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下午,“学院光谱——全国美术院校师生联展”在上海可·美术馆开幕!
展览现场
展览参展艺术家来自全国十二所“美术学院”,由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在每个学院提名一位教师,再由该教师推荐一名学生,最终共呈现来自十二所美院的十二对师生共二十四名艺术家的作品。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策展人陈瑞告诉艺术网:“本次展览是一个建立在美术馆独立视角上策划的展览,展览团队用了四十余天时间抵达每所院校所在的城市,走进每一所美院的大门,体验这所美院的氛围。”展览团队拍摄多部纪录片,“我们拍摄的纪录片也是希望通过其中一位老师及其学生的例子来表现一个学校的气质。”陈瑞说。
展览现场
谈及展览的主题“学院光谱”时,策展人陈瑞表示:“顾名思义这个展览就是要从学院精神的传承与创新角度去关注审视,所以本次展览邀请的艺术家也涵盖多种专业门类,既有油画、国画、版画也有实验性艺术、跨媒体、影像艺术等,我们看到许多集体和个体对于改变的尝试与努力。”
梁昊鹏作品展览现场
邓箭今作品展览现场
步入展厅,艺术家邓箭今的作品呈现在观众眼前。邓箭今告诉艺术网:“这个展览将如此多的美术学院的师生聚集到同一个美术馆中展出,展示各自艺术教育理念的同时又展示出艺术教育体系的共同的点,并进行升华。我本次带来的作品是偏早期的作品,这批作品是表达人的身体和社会的关系的思考,总体而言是偏超现实的思路,表达社会生活中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彭杜作品展览现场
紧挨着邓箭今作品的四件作品,粉色画框加以天马行空般超现实主义狂想的画面吸引无数观展人群,这批作品的作者为邓箭今学生彭杜。“我的作品基本上是比较碎片化的信息,画面用蒙太奇的手法表现。画面中会有一些隐晦的情欲、两性间的纠缠及暴力等。”彭杜告诉艺术网。
展览现场
沿着展厅继续前行,艺术家文中言的作品将工业时代的痕迹与生活的痕迹相结合,以电路板的纹理方式表现其生活过的老北京的街道。“我作品中的元素以电视机线路维修图加上老北京改造前二环内的路线图以丝网印制的方式一层一层印刷出来。”文中言告诉艺术网。
范思超 巴洛克·志成道的一次垃圾重组
展厅最后一排的展墙边,范思超的作品《巴洛克·志成道的一次垃圾重组》占据了整面展墙。“人们总是喜欢外表光鲜的东西,就像城市一样,但是我们的城市周围有很多生活垃圾,这对我们生存的环境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这组作品中很大现成品都是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然后以金水重新喷涂,形成靓丽的外观,但里子却很破败。”艺术家范思超说。
张增增 《无题》展览现场
进入第二个展厅,整个展厅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张增增的装置作品,无数张椅子在持续转动,在日常生活中,人和椅子是分不开的,但是没有人的椅子自己在转动,就像是废弃游乐场中的旋转木马。这件张增增的作品《无题》中旋转的椅子,回应着美国艺术家Josef Kosuth《一把和三把椅子》的观念作品。
展览现场
参展教师代表邓箭今开幕式致辞
参展教师代表邓箭今开幕式致辞:“这样一个十二所美术院校联合的展览,是老师们之间的交流也是我们同学们之间相互交流的契机,所以这场展览非常有意义。非常感谢展览团队,非常感谢策展人为了这个展览深入到十二所大学当中了解每个学院不同的教学体系,所以才有这个展览的圆满举办。”
参展学生代表范思超开幕式致辞
参展学生代表范思超说:“这个展览将我们十二个艺术院校的同学聚集起来,并且能够和老师们共同展示,对我们很多同学来说意义非凡。感谢策展团队和可·美术馆能够提供这样一个展示的平台!”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李小山致辞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李小山致辞:“可·美术馆是中央美院、四川美院实习基地,我们会和更多艺术家、更多艺术机构、更多媒体建立联系,企业有一句话叫做强做大,美术馆有一句话叫做深做精,可·美术馆要打造成中国最美乡村艺术馆。”
展览现场
部分参展作品:
关键字: 内容标签:美院,陈瑞,可·美术馆,师生联展,,现场,艺术家,参展,致辞美院 陈瑞 可·美术馆 师生联展 现场 艺术家 参展 致辞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