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版画家,蒙克及他那幅举世闻名的《呐喊》一定最先被想起,或许还有A.丢勒、伦勃朗、珂勒惠支甚至安迪·沃霍尔一连串名字会冒出来,这些都是艺术史上伟大的画家。20世纪30年代,一位伟大的导师也在中国广泛传播版画,向年轻人介绍版画,举办“木刻讲习会”。他曾说:“中国木刻图画,从唐到明曾经有过很体面的历史。但现在的新的木刻,却和这历史不相干。新的木刻,是受了欧洲的创作木刻的影响。”这个人的名字叫鲁迅!
随后,鲁迅还出版了《铁流》、《死魂灵百图》、《一个人的难受》等版画集和带有版画插图的书刊,给予了当时迷茫在艺术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的青年人极大的影响和鼓励。也正因为他的努力,才开始有了我国创作的版画——新兴版画。新兴版画从它诞生那天起,便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血肉相连,它成了中国革命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30年代左翼美术的主力军。版画家是以艺术家和革命战士的双重身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毫不含糊地以艺术作为战斗的武器,在思想教育战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自此,鲁迅的名字和中国的版画已经紧密联结在一起。
实践的力量——第九届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现场
2019年6月22日下午,“实践的力量——第九届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在南京金陵美术馆开幕。
在此之前“实践的力量——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已成功举办八届。2016年第七届获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项目立项,曾在北京、上海、西安、石家庄、台湾、厦门等多地的重要学术机构巡展,得到了国内外版画业界的广泛关注。
展览现场
“当年我跑马占荒,策划、举办了“实践的力量·第一届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彼时,我环视艺术界各种文献展示,茂密的园林中唯不见版画文献展,心生遗憾,遂生出臆想,把版画植入生态园中,做比说大,说干就干。过去的8届展览,虽然伴随汗水与辛苦,但这棵大树却也枝繁叶茂,绿树成荫,引来鸟语花香,看客无数。而今仰望星空,我由衷欣喜和骄傲,实践终于产生力量,文献已经生成。”展览策展人、金陵美术馆馆长刘春杰告诉艺术网,“2007年4月23日,开幕式时我忐忑不安地说,展于南京博物院的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燃薪于四海,也必将传播于五湖。我们力争为中国当代版画添砖加瓦,为中国当代版画树碑立传。回望九届展览,无比欣慰。”
展览现场
展览策展人、金陵美术馆馆长刘春杰介绍了第九届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记录当代版画,推动当代版画的发展,是我们最初的学术目标,用版画的实践来产生力量,留下文献,留下记录。”
第一大特点是,邀请中国当代最活跃的版画家,来参加这个活动。老中青三代艺术家,每一届都要加入一些新生的板块力量,注入新鲜的血液。
第二个特点,就是在展示上,不是传统的作品的悬挂和展示。有影像,有动漫,有动画,有版画的装饰等等,同时还加上了大量的版画文献资料,版画的一些创作过程,一些重要的出版物,画家的成长轨迹。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版画展能做到把文献同时展出。
第三个特点就是,这个画展它是暂时的,因为我们展两个月的时间,但是展览结束后,主办方会出一本画集,把展览现场、展览的评价,把这些大事记全部放到话题里。用文献记录的形式,用画册的方式,使这个展览得以延长,做到永不落幕!
《红之一》 苏新平 112x168cm 铜版画 2017年
