5rh0B60svQQ.jpg

固定陈列二层展厅部分以徐悲鸿的主题性创作为主,以巨幅绘画配合以手稿的方式展出,以“民族与时代”为主题,呈现徐悲鸿以历史和现实生活题材创作的大量人物画作品,包括《愚公移山》《九方皋》《国殇》《山鬼》等作品,克服了当时中国画中丧失写生能力的通病。

DCoNIEnUIft7lanECgdQqFF8UkU5aC1hMZGttE2a.jpg

OE0rGN51LTLWF7L4OcQZmOAgmfUnqIM73g4FQz14.jpeg

徐悲鸿 《愚公移山》 布面油画 213x462cm 1940 徐悲鸿纪念馆藏

“愚公移山”是中华民族的一则古老故事,描述了我们的先民坚韧不拔地与自然抗争,直至感动上天的历程。《愚公移山》中的每个人物、每个动作,包括里面劳动的大象、牛徐悲鸿都用素描来单个展现出来,遗憾的是,这幅作品至今没有找到中国画整体小稿,而油画版本有完整的创作小稿。

9zmzTUhOwJr8ZnaHkbywHRwKXXLxFDREHsUJKJiY.jpg

DR1uIJ8rhOkzMBJ3LzdMoNDeXg4vRL7uJeABHGgQ.jpg

当时国内正处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当时,南洋领袖陈嘉庚先生为支援抗战,招募3000华工修复滇缅公路,保护中国唯一的生命线,徐悲鸿深受鼓舞和感动,于是创作了这件作品。想借“愚公移山”的精神激励国人艰苦奋斗、团结一心,最终取得胜利。

《愚公移山》突破了那个时代中国的传统理念,首次以人体为主要描写对象,充分展示了劳动中的裸体人物大角度的屈伸、肌肉运动之美。但徐悲鸿在创作时,用了西方的模特,同时,我们在画面中可以看到,其中的一些人物并不是中国人的面孔,这也反映了,徐悲鸿眼中的《愚公移山》精神不仅仅是本民族的,是具有世界性的。

ZMOO334gZR36ycxWfgaGApKmcOxFc0tZSeuRvzly.jpg

a5azeA4HxCwFRI1D23O3Qb9StgMm4gfplZsyUKiu.jpeg

徐悲鸿 《田横五百士》 布面油画 197cmx349cm 1930 徐悲鸿纪念馆藏 

《田横五百士》高1.97米,宽3.49米,是徐悲鸿1928年到1930年赴法留学回国之后的第一张代表作,作品表现的是田横与五百壮士离别时的场景,悲壮气概撼人心魄。画中身披红袍的田横拱手抱拳,向送别人群致意。他昂首挺胸,表情严肃,眼望苍天,气宇轩昂。

人群右下角有一老妪和少妇拥着幼小的女孩,仰视田横,眼神满含哀婉凄凉;有人按捺不住,举手欲言;左边满脸络腮胡子的勇士义愤填膺,全身气力都凝聚到握剑的双手之上,手臂青筋暴起,好似要把剑折断;两侍者勒马以待,马儿昂首抬蹄。画中的男女老幼构成了悲愤难当的画面节奏,寓动于静,汇成一种英雄主义气概。背影以明朗的天空和大朵白云,给人以澄澈肃穆的感觉。展现出“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的艺术格调,歌颂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崇高精神。这件作品中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是画面中的背景蓝天白云,从中能够看到典型的欧洲古典油画的画法。

dmXjFJmkSDbpqg34uyZ5PWcoSlSPChKzGCW4mI9D.jpg

UZPZdDBbbXqQt4SiPipYRlfZ5iI37SggVUoqIpz3.jpg

Mr8Lzz1vImpAVTd0I9sslC0MylxehPWerxK546Ww.jpg

这幅作品是徐悲鸿第一次大尺幅的以人物为主的创作,打破了中国传统绘画只推四王,只重视山水而不重人物的这个观念,所以这件作品不仅仅在中国艺术史中,也是中国教科书上人物画的一座丰碑,打破了当时人物画的颓势,开启了20世纪中国写实主义的新纪元。

