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从白山黑水走来的渔猎文明___陕历博迎来“三皮”展_陕历博-黑龙江省博物馆-渔猎-文化-展览-黑龙江省

编辑:刘爽 来源:雅昌网
 
导语:美术史学家范景中先生近期于“喜马拉雅”开讲西方艺术史,他开篇便说:文明是祖先

 hEIjab75GD1f00wNrsJ3X2ky8HEb2ZgUvoAiv7aL.jpg

        导语:美术史学家范景中先生近期于“喜马拉雅”开讲西方艺术史,他开篇便说:文明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命脉和遗产,要看到它、触摸它就只能通过艺术。我想,范教授在此说的“艺术”更多程度上是指文物。这些实物铁证如山昭示着曾经的发生。

   1月29日,以周秦汉唐辉煌过往为基调的陕历博迎来的白山黑水的神秘文化展《从远古走来的渔猎文明——黑龙江鱼皮、兽皮、桦树皮历史文化展》,将在第六展厅展出两个月。展览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与黑龙江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目的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号召,增强陕西与黑龙江两省的文化交流。

uNg8jWtuu8AxIJHj8NwfJwkGfi85e7Odt0qUsW1D.jpg

导览人:陕历博陈列展览部副主任姜涛(右)

“三皮”文化概述

“三皮”文化以赫哲族的鱼皮文化,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民族的兽皮文化及这些民族的桦树皮文化为主要内容,是以渔猎经济为基础的地域性、民族性特色文化。

   原来,除了东北虎和二人转,遥远的东北还有这样特别的“三皮”文明,还有穿鱼皮、兽皮、使用白桦皮的赫哲族和鄂伦春等极少数民族的原生态历史。“在2018年8月,我馆的周秦汉唐文化展在黑龙江省博物馆展出收到当地巨大反响。所以今年在过年期间,我们将黑龙江的三皮展览引进我馆来,意在农历新年期间让大家也可以来陕西历史博物馆感受东北黑土地上的民俗文化。”陕历博陈列展览部副主任姜涛这样告诉艺术网。并给我们做了下面导览。姜主任说:展览分为“三江船歌渔乡天锦”、“林海寻踪蕴美兴安”、“悠悠白桦千载神韵”和“民族瑰宝薪火相传”四个部分,展示了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100余件组珍贵的“三皮”文物,对“三皮”文化做了全面详实的解读和诠释。

 据悉,东北地区森林茂密、湖泊众多,赫哲族会用怀头鱼、大马哈鱼或鲤鱼的鱼皮制成防寒防水的鱼皮衣;擅长狩猎的鄂伦春人,常以动物皮毛制作衣服与被褥,抵御严寒;桦树皮质地柔韧,不易透水、腐烂,居住在黑土地上的渔猎民族加工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桦树皮日常生活用品。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当地少数民族很难继续维持原来的渔猎生活方式,只有一些老年人还掌握着传统手工制作技艺。2006年,桦树皮制作技艺、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就被列入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这次展览展出的很多作品和器具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作品。

上一页 12345 下一页
关键字: 内容标签:鱼皮兽皮白桦皮,陕历博,黑龙江省博物馆,,渔猎,文化,展览,黑龙江省鱼皮兽皮白桦皮 陕历博 黑龙江省博物馆 渔猎 文化 展览 黑龙江省
下一篇:“姑苏版”年画对浮世绘有哪些影响:2月1日起去刘海粟美术馆看看_刘海粟美术馆-日本-木版-长崎-版画||上一篇:经典名作重回家乡:成博首推当代艺术展“与时代同行”_油画-成都博物馆-与时代同行——四川油画邀请展-艺术-成都-时代-中国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