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的逻各斯”展览现场
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和艺术学院正式发表、承认“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从此,摄影术正式诞生。摄影的出现对绘画是一次极大的挑战。1874年一群年轻的画家在巴黎卡皮西纳大道的一所公寓里举办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有31位印象派画家参展。绘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现实的模仿。2019年,一名叫夏语冰的毕业生顺利从中央美院毕业,在此之前我们先看一下夏语冰同学的作品:
夏语冰创作的诗歌
夏语冰画的画
当你看到以上的创作时,是否意识到这名喜欢戈雅的同学是人工智能,一个AI!或者说她是一个机器人!当科技对绘画进行挑战的时候,绘画又该如何回应?科技会成为绘画的僭主吗?那么绘画面对的挑战是来自与科技的发展吗?这也是“感觉的逻各斯”这一展览向观众传达的思考。
近日,“感觉的逻各斯”绘画展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一号展厅开幕,展览展出了孔千、丁成、徐畅、伍礼、方凯、单鼎凯、陈鹏这七位艺术家的人物肖像作品,共计48幅。
逻各斯是欧洲古代和中世纪常用的哲学概念。一般指世界的可理解的规律﹐因而也有语言或“理性”的意义。赫拉克利特最早将这个概念引入哲学,逻各斯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早提出的关于规律性的哲学范畴。亚里士多德用这个词表示事物本质的意思。用“逻各斯”为题,表明本次展览旨在多角度地呈现艺术家对肖像绘画这一题材的探索,深入研究具象背后的抽象意图及思考,挖掘现实其以外的价值。
“本次展览中七位参展艺术家皆是学院派,但他们又不满足于学院派的轻车熟路,他们肖像绘画当成探险的实验。展览展出的人物画作品有别于相机的记录或超写实的描绘方法,带有强烈的个人表现方式和内心思考。”本次展览策展人陈鹏表示。
展览现场
陈鹏
1987年生于江苏徐州,2018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学位。
《Green Beard》 60cm×80cm 布面油画 2019年
《Green peacock 》 180cm×130cm 布面油画 2019年
陈鹏既本次展览策展人,也是参加艺术家。“画是自我修行的方式,言画的是谁不重要,他只是一个载体,承载着我的情绪和思考。有些时候也会很想去画一个人,但画的时候也会带入自己的思考,糅合了自己的主观意识”陈鹏这样表示他的创作。
《玫瑰园2》 130cm×90cm 布面油画 2019年
《顾2》 60cm×80cm 布面油画 2019年
陈鹏的作品以冷灰色主调营造出一种空灵、幽冥的画面意境。当谈及为何会形成这种画面效果时,陈鹏说:“我想跟成长环境有关吧,家里的人大都有宗教信仰。因为一些原因,我画过很多佛像,在这个过程里面,可能形成了某种感觉。对现阶段我自己想要表达的那种情感,我还不能完整地叙述,但是我想到的词语就是——善良、善意。”
伍礼
1983年生于湖南湘潭,1995年从事绘画至今。
展览现场
位于海报后侧的主展墙上,展示三件来自艺术家伍礼的作品。与其它参展艺术家不同,伍利并非专业美术院校出身,但这并不妨碍他的艺术天赋,栗宪庭称其为“天才画家”,他说:“伍礼一定是个生命力旺盛的人。但他不善言辞,沉默寡言。伍礼一定是个情感浓烈的人,唯情感浓烈,内心蓄积的活力才涌动不息,唯画画才能舒缓他内心感觉到的生命活力。伍礼也一定是个敏感的人,唯敏感才明晰自己的内心,有话要说,并知道自己要说的“话”是什么,所以他的敏感也促使他能够寻找到适合表达自己的方式。”
《战国的硝烟》 150cm×600cm 布面油画 2008年
《战国的硝烟》 布面油画 局部150×600cm 2007年-2008年
谈到对艺术的认知时,伍礼认为:“艺术是自己的事,做艺术本身就是要能永远自己提着自己走。画自己想画的东西并活出所处时代真实的自己!”