VYRQn402dduJRyXlxwqvGCNQ9aA6ZBJ7fa2pKgBQ.jpg

wj6c4b17NbPA99Lbb2L5iTf50h4InX0gQKoqZc8Y.jpeg

徐悲鸿 《徯我后》 布面油画 230x318cm 1933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徯我后》这幅作品创作于1930至1933年间,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的时候,徐悲鸿因痛感国土沦陷而心忧如焚,用三年时间创作这幅作品,其用意就是要借此为当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发出渴望求得解放的呼声。

《徯我后》取材于《书经》。夏桀暴虐,商汤带兵去讨伐,老百姓盼望得到解救,纷纷说:“徯我后,后来其苏”。意思是说:等待我们贤明的领导人,他来了,我们就得救了。画面上老百姓衣不遮体,大地干裂,瘦弱的耕牛在啃食着树根,人们翘首远望,眼睛里饱含着期待的目光,好像大旱的灾年,渴望天边起云下雨一样。

dQxSrO1xHEoRJJayre2dCnuwIG9DXhoclCCLCocu.jpg

ZevCXz7ZpwA9jcrsvbxirtX6MDy927tIkXpQoqW8.jpeg

徐悲鸿《箫声》 1926 80x39cm 布面油画 徐悲鸿纪念馆藏

《箫声》完成于法国巴黎第八区六楼画室,这件油画是根据1924年的素描稿描绘完成,素描稿同时展出。徐悲鸿在早期就有意识地探索油画的中国热色,这幅作品的色彩、笔法都具有浓郁东方绘画精神,尤其是构图立意都极具想象力和大胆的革新精神,饱含东方文化精神和智慧。

G2X1YmMQk6CzIvZs6C2EJvOtxSJBTDtUwKuqWU56.jpg

《诗人陈散原》板面油彩 60*73cm 1927-1930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这是徐悲鸿最为得意的人物肖像画,画中画的是陈三立先生,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在北平被日军占领时,绝食而亡。此画长期挂在陈先生的客厅之中。

XqfhjpnOIvexnao4ikeVN0eNcZgmRQQCujlk4dqZ.jpg

《蜜月》布面油彩 93*118cm 1925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这一年徐悲鸿31岁,经济来源撤底断绝,欲从法国回国,后来赴新加坡为富商画像,用来筹措费用,这幅《蜜月》就是他为富商新婚所画的画像。

dtKReKA9EiEmyV7Jakxaonjz0Nf23d9ryfpCgNUI.jpg

徐悲鸿《徐夫人像》1943年 36x27.5cm 纸本炭笔 水墨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夫人面部刻画精到,头发衣服则用大笔写出,笔墨淋漓酣畅,画面黑白分明,简练生动。以中国水墨作素描像,也是徐悲鸿独辟蹊径的创造。 

SQCVCRYVwWc3NYcHYfY1BmsBvzNkDTA4kaQEz6X7.jpg

wm00QEt1hnKBqjocaG8SwSQnXzNYkwdfzh0PdrMf.jpeg

徐悲鸿 《泰戈尔像》 纸本设色 51x50cm 1940 徐悲鸿纪念馆藏

1939年,徐悲鸿受泰戈尔之邀赴印度讲学与展览,分别以油画和国画创作的泰戈尔像,尤其是水墨版本的泰戈尔像,可与西方油画的写实效果媲美。画家对人物的塑造完整、浑厚,衣纹线条的组织优美流畅,通过墨线的穿插和疏密浓淡的变化表现出银色的须发和厚重的长袍。

对双目的刻画尤其细致入微,泰戈尔凝视着前方,好像在构思新的诗篇。诗人一手握本,一手拿笔,动作自然生动,极具神情,它们似乎也在传达着泰戈尔的思想,与脸部表情互相呼应。一片树林作为浓郁的背景,衬托着沉思中的诗人。两只小鸟站在树梢上,与他相伴,真是一派安静祥和的景象。这张画突破中国肖像画不涂背景、留出大片空白的传统手法,以强烈的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wweY1MhMtOPC87uipFt3ZbNbdQn3iM6xeTQUCMdG.jpg

徐悲鸿《孔子讲学》1943年 109x113cm 纸本水墨 徐悲鸿纪念馆藏

作品取材《论语》,画面上孔子端坐正中,睿智豁达的深情表现出思想加的胸怀和风范,他的弟子们就老师的提问发表个字的见解。徐悲鸿在这幅画上使用了刚劲的线条,画面庄严,环境也表现的简单朴素,并通过人物的服装、肤色、胡须、动态的表话区别人物的性格气质。

