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龙泰宸宇——故宫养心殿文物特展”在辽宁省博物馆正式启幕。作为故宫养心殿文物在国内巡回展的第五站,此次展览共展出285件/组养心殿内重要文物和陈设等皇室用器,涵盖玉器、珐琅、陶瓷、家具、玺印等多个门类,采用原状陈列的方式,复原了正殿明间、西暖阁、东暖阁、三希堂和无倦斋等重要场所,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养心殿各区域的风貌。展览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正殿明间:继位迁居 权利中枢;西暖阁:敬天法祖 勤政亲贤;三希堂:喜获三希 辟室独览;仙楼佛堂:修行密法 拈香敬佛;后殿、体顺堂、燕喜堂:静心寡欲 帝居生活;东暖阁:垂帘幕下 太后干政;养心殿造办处:天工匠意 皇家造办。
养心殿正殿明间
养心殿是紫禁城内廷的一座独立院落,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养心”二字取意于《孟子·尽心篇》:“养心莫善于寡欲”,意为“修养心性的最好办法是减少欲望。”以“养心”名殿,既寄托了帝王培养本心的愿望,又包含了对耽溺于欲望的劝诫。养心殿有近五百年的历史,嘉靖皇帝曾在这里修玄,万历皇帝在这里藏银;清代顺治皇帝在这里病逝,康熙皇帝在这里学习西学,至雍正帝起,清朝有八位皇帝在养心殿居住并处理政务。直至清末溥仪出宫,清代共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于此,这里也一直是清朝最高权力所在地和政务决策地,几乎所有关于军国大事的决策都在此处产生并诏告天下。这座宫殿既见证过历史的沧桑,也曾弹出千年帝制的最后绝唱。
第一单元 正殿明间:继位迁居 权利中枢
养心殿正殿明间是皇帝日常召见大臣,商讨政务和引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臣的地方。康熙五十九年,康熙帝就在这里接见了罗马教皇使臣嘉乐。
黄花梨木嵌制诗屏风 清乾隆(1736-1795) 长260cm,高275cm
此屏风专为养心殿量身制作,三组扇屏形成山字形结构,两边扇叶外用站牙抵夹,以加强屏风结构的稳定性。屏心处黑漆面,乾隆御制的诗句直接阐明了养心殿的政务功能。由此可见,自雍正以来,养心殿作为理政中心在宫中所处的独特地位。
碧玉甪端形香炉一对 清(1644—1911) 通高35cm,宽18.5cm
此香炉甪端(lù duān)造型,身体中空,可以放香料,香气可以从其口鼻散发出来。甪端(lù duān)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夷之语,知远方之事,好生恶杀,明君在位则奉书而至。甪端香炉是明清宫廷重要的陈设用品,常见于皇帝的宝座两侧,彰显皇帝的圣明。
紫檀木框镀金竹林鹤兔挂屏一对 清(1644—1911) 纵128cm,横201cm,厚6.5cm
“养心殿铭”青金石蟠螭印钮 清乾隆(1736—1795) 边长10.4cm 通高10cm
第二单元 西暖阁:敬天法祖 勤政亲贤
养心殿西暖阁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单独接见大臣、批阅殿试考卷的地方。与明间相比,这里的装饰朴素无华,窗外还有红色木板墙包围,是雍正皇帝和亲信大臣密谈的地方。
“为君难”青田石异兽钮印 清雍正(1723—1735) 长2.9cm,宽1.8cm,高5.6cm
“为君难”出自《论语·子路》:“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雍正皇帝之所以发“为君难”的感叹,与他的经历及时代背景有着密切关系。雍正不仅把“为君难”制成匾额,还命人刻了多方印章,钤于御书及书画上,用以激励自己不要忘记作为一位皇帝的职责。
第三单元 三希堂:喜获三希 辟室独览
三希堂原名温室,是乾隆皇帝读书怡情、鉴赏古物的地方,只有8平方米多。乾隆12年,乾隆皇帝下令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贮藏于此,并赐名“三希堂”,希望“墨迹经数千百年治乱兴衰、存亡离合之余适然荟萃于一堂”。除上述三件稀世之宝之外,这里还典藏大量古代书画,至乾隆十五年,堂中已有晋以后历代名家135人的作品,包括墨迹340件以及拓本495种。
青白玉笔筒 清乾隆(1736—1795) 口径12.3cm,高14.6cm
