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合影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之际,为进一步弘扬习总书记享誉世界的“一带一路”伟大构想,年逾八旬的老艺术家黄名芊先生,整理六十余年反映西域丝绸之路人文风情的画作精华,汇集成《丝路放歌》专题画展,于2019年8月20日至8月25日在麓湖广州艺术博物院8号馆举行,以其独创的沙漠画技法,向祖国献礼。
开幕现场
岭南美术院院长阎义春致辞
艺术家黄名芊致辞
黄名芊先生,号蓝田山人,吐纳轩主,1935年生,江西南康人,大漠山水画开拓者。教育部属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创始人之一,中国(新余)傅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顾问,中国画资深教授,中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江苏江海书画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事艺历程67年。196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山水画师从傅抱石、钱松嵒等先生,属新金陵画派名家、传人。他谙熟传统的山水画,在傅先生“其命维新”的思想熏陶下,“溯古哲之精神,抒一己之怀抱”。专修中国山水画。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随傅抱石先生组团的祖国二万三千里旅行写生,期间在广州,经抱石先生介绍与岭南派诸位大师黎雄才、关山月、杨之光先生结下了深厚友谊,并吸收了岭南画派诸多精髓,受到时任广东省委书记陶铸同志的亲切接见。壮年名芊先生长期任教于江苏艺术高校,并不拘泥于受教的传统山水画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起,数十次涉足祖国西域大漠,推陈出新,独创沙漠画法,大漠作品系列先后问世,填补了中国山水画史上的空白,被文化部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欧阳希君誉为“中国沙漠画第一人”。
作品中《路漫漫》随神舟飞船遨游太空、《驼铃声里笑声扬》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还有作品被国内及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挪威、阿联酋等国的国家博物馆、专家学者和个人收藏。
展览现场
画戈壁沙漠,画荒野草原,往往容易因为追求画面的大效果陷入空泛,黄名芊在创作中力戒出现这种弊端。他牢记中国画“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要求,努力把画面的势态和笔墨造型的情趣结合在一起,使这些作品既夺人视线,有第一眼的效果,又耐得起细细琢磨,经得起推敲。
研讨会现场
1993年春,他应德国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马蒂亚斯教授的邀请,在卡塞尔“幻梦”画廊举办画展,受到了欢迎。1997年秋,德国卡塞尔大学、卡塞尔市银行为银行的“外国日”再次邀请他赴德举办画展。外国艺术家和观众之所以欣赏黄名芊的作品,正是着眼于他把传统和创新做了较为机智和巧妙的结合。而黄名芊在参观艺术博物馆所得到的西方古典和现代艺术的知识,也驱使他更有信心地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前进。这时,他也更深切地感受到,中西绘画的表现体系和手法虽然不同,但在境界的追求上有共同的地方;越走向现代,艺术创造就越重主观、重随意抒写。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公明主持研讨会
艺术创造最主要的是人生体悟,是人的内心精神的自由表现。艺术家越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就越能获得更为广阔的艺术表现的自由。也在这时,他体会到,山水、花卉的现代表现,首先是观念的转变。观念转变中的关键是用何种心态和眼光去体悟自然。
艺术家黄名芊在研讨会上讲话
只有创作者真切地热爱和拥抱自然,把表现自然的激情和欲望转换成自身生命本体的欲望,艺术创造才将会是精神境界的体现。从这个角度看,独立的形式追求是没有意义的;在本质性的情感和欲望的真诚表达中,新的形式感会脱颖而出。
此次《丝路放歌》专题画展,弘扬“一带一路”时代主旋律同时,名芊先生以其独创的沙漠画法,展现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域丝路人文风情画卷,必将给岭南艺术爱好者带来一场与众不同的精神盛宴。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丝路放歌》,书画,黄名芊,,山水画,画展,岭南,沙漠《丝路放歌》 书画 黄名芊 山水画 画展 岭南 沙漠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