NckQvxXzOWwepXdfARz9wRaVKdltwAnnFzTJhr0T.jpg

徐悲鸿《紫气东来》1943年  109x113cm 纸本水墨 徐悲鸿纪念馆藏

这是老子出函谷关图,传说道教的创始人老子带着祥光瑞气,西行至函谷关。官吏见到紫气东来,便知道圣人到了,连忙跪下迎接。徐悲鸿在四川青城山完成这幅画,表达对这一先哲的崇敬。老子笑容可鞠、神态飘逸,水牛则温顺地吻着老人的脚,画面洋溢着亲切温馨的气氛。

pX4CzqrjNFUqBq29UhiEeBxg0xv8UwC836kgRlog.jpg

【徐悲鸿笔下的动物与花卉】

徐悲鸿在大众心目中擅长画马,其实因为他善于捕捉动物形象,同时拥有对观察对象过人的记忆力。不仅仅是马,徐悲鸿画的动物都形神兼备,敏锐的把握住动物最传神的瞬间。

画马,徐悲鸿更是开中国大写意动物画的先河,他以富有变化的大块墨描绘出马的体态,寥寥数笔写出四肢的主要骨骼,以笔墨表达马的律动。

mC3G5M3JFlGzteR9tBPUIph2T8bW2Wwby9usR56B.jpg

徐悲鸿 《立马》 纸本水墨 92x61cm 1943 徐悲鸿纪念馆藏

ZW2h1hcLPIK8JWfJzpCwKgw1J6FyAJldQJWjjvrW.jpg

徐悲鸿 《奔马》 纸本设色 130x76cm 1941 徐悲鸿纪念馆藏

比如创作于1941年的这件《奔马》作品,当时正值第二次长沙会战最艰难的时刻,徐悲鸿在新加坡心急如焚,所以画这张奔马图,这张作品在他那里叫《追风》也叫《前进》,寓意长沙会战中国军队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表现他对国家、人民的关怀和战争胜利的愿望。这幅作品也成了徐悲鸿奔马图的符号:“我个人认为,这匹马代表了中国的一种精神和文化符号,中国人将龙马精神,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徐悲鸿的马代表了中国人民那种勇往无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aX0uhE0yaNApOasMnzLIofEusSmXelHw5WKMB3kN.jpeg

徐悲鸿 《群奔》 纸本水墨 95cmx181cm 1942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很多人认为徐悲鸿会画《八骏图》或者《十骏图》,但徐悲鸿纪念馆最大的群马图是《六骏图》,六马组合,呈现于画面之上,构图的安排、墨色浓淡的把握都体现了画家扎实的绘画功底和极具天赋的想象能力。画家以线条和墨块简练地挥写出运动中的马群,以画面中部第三匹马为核心,传达着无坚不摧的力量。马与马之间的关系疏密有致,上下空间饱满, 显出一往无前的磅礴之势。画家将西方绘画的透视融入其中,运用颜色的轻重区分主次前后。六匹马形态各异,体态优美。画家运用重墨、重色和高光处留白的部分产生对比,使最前面的一匹马最为突出。右边第二匹马与左边第一匹马墨色稍淡,拉开了和最前面马的距离,中间两马一灰一棕,使用轻重不同的墨线,形象地表达了马的动态。最远处的马,我们只能看到寥寥几笔绘出的马头,虽然极其概括,观者却能感觉到四肢躯干的位置和体会到它们聚集在一起所形成的强大冲击力。画家运用了大角度透视造成的力度,夸张了马腿长度,尽现了骏马风驰电掣之势。作品奔放而沉雄,体现出徐悲鸿创作的浪漫主义情怀。

我们通常知道徐悲鸿善画马,其实他也善画狮子,徐悲鸿在法国留学时,经常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去动物园对狮子进行写生,他画了有上百张速写稿,为他后来的创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lNSQ2EDO4I5RRAI3tg8tJRmbc9v4czdQ4TCTSLGQ.jpg

徐悲鸿《负伤之狮》 1938年 110x109cm 纸本水墨 徐悲鸿纪念馆藏

1938年,中国遭受侵略,国土沦丧,人民家破人亡,徐悲鸿悲愤难忍,他笔下的雄狮,回首翘望,双目怒视,虽然负伤,但是没有屈服,充满自尊自强,同时也包含着徐悲鸿对民族精神的崇尚。

