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合影
导语:“岁月不语,惟石能言”。贺兰山岩画区入口处两块大石上的这句话,可以很好的阐释西安知也美术馆开馆展《石语记》题目所呈现的表达。
2019年9月21日下午一场行为音乐《语石》拉开了《石语记》的序幕,用歌曲的方式唱出了艺术家的名字,而碑林副研究员杨兵的行为作品《碑林》更加强化了展览基调与主题。这种独特的开幕预热方式也暗合着展览与知也美术馆的定位与态度。
展览由艺术家孙蛮策展、彭德做学术支持、邓波做学术主持。共展出30位艺术家的34件作品,其中包括4件影响作品、2件装置作品和1件行为作品。
音乐行为作品《语石》
行为作品《碑林》
“石语记”在语什么?
“石语记”以西安美院中青年教师作品为主题,试图以西安碑林博物馆所展陈的内容为线索,探讨被称为“艺术”的事物,在剥离了诸如巫术、偶像崇拜、历史记录等功能性的情境下,作品的意义和承载作品的“物”是什么关系。
诚如策展人、西安美院油画系教授孙蛮所言:“虽然展览题目是关于碑林的石语记,但是我们希望这个展览能给大家带来从另一个角度的思考:那就是对传统的和现代的语言、技术、审美、意义等问题异同的思考。但是,展览也是一个作品,展出了最终怎么看,都得观众自己解读。”
批评家苏中秋的解读便是:“学院体系之下的一种现代艺术形式探索。”
展览现场
碑林博物馆副研究员杨兵则告诉艺术网:这是西安首个以世界文化遗产——“碑林”为主题而生发的当代艺术展。参展作品的创作理念大多源自西安碑林中的古代石刻,这是对传统图像当代性转化的一次集体尝试,是对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存在方式与意义的集中思考,为西安艺术家冲破城墙之围,探索更高艺术境界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展览以“碑林”之石作为点来切入,把每一个人对物与艺术的关系呈现给观众。 批评家、西安美院博导彭德先生观看者后认为“作品水平还是比较整齐的,毕竟属于学院派,可以看出来大家都是很用功的”。碑林承载的是传统文化意义,展览用我们当下的艺术创作手法来转换。“石可能是自然的石头,也可能是人工的石头,这两种石头转换成艺术品以后,它既不同于天然的石头,也不同于人工的石头,加入了作者的意图,然后把这个作品再呈现给观众,观众看出来是另外一种意蕴。” 彭教授这样解读主题。
上一页 123 下一页关键字: 内容标签:知也美术馆,石语记,碑林,,展览,石头,艺术家知也美术馆 石语记 碑林 展览 石头 艺术家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