孔千
1956年生于天津,祖籍山东。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上课之余就中西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进行创作。作品多次参加展览和发表。
《素描男人体之二》 25.5cm×24.5cm 纸本素描 2013年
《素描女人体之三》 25.5cm×24.5cm 纸本素描 2013年
本站展览中,艺术家孔千带来其素描作品。一直以来,“素描”与“理性”有着某种对应关系,对于孔千而言,素描是一种独立又自由的表达方式,孔千说:“素描有其独特的地方,就是它的单纯、气息。”套用温克尔曼对古希腊雕塑的评语以表孔千对素描的感受既: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方凯
1983年生于安徽六安,200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油画专业,现生活工作于南京。
《WH》 50cmx6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BOBO》 50cmx60cm 布面油画 2013年
一组暗色调、充满忧郁气息的作品出现在展厅内,方凯以他特有的作品引人注目。他总是乐于表现人物的眼睛,“人的眼睛是最具穿透力的器官,当我画一个眼睛盯着观众的时候,我更愿意减少这种穿透力,让人物性格更平和,同时它仍然存在。”方凯说。
《惊恐2》 30cmx4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惊恐》这张画是根据蒙克的《呐喊》画的,有段时间看蒙克的画册,就想自己尝试一下。”方凯介绍这件作品时说。
徐畅
1982年生于江苏南通,研究生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三工作室。现工作生活于南京。
《午休之一》 布面油画 70cm×50cm 2015年
《妈妈之一》 布面油画 30cm×40cm 2017年
《妈妈》 纸本水彩 40cm×30cm 2017年
艺术家徐畅展出八幅肖像作品,《午休》与《妈妈》系列的作品,都是徐畅在其母亲生病时所作。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触动了艺术家,基于内心的情感,艺术家在画面中将病中的母亲笼罩在神圣的光束中,这种处理方式很容易让人想起西方古典主义绘画中对圣母的刻画。股股亲情、暖意从画面中散发出来,感动每一个观画的人。徐畅说:“这次画的生病时的母亲,当时看到母亲躺在那里的时候就特别触动我,这个画面所蕴含的不只是好看的构图还有厚实的感情基础,这驱使我觉得必须要记录下来,足够坚定。”
《遥远的教宗》 布面油画 100cm×80cm 2018年
徐畅表示“我认为很理想的状态就是总能够把画画和充分鲜活的感觉联系起来,依靠经验和惯性是不行的,画面的填充物必须是生命力,成败均在于此。”
单鼎凯
1985年生于江苏南京。南京书画院专职画家。
展览现场
《索多玛的先知》197cmx180cm 纸本水墨 2018年
《虚境3》136cmx68cm 纸本水墨 2018年
单鼎凯是本次展览中唯一一位水墨画家,他本次展出的作品中有一件《索多玛的先知》充满某种西方宗教意味,这在水墨绘画中并不常见。单鼎凯说:“我本身是基督徒,《索多玛的先知》是《圣经》里的小故事,我是想用隐喻的手法将其呈现出来,画面上的元素基于我对故事本身的理解,但我希望观者看了作品之后也有自己的解读。”
丁成
1981年12月5日生于江苏滨海。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写诗,后兼事批评理论。著有《丁成集》30卷本,理论批评文集《异端的伦理》,2002年发起中国80后诗歌运动,主编《80后诗歌档案》。
展览现场
《爱得像一部辩证法》 150cmx96cm 纸本设色 2017年
《终于到了该为审美减刑的时候了》250cmx150cm 纸本设色 2017年
作为诗人的丁成,本次展览共带来五件作品。初看丁成的绘画,人们很容易想到A.R 彭克,德国新表现主义这样的名词或许会跃入脑中。丁成的诗歌语言充满破坏力,他用破坏性语言告诉所有的旁听者:诗歌是无法被翻译的,且诗歌也是不需要翻译的。之于绘画同样适用。青年策展人林书传认为,当今绘画最难的地方在于:无意的画好了一张画,或者是有意的画坏了一张画。在绘画上同样保持破坏力的丁成就是这么干的,因此他的绘画从本质上是反对“好”和“坏”的界定的,这两者就像他亲生的两个孩子,在情感的输出上是完全一致的。
展览现场
策展人陈鹏告诉艺术网:“这样这样一个展览从最初单纯的肖像绘画,到后来打破画种的限制。不同画种的加入拓宽了这个展览的意义:不局限于某一个画种的技法交流,而是对绘画本体进行探讨。”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绘画或许面临多种外部挑战,但七位中青年艺术家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对肖像绘画语言的边界进行探索,做出他们的回应。就如策展人说的那样:“绘画是人类的本能,它面对的挑战还是来源于绘画的本身。其它外物是不可能替代绘画的。我相信绘画的潜力是源源不断的。”
据悉,本次展览持续到6月28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展览,作品,自己的,艺术家展览 作品 自己的 艺术家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