APvenC16LYNCDTb8bfGtV0aDuG6GfhWvgaCr1yWb.jpg

徐悲鸿 《会师东京》 纸本设色 113x217cm 1943 徐悲鸿纪念馆藏

《会师东京》是一幅取自谐音之意的寓意画。怒吼的群狮代表了中国和反法西斯同盟,它们个个英姿勃发,双目怒视前方。绷紧的肌肉、粗糙的鬃毛和身体厚重的质量感,使画面洋溢着刚劲雄强之气。众多的狮子会师于日本富士山山巅,预言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反法西斯各国的胜利必将到来。画面以灰暗色调、战云密布、风起云涌的氛围映和着群狮的威猛,说明正义的力量必将胜利。一轮红日即将从地平线上升起,喻示着民族斗争胜利的曙光已经到来。此画极富艺术想象力,也极具时事上的预见力,正如画家在题词中所说:“虽未免言之过早,且喜其终将实现也。”

SXpL43tc0yUAnqIpmImf7Jrw0ZykpeAVf3Ol2Nj0.jpg

徐悲鸿《牛浴》 1938年 130x75cm 纸本水墨 徐悲鸿纪念馆藏

xxWUk5phKqyvS6Xw8RUPGn7UH3XhjTFxOkXK7rAw.jpg

徐悲鸿《饮牛》 20世纪40年代 54x38cm 纸本水墨 徐悲鸿纪念馆藏

RldLQK8DqWejf6VSCphuG7rI1RAYYc9W1q3Y8swn.jpg

徐悲鸿《灵鹫》 1942年 121x92cm 纸本水墨 徐悲鸿纪念馆藏

这幅灵鹫,徐悲鸿运用融会中西额手法创作,在表现灵鹫头部的光感、炯炯有神的眼睛和嘴巴、爪子的锐利时,都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技巧,在画羽毛时,则巧妙运用了中国画的皴擦点染,精炼而流畅。

hhUL7iaeTqRWzaow3q9N4olbWND3KMyAusSrjJ5Y.jpg

徐悲鸿《斗鹰》 1939年 155x82cm 纸本水墨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画鹰突出它们锐利的双爪以及凶悍的眼睛,在《斗鹰》中把在空中的格斗表现的惟妙惟肖。相互怒视的眼神、倾斜的身姿和处于上下剧烈透视关系的动态,把雄鹰好斗争胜的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

3e040bm6cNXA42T2VYhze9kKBEJqmXp4mUGAykcO.jpg

徐悲鸿《鱼鹰》 1935年 104x109cm 纸本水墨 徐悲鸿纪念馆藏

eCLEhEtGCXJFag7IxH1h2Fxoa5NuxgYcrjKCrpRB.jpg

《晨曲》 纸本设色 82x99cm 1936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1936年,局势动荡不安,徐悲鸿喜欢任伯年画的麻雀,他收藏的那幅几乎是单纯用墨画成芭蕉梅雀图,可以说是任伯年的佳作之一。

jUgYcZzreUtpT3jhLihHqrRj92OzaK4DuU32Ofm9.jpg

徐悲鸿《紫荆花》1940年 112x56cm 纸本水墨 徐悲鸿纪念馆藏

该画时徐悲鸿1940年应泰戈尔之邀访问印度期间创作的,紫荆花枝条的浓淡干枯,表现出了枝条的质感和前后层次,墨绿色的叶子和浅紫色的花朵为互补关系,画面色彩既清新丰富,又统一于墨色当中,富有韵律感。

nsLyVXidNNgmZRIN1L183cpTGwzX7Tk7TrXbgIhX.jpg

徐悲鸿《懒猫》1943年 150x54cm 纸本水墨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爱猫,家中养了很多猫,乃至于有些友人送给他猫,或者将猫寄养在他家中,他画的猫敏捷,憨态动人。这幅猫一动一静与大块山石和葵花进行对比,使画面格外清新优雅,生机盎然。