窑变釉水丞 清乾隆(1736—1795) 腹径6.4cm,底经4cm,高6cm,通高7.8cm
水丞,多称水盂,为放置在书案上的贮水器,用于贮砚水,是文房的重要器具。窑变釉为雍正时期的官窑器创新品种,从宋代仿钧釉中演变而来。窑变乃经过多次上釉,釉料中的不同金属元素因高温烧制时自然结合,而产生颜色斑斓奇幻的效果。
第四单元 仙楼佛堂:修行密法 拈香敬佛
此处是乾隆皇帝专用的修习密法之所,也是他在宫中建造的最早的佛堂。乾隆数十年倾心研习佛学,平日更是以写经自修,是清朝诸帝中最笃信藏传佛教的皇帝。
明黄色缎绣彩云金龙纹男夹朝袍 清乾隆(1736—1795)
身长140cm,袖长188cm,袖口宽19cm,下摆宽154cm,佩肩100×34
明黄色朝袍为清代皇帝礼服之一,主要用于重大祭祀场合。此朝袍为乾隆皇帝御用之物,精细的刺绣技法,不仅代表着清乾隆时期苏州刺绣的高超水平,也反映出当时追求繁复细腻的装饰风格,是乾隆时期的典型佳作。
雍正款画珐琅牡丹纹双联盖罐 清雍正(1723—1735)
通高4cm,长11cm,宽6cm,内口长8cm,足8.6X3.3cm
黄色珐琅釉属于外来技术的画珐琅工艺,由于雍正皇帝的喜爱与支援,其技术得到了更成熟的发展。此罐以双连造型呈现,寓意夫妻结为一体,又称“合欢”。罐底有“雍正年制”四字楷款。
第五单元 后殿、体顺堂、燕喜堂:静心寡欲 帝居生活
此处为皇帝日常休息之处。和紫禁城内廷妃嫔们居住的宫殿相比,这里到处张贴着名言警句,仍然时刻提醒皇帝即便在日常起居中,也不能忘记肩负使命,务必保持警醒。
锡一品锅 清(1644—1911) 高32cm, 直径38cm
火锅用具,锡制。 故宫现藏火锅样式繁多,有方形、双环形、四倭角形、八方形等造型,盖柄上的装饰有双夔、狮首、鲤鱼、立凤等,还有用珍珠、宝石等镶嵌。这些锅集实用性、观赏性、艺术性为一体,显示出皇家饮食用具的精美华贵,多属清代晚期制品。
银镀金鹤式蜡扦 清(1644—1911) 长15cm, 宽10cm, 高35cm
清宫宫殿里照明都用蜡烛,或插在蜡扦上,或插在灯笼里。此对鹤式蜡扦錾刻细腻,鹤身的羽纹、腿部关节、爪部指甲都力求写实。整体造型别致,比例合理,姿态挺拔。
第六单元 东暖阁:垂帘幕下 太后干政
自雍正朝开始,这里是举行元旦开笔仪式的地方,称为“明窗开笔”。雍正朝以后,历朝皇帝均沿袭此典,遂成清代定制。到了清末,东暖阁成为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场所。随后,末代皇帝溥仪继位,其嫡母隆裕太后也实行垂帘听政,和摄政王载沣(宣统生父)共掌风雨飘摇的帝国。
“亲贤爱民”寿山石夔纹章 清雍正(1723—1735) 边长2.3cm,通高4.4cm
“亲贤爱民”一向是为君者所遵循的治国理政准则。明穆宗隆庆六年(1572),大学士张居正劝谏皇帝遵循祖制,以讲学、亲贤、爱民、节用为当务之急,明清易代后,清朝统治者继承了这一儒家思想,雍正帝不但有刻着“敬天法祖”“亲贤爱民”的宝座,还在养心殿东暖阁御书圣训,首列“敬天法祖、勤政亲贤、爱民择吏、除暴安良”,作为自箴之言。
紫檀木嵌玉宝座
第七单元 养心殿造办处:天工匠意 皇家造办
清宫造办处始于康熙初年,是执掌宫内器用制造的机构,初期设在养心殿,所以习惯称养心殿造办处。造办处集结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负责制作、修复和翻新宫廷的日用品和工艺品,代表了当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最高成就。
铜镀金四柱亭式跑人转花钟 18世纪 英国 底边长38cm,高84cm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万寿无疆碗
为配合展览,本周六辽博将举办为青少年朋友量身打造的“妙手连珠——手工朝珠DIY(男生专场)”、“新年新妆——满族发簪DIY(女生专场)”两场知识和趣味兼备的教育课程。此外,展览期间辽博将陆续推出相关社教活动。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4月18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龙泰宸宇——故宫养心殿文物特展,养心殿,辽宁省博物馆,,雍正,乾隆,珐琅,正殿龙泰宸宇——故宫养心殿文物特展 养心殿 辽宁省博物馆 雍正 乾隆 珐琅 正殿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