“随着改革开放,我们现在的艺术越来越多样化。中国版画届走出了很多当代的艺术家,比如这件作品的作者是苏新平,他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副院长,是当代著名的艺术家。”刘春杰馆长走到作品前说道:“他的版画呈现出的状态,就和我们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黑板木刻,有很大的反差,他关注的是生活的局部,日常。他反映的并不是说非白即黑,或者是一个具体的事件。当代艺术家,更追求的是自己内心的律动,更注重艺术本体语言的追求,那么他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就是当代版画的一个新的面貌。这个面貌就是在传统和传统形成了一个有文脉的连接,但是它区别于传统的作品。”
张敏杰 舞台No.3 65×95cm 平版 2015
刘春杰馆长告诉艺术网:“ 这件作品是中央美术学院张敏杰教授的作品,他的作品的一以贯之的是关注人的命运,人的生命,生命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张敏杰教授是从唐山地震灾害中得以逃生的一个鲜活的一个生命。他对人的生命力的感受和我们不一样,在他之后的几十年,他都是描写人类自然,描写复杂的人生舞台,他把人生看成了一个戏剧的延续下来的这个情结。“他提出的问题就是一个问题,就是生命的意义。张敏杰教授的作品在这个内容上区别于以往的其他画家,在手法上,用复杂的描绘,写实的人物造型,无以记述的,不计工本的这种劳动,来表达出生命的力度。还有就是一个群体这样的组成社会的这种力量。”刘春杰说。
袁庆禄 长城 100x500cm 套色木刻 2018
“袁庆禄先生属于老一辈版画艺术家,40多年前,他就已经很有名了”刘春杰说,“他的作品写实,有参与感。参与社会生活,干预社会生活,和歌颂社会生活。他注重于少数民族题材和历史题材的创作。他的作品内容可能相对没有重大的题材,重大的事件,但是他一直关注重大的题材。这样的作品,他要用很长的时间来创作。袁庆禄老师的作品感染力很强,而且他延续了中国版画的精神,就是为社会讴歌,参与社会生活,反映重大题材。这也是在今天的版画家群里也是很少有的。他参加了我们所有的这9届的展览,他也是最受关注的一个艺术家之一”。
朱健翔 截面之十五.温度 200x80cm 凸版 2017
青年艺术家朱健翔的作品用最传统的木刻手法,表现比较传统的题材,但是他关注的是基层的百姓的普通生活。刘春杰说:“中国版画一开始是为时代代言,为民族代言,它是一个战斗的武器,是鲁迅先生倡导的这种版画精神,那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版画家们越来越开始关注日常,关注普通人,关注普通的生活。关注这个平淡的日子,这也是艺术的一个重要的一个追求,就是追求艺术的本体语言和人们生活的日常化,这是一个境界,没有色彩斑斓的这个色彩的设置。是黑白的,没有大人物,没有重要事件,就是普通人的普通的生活。这个更容易唤起观众的这种欣赏的意愿。”
隋丞 颠倒的浮水者 65x110cm 木版画 2018
隋丞的作品更多像是精神层面的,他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他的作品表现出了当代人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之后的思考。“作品飘浮犹豫,因为生活变得更加的立体了,不同的立交桥,不同的停车符号,不厌其烦的这个立交桥的往返。让我们焦虑,让我们思考,那么隋丞 这个画家他把自己的思考植入到这个作品里,所以我给他的前言里写过,他的作品是精神性的。更多的形而上的一种文化人的思考。还有知识分子的担当,因为发问提问思考是知识分子不可推卸的一个责任,强调当代版画,它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说,时代变了,生活变了,版画和其他的画种,包括文化艺术一样,也要变,艺术当随时代。”刘春杰说。
张辉 向光注视-8 45x97cm 平版画 2018
“当代版画,它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时代变了,生活变了,版画和其他的画种,包括文化艺术一样,也要变,艺术当随时代。” 走到张辉的作品前,刘春杰说:“湖北美术学院的张辉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个性,当代性很强。比如说画面中这个女孩的这双大眼睛,一个真正的一个人的眼睛是没有这么大的,那么他为什么刻意地描写这双眼睛?还有他对这个女孩的表现,并没有穿女孩的一个服装,而是穿着一个中性的服装。就是现在青年画家考虑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描述,对心灵的挖掘,比如透过这双眼睛,和这个女孩的服装的打扮,来反映现代年轻人和以前,和前辈的无论是从服装,发式,还有自己的打扮上,精神气质上,都产生了一个变化。这个变化就是说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就是,现代年轻人他不是像我们想象中,他们很简单,他们不读书,实际上他们有很多的思考,他们有很多的追求,但是他们的追求和我们的思考,已经跟我们以前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