【徐悲鸿的风景题材绘画】

徐悲鸿对于中国画的运笔用墨作过长期探索,但在自己作画时,则吸取了中西艺术之精华,创造出现代中国画的崭新意境和语言。

DGY1QwCHSTKPaykO4tEJRrMn6PsITk7GBGZMkOK6.jpg

《漓江春雨》 纸本设色 74x114cm 1937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1935年10月,徐悲鸿到了广西。1937年3月,他在阳朔创作了这幅《漓江春雨》。在畅游桂林漓江过程中,他被桂林美景所感动,并以水墨晕染的额手法创作了这幅泼墨山水,墨分五色在这里充分发挥出来。水墨相互渗透,构成了烟雨江南的景象,墨与墨之前的挤压形成了奇异效果。这幅画把水色山光与薄膜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HccOAbBYrHwlnUqhohfSr3Z8kX5zlEdl7wN7sOpB.jpg

徐悲鸿《山林远眺》1935年 130x121cm 纸本水墨 徐悲鸿纪念馆藏

这幅画里,徐悲鸿用水墨确定树形,再以双勾的手法画出树干,树叶则多用皴擦和晕染结合予以表现。干笔皴擦的树皮似乎在诉说沧桑,墨色层次丰富。

zerFlnURYVR97RczDJZm5WLkDpnM3Uemv4boR2yM.jpg

徐悲鸿《鸡鸣寺道中》1934年 66x77cm 布面油画  徐悲鸿纪念馆藏

X1UriyvaYKZvai2Io6T4jJtgaRPCYBWDtP8Fij6U.jpg

《鸡鸣寺道中》画稿

画面重在表现层次与光感,阳光从树缝里照射出来,投影丰富,冷暖变化表现明显,屋顶上的强烈阳光组成了华丽的色彩。

AdIFEJHcCaXetQFl2DqQrn1tUUXkZSE8fJlLGQ5w.jpg

徐悲鸿《庭院》1942年 64x78cm 布面油画  徐悲鸿纪念馆藏

ALV277CSKejPAqXsFCdIR8YkFp6kjDLQ1up6vweX.jpg

徐悲鸿与齐白石

【大师眼中的大师】

人们最为熟知的向来都是徐悲鸿的大型历史题材巨作,具有民族责任感。但在此次开馆展的四层展厅,以“大师眼中的大师——徐悲鸿与齐白石”为主题,从徐悲鸿对小动物、花卉等题材的创作中,展现徐悲鸿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同时与白石老人相同而共鸣的生活意趣、赤子之心以及对山河风光、万物生灵的热爱,尽显两位艺术大师性情中的天真纯粹、真实诚挚。

Usm14DI37BBggDmCBLXvTVUejBSex20yn0diPP8x.jpg

gjR0N85ZDp5tFsFcQETktZjaWmCuGBMRLcIaJKgs.jpg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对于徐悲鸿,齐白石如此感叹。

齐白石与徐悲鸿,这两位20世纪美术大师,纵然艺术成长之路、年龄出身与家庭背景都不尽相同,自上世纪20年代末相识后却一见如故,在数十年间惺惺相惜、友谊真挚深厚,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此次展览以最代表两位艺术大师的《奔马》和《虾》作为开篇,同时在开篇部分又以一幅徐悲鸿题诗的齐白石画作《山水》象征着两人的诗画合一、惺惺相惜。

iSCZ045fXsSIBq1sqKULWGoJSSrWM5YrQCyMy0kM.jpg

徐悲鸿《奔马》 立轴 纸本水墨  101x54cm  徐悲鸿纪念馆藏

nglkKRbKvt80JldvDVKjgMAakb4GT94bXT8ntQ9z.jpg

齐白石《虾》 立轴 纸本水墨  113x34.5cm  徐悲鸿纪念馆藏

zCCoJXdHVnGyh0iDUqYuMCkUjIqCm4QflDovz3Y0.jpg

齐白石画 徐悲鸿题 《春水绿弥漫》 立轴 纸本水墨  48x82cm  徐悲鸿纪念馆藏

再来看几封徐悲鸿与齐白石的书信,体会二人的深厚友谊:

jBtSvIbMfcufEECWN4H72EVym9ilQVzWmjDamSzz.jpg

白石先生

兹着人送上清江鲥鱼一条,粽子一包。并向先生拜节。鲥鱼请嘱工人不必去鳞,因鳞内有油,宜清蒸,味道鲜美。

敬祝节禧。

廖静文 徐悲鸿

3ge46VLRqyjjAAuDdmg9XaVjbSM2DnbjPwUuKJwQ.jpg

徐悲鸿在信中谈到齐白石的山水画独创一格,年后关于中国美术的展览请齐白石准备一二十幅大作。感慨白石先生山水之作,希望能够得到一幅。

0h8DT4bDh1SynlIXxZCUBfoCpD6HNjjmeTRFuYwK.jpg

徐悲鸿嘱咐齐白石,齐白石的大作不能让其他人买去。

一幅齐白石的《月下寻旧图》,带有自画像性质的画里,背对着观众的持杖老人便是齐白石自己,他用详尽的题跋与自作诗讲述了徐悲鸿邀请自己赴北平艺术学院任教的经历。这幅画曾经多次展出,每次都引得观众追寻二人的故事。

【徐悲鸿与齐白石 花卉蔬菜里的相似意趣】

两人的友谊与意趣还能从多件有意思的合作与赠送佳作中得以呈现:

vNU62MdyDurShcATNXXwuCEmGVI0xS9NsCI8c4l6.jpg

徐悲鸿  齐白石  《青蛙蜀葵》 立轴 纸本设色  101x35cm  徐悲鸿纪念馆藏

XpxWhiGHkCJx8qkj55FTrTPZFnRmjqGDN3xdsaqi.jpg

徐悲鸿  齐白石  《墨虾蜀葵》1948年 立轴 纸本设色  101x35cm  徐悲鸿纪念馆藏

1948年夏天,齐白石和徐悲鸿合作,完成两幅画。一幅是两只墨蛙,随时准备跃起,正好停留在最为精彩的瞬间,两株蜀葵清秀淡雅。一幅是两只虾在相互打斗。徐悲鸿曾经居住在满园蜀葵的院子里,院子里满是红白紫色的花朵,在作画之余,他总能欣赏到蜀葵,所以他也将自己的居所命名为“蜀葵花屋”。

vofe259TCj65hSgNBEMx81eIFvzMs6U65b4D6jhQ.jpg

nQ9o6XH8KKx7DoULo90mWpaAFl3n8VpBgzsFU7sk.jpeg

 徐悲鸿 《白石翁九旬寿联》227.5x43.5cm 1950年 北京画院藏

关于齐白石与徐悲鸿的深厚友谊,还可以从一幅徐悲鸿为齐白石九十岁生日写的对联中窥出一二。以“康强逢吉真人,瑞老返童还无尽年”祝白石老人九旬大庆,徐悲鸿一般不写如此大字,而且以绿枝红桃作为对联的背景,这在徐悲鸿的创作里更是少之又少,可见齐白石在徐悲鸿心中的分量。以寿桃为背景,一是祝福先生福寿,二则是因为齐白石先生也喜欢桃子,尤其是北京的水蜜桃。

关于齐白石喜欢吃桃子,这件事情在徐悲鸿的心里永远记得:“每次桃子成熟的季节,我父亲总是要让当时北平艺专的那辆小轿车去接齐先生,来到我们种桃树的院子里,两人相距摘桃子,一起品尝,每次回去的时候都要给齐先生带一筐桃子,而下车的时候,齐先生就不下车,说‘桃子先进屋’,然后先生做在躺椅上,一筐桃子放在自己的脚边,两三分钟就睡着了。”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庆平曾向艺术网讲述二人的故事。

Zeqqf5IUwwC13GQ6jR3YLgXtzfseMR9d19EFDXVW.jpg

白菜 齐白石 纸本水墨 58×32厘米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与齐白石都创作过关于花卉蔬果的画作,橙红晶莹的柿子、灿黄水润的枇杷、玲珑剔透的葡萄、娇小黄嫩的竹笋、甚至是最常吃到的蘑菇、白菜、萝卜、豆角,这些生活中的“食之味”都曾被两位画家捕捉。

66v4qb628jmYTh4tsYi447cX6oEIxPcVJ7jDnns8.jpg

徐悲鸿《白菜》  纸本设色 68×26厘米 徐悲鸿纪念馆藏

O7hiOSZXnwcWw04Ph34JrMQUgPJW88ca3oyvWPnn.jpg

齐白石《草虫》立轴 纸本设色 45x34cm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的《白菜》与齐老的《白菜》在此次展览中一同展出,观众可以通过对比更直接地感受到两位艺术家相同的天真情趣和各具特色的表现手法:徐先生的白菜极具造型感和真实感,看上去饱满鲜嫩,一旁的萝卜更是粉红水润;而齐老的白菜则是层次分明,笔法酣畅,寥寥数笔便概括出了白菜的青白肥壮,旁边配着齐老最爱的雁来蕈。一道或是清淡的萝卜白菜,一道或是鲜美的蘑菇白菜,两位艺术家也都是颇有情趣的生活家、美食家。

