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现场
2019年6月21日晚6点,由艾维美术馆主办,南强街巷、不空茶器协办的“夏至——张永正作品展”在昆明云隐·西山国际艺术交流中心艾维美术馆拉开帷幕。
作为艺术家在昆明的第三次个展,“夏至”由罗菲担任策展人,展出了张永正2003年至2013年间具代表性的作品,许多作品也是首次在昆明亮相。作品涵盖了张永正的布面丙烯、综合材料、纸本绘画和手稿等70余件作品。
展厅一角
展览取名“夏至”,作为节气,这一天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日照时间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由于日照充分,万物生长迅速。张永正曾经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创作绘画并以此为作品命名,张永正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变化的协调一致。而他所有的绘画也都呈现出仿佛“夏至”一般旺盛而热烈的生命力,一种基于自然规律持续生长的状态。
张永正来自甘肃陇西,2004年移居云南。他身上天然带有西北汉子的漂泊感,苍劲干练,如同他的画一样。
张永正《2006190》78.7x109.2cm 纸本、漆 2006年
张永正《2006203》109.2x78.7cm 纸本、漆 2006年
在罗菲看来,张永正的绘画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在于他把东方神秘主义经验和西方现代形式主义绘画进行了恰当的融合。张永正的大部分作品都具有抽象绘画的面貌,但这并非基于西方抽象主义逻辑,而是从中国传统书法、节气变化等自身文化表述中发展出来的个人经验,他把这些经验通过材料与形式实验的方式表现出来。正因为此,张永正的绘画带着强烈的运动感、神秘感和趣味性。
世间万物的呼吸,此消彼长、充盈、释放,周而反复,形成生命的节律,东方神秘主义文化对事物内在的律动与变化尤为敏锐。张永正在艺术上的兴趣也是源于这样一种文化上的直觉,他关注宇宙万物的变化节律,仿佛关注自身的呼吸状态。这反映在他布面作品的命名上,比如“过程”系列,按不同主题又分别与节气、四季、五行、灾难有关。张永正从道家和儒家思想里获取精神资源和图像资源,探寻抽象形式与玄学以及当下经验之间的关联。
张永正《2008001》109.2x78.7cm 纸本、漆 2008年
张永正《2008062》109.2x78.7cm 纸本、漆 2008年
张永正也善于将抽象形式与即兴书写融为一体,在“过程”系列绘画中常常出现近似象形文字或上古彩陶纹饰——这正是张永正家乡甘肃的马家窑彩陶文化给他带来的灵感。那些布满画面类似行草一般的字样像暗藏诡秘叙事的长篇小说,只是这些“文字”都不可识别,注重“书写”本身。这种“书写性”的线条在张永正的纸本创作中随处可见。这里需要提及张永正的艺术启蒙,最早得益于父亲早年对他和哥俩在书法上的训练,多年来的书法训练使得张永正对书写性的行动有着很深的体会。而书写,同样是一种基于呼吸的艺术。但他很快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中国写意绘画以及书法传统中寻找具有表现力的因素,他通过线绳、布料等材料以及鞭打、滴洒等行动来强化画面的肌理感。张永正没有局限于某种特定的风格,他在理性构成和随性表现之间游走,在谜语般的符号和肆意的线条之间布局。我们看到,张永正善于用多种工具和不同手法来“制作”绘画,比如他用喷枪结合米粒喷绘出神秘的点状,结合竹签喷绘出放射状的线条,这种抽象绘画的制作方式与他随性的书写相结合,形成独有的个人风格。
张永正的绘画强调过程,画面洒脱、洗练,极具动感。在“极线”系列中,张永正把神秘主义体验和抽象主义绘画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他用漆滴撒在画布上,无数滴撒的线条形成缓缓展开的光晕样式,让观众仿佛进入神秘而深邃的宇宙空间,有的空灵,有的热烈,有的绚丽。法国艺术批评家乔治斯·达修特(Georges Duthuit)在1936年《中国神秘主义与现代绘画》一书中提出了一种亚洲玄学和现代欧洲艺术颇具影响的美学解释, “中国艺术家渴望扮演一种有洞察力的角色,寻找一种能够统治控制众生的力量,这种力量能统治世间、天堂及他自己的意识”。这似乎是对张永正这类画家最佳的评注,他绘画中的表现性不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个性或潜意识,而是表现某种神秘的宇宙力量,这种力量同时也寻在于人的意识深处。因此,张永正的绘画实验一方面是探寻一种现代主义绘画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更深处,是他对自身文化自觉的追寻和转换意识。
在展览现场感受来自夏天的声音
开幕式现场特别邀请到声音艺术家王集云(寒鹰)先生和以色列音乐人悠悠先生在美术馆根据空间和张永正的绘画即兴创作来自大自然来自夏天的声音,邀请观众一起来经历这场由视觉和声音艺术引领的“夏至”体验,回归自然,回归到与自然万物共同生长、彼此滋养的时刻中。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31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艾维美术馆,张永正,夏至——张永正作品展,,抽象,神秘主义,书写,艺术艾维美术馆 张永正 夏至——张永正作品展 抽象 神秘主义 书写 艺术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