展览现场
实践的力量——第九届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共征集到近60位艺术家的一百余件版画作品,均为当代最活跃最优秀的版画家的代表作。展览延续了之前八届的高学术性与艺术性,所展示的版画精品作为当代版画的实践样本,从材料、语言方式、艺术观念上都呈现多元态势,如此具有包容性、代表性的研究,虽然呈现的是当代版画进程的一个侧面,反映出的却是版画的这个时代精神。参展艺术家也并非每个地区均摊,而是经过精心选拔,既有袁庆禄这样的前辈艺术家,又有苏新平、王华祥、张敏杰、杨锋等具有代表性、研究性的版画艺术家,还有张辉、吴建棠、王觅、朱健翔、夏玉清等从同代画家中脱颖而出的新锐,这些新生版画力量的加盟为中国当代版画注入了蓬勃生机。
隋丞个案研究展现场
3号展厅的隋丞个案研究展,作为“实践的力量——第九届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的特别单元,该展展出了艺术家从80年代至今的版画作品,表现了60年代版画人足迹的基本轮廓。
隋丞教授出身学院,却跳脱传统框架,在作品上展现高自由度。不仅个人风格强烈、形式各异,且在不同的创作类型间更是游刃有余。隋丞在表达与呈现时代,也有为时下代言的野心,他的艺术充满思辨、责任、担当,深沉而辽阔。
4号展厅的展览文献部分,策展人收集、整理了众多版画艺术家的手稿、创作心得、历史视频资料,与版画相关的出版物、印刷品等。此外,展览还展出了艺术家创作草图、木版原版、出版画册以及从2007年到2018年八届《实践的力量——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画册,这些资料都具有极大的文献意义和研究价值。正如策展人刘春杰在展览后记中所说:“实践的力量”源于人微言轻的胆怯,最初把“文献”藏匿,企图暂时遮蔽众人视线,低调成长。以隐秘的方式小心翼翼,用“实践”掩护“情报收集”,掩盖书写历史的野心。是故,这个展览有别于其他,展览和画册着实下了番功夫,植入大量“情报”,有实践者艺术动态、有个案研究、有版画大事记、有对历史的回顾,还有展览现场记录。对于参展作品的选择,删除一贯的尺寸要求,也包容了数码版画、影像、版画动漫、装置......
“实践的力量——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至今已走过13个春秋。13年前,它属于“少量文献的文献展”,但策展人坚信只要实践,文献即产生。接下来的每一届展览都参照、互动、互补、共生,不断成熟和丰满。正如期待,如今的展览影响渐起,更多的优秀艺术家和作品纷纷加入,真正实现了“燃薪于四海,传播于五湖”,为中国当代版画添砖加瓦、树碑立传的美好初衷。现在,“实践者说”改为“文献者”说,似乎更合理。也可以说,是实践让艺术持续,实践产生力量。展览还将继续,实践永不停止。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20日。应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邀请,部分参展艺术家作品将在8月9日至15日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期间亮相剑桥。
部分参展作品:

《规定》 王艺 185x276cm 尺寸可变 丝网版画 2017年

《红之一》苏新平 112x168cm 铜版画 2017年

《荒野之九》 张广慧 120×55cm 套色木刻 2018年

《民间肖像之一 川西理塘》 曹琼德 84X120cm 综合版 2014年

《内敛的灰色之三》 卢治平 50×72cm 丝网版画 2019年

《涅磐-11》 范敏 50×65cm 平版 2016年

《山》 尹朝阳 78x121cm 丝网版画 2018年

《王的词典(六)》 王华祥 100X70.5cm 丝网版画 2018年

《无系列之福禄寿》 王晓林 92×92cm 木版画 2019年

《舞台No.3》 张敏杰 65×95cm 平版 2015年
关键字: 内容标签:刘春杰,当代版画文献展,版画,金陵美术馆,,展览,艺术家,实践,中国当代刘春杰 当代版画文献展 版画 金陵美术馆 展览 艺术家 实践 中国当代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