MAwY0eZHEuJzuTkiBAN9ON1zdjL2whDmrj6bdbeS.jpg

徐悲鸿《猫》  纸本水墨78x39厘米 1935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6qgmsI3d2K0JpELVGPmZAfhzXqrXTkUd9X76EPZV.jpg

齐白石《烛鼠自称》  纸本设色 34x26x2厘米 1947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喜画猫,白石老人喜画鼠。此次展览将徐悲鸿的《猫》与齐白石的《烛鼠自称》并排展出,将原本处于不同时空中的两幅画并联成了一个“猫和老鼠的故事”,更显趣味。

徐悲鸿用水墨充分晕染出了猫的体积感与分量感,憨态可掬,在这幅画中又巧妙地只画了两只猫的背影,它们静静地看着前方,是在观察着那偷灯油的小老鼠吗?而旁边展出的正是齐白石的《烛鼠自称》,白石老人用浓墨点出了老鼠的小眼睛,干墨勾画出了细胡须,长尾巴,短脚丫,鬼鬼祟祟,与猫的淡然自若形成了鲜明而极有趣的反差。

除了猫和老鼠,在这次展览中,观众们还可以看到两位艺术家创作的鸭子、松鼠、猪、猴子、螃蟹、麻雀、鱼鹰等诸多动物,徐悲鸿、齐白石用各具特色的手法展现着万物生灵的生命力,真实传神,生趣盎然。

PseCYRq6ItCz4SWopaJU1L9TDOmSh1YxWuNZtVaK.jpg

WO8fVD5wqYHNxASsBVbtpWWkx3B2SzvLVF1lyxk9.jpg

徐悲鸿与齐白石分别创作的漓江山水

acz4UC9nKOdbkjKBTBbto8pMlcJNzd0oepXwV8P8.jpg

徐悲鸿《荷花》立轴 纸本设色 81x47cm 徐悲鸿纪念馆藏

vbOkJfjSIIIFtI8D7TqvMalCKJoIeJaSpYbfBTq1.jpg

齐白石《残荷》立轴 纸本设色 104.5x34.5cm 徐悲鸿纪念馆藏

4zWqGjX4UyYn3BmbCiVXcFNNTsk6vXBO8eyf2dlh.jpg

齐白石《鸡》立轴 纸本设色 133x32cm 徐悲鸿纪念馆​

zfvSkgYHBQbsXkCEqDnDnWx3jMTNHFzpgJX0RC6N.jpg

徐悲鸿《鸡凤仙》 立轴 纸本设色 101x39cm 徐悲鸿纪念馆藏

Z4og3Twt5JzPZmP3nQkqGNY7LAQMwLhABnfzHXkT.jpg

齐白石《松鼠》立轴 纸本水墨 184.5x48.5cm  徐悲鸿纪念馆藏

TriFRbtgZ5VV9N0g0E2k12HAHD1CllFoxqrHqylT.jpg

徐悲鸿《松鼠》立轴 纸本水墨 83x38cm  徐悲鸿纪念馆藏

NqoebwdTaky6St5UCpA9FYWPJeea8a1Bg0uepELi.jpg

cWp6nxrT5wW77KbNWNjM6kKML2CC2mfBy3FKR4xC.jpg

T6wU6fd2ZzFaAKe3TrLqwmH1t9GGZHKFctChTSqx.jpg


关键字: 内容标签:书画,徐悲鸿,徐悲鸿与齐白石,徐悲鸿纪念馆,油画民族化,齐白石,,纪念,水墨,设色,立轴书画 徐悲鸿 徐悲鸿与齐白石 徐悲鸿纪念馆 油画民族化 齐白石 纪念 水墨 设色 立轴
下一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闪光的足迹——广州艺术博物院藏革命历史题_革命历史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历史-剪纸-广州-博物院||上一篇:赏孤山云鹤之美:袁进华个展亮相敬一书院_敬一书院-袁进华-展览-自然-艺术